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当代中国,是个积极而又科学的时代主题,只有用积极热诚的态度,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既不能走"全盘西化"之路,也不能蹈"复古守旧"之途,既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遗产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有用成果,又要勇于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西文化的讨论,目前在学术界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现将各派观点综述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以牟钟鉴、杜维明周谷成等为代表的一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作用持肯定和基本肯定的态度。牟钟鉴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思想的力量和对当代的影响实在太深厚,人们可以对它持不同态度,但都不能对它置之不顾而径直向前迈步。中因传统哲学遗产丰富无比,我们口前的考察和消化能力尚不能完全与之适应。对如此巨大的精神遗产,切不可以浮躁的情绪妄下断语,随意贬抑,对之鄙夷并弃之如敝履的态度,不仅缺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代化是精神领域的现代化,是思想文化观从传统走向现代性的过程,它塑造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中国作为后发的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国家,由于传统文化对文化现代化无庸讳言的负面作用,文化现代性转型依然任重道远。传统文化也即中国固有文化,是古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是异常繁富而又变动不居的,分为传统制度文化与传统非制度文化(即传统观念文化)。从传统观念文化来看,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为代表的众多学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神变革过程称为"轴心时代",决定了此后中国历史文化基本面貌。仔细探究春秋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显示出重大的时代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谈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文化建设,应该打造包含物质、行为、制度以及精神等层面在内的多重文化特质立体架构,其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确立核心价值体系为"经脉",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来激发社会活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为"养分",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宽厚性来提高社会认同;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社会制度的科学性来保障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6.
陈小葵 《学习论坛》2006,(11):78-80
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的影响,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以追求"无讼"为特征的"和谐"诉讼文化,这种诉讼文化的遗风余韵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无论我们对其有着怎样的评价,它都是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蕴的丰富的生态思想本应成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但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它是否还有活力,能否完成现代转化却有待确认;对它现代转化可能性的追问过程实际是寻求、辨析实现路径的过程;它的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在于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中国生态现实的逼仄和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恢复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政治信仰、态度以及为维持该政治体系的结构所体现的共同行为模式和制度规范.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政治文化功能与作用的强化,而且其本质上也构成了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构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治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灿烂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弘扬和批判继承,而不能简单抛弃,现代化建设需要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滋养。我们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要取其精华,顺应时代要求对其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完备性哲学、道德与政治学说,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具有输出政治价值观念、诠释政治生活、约束政治过程的功能。在受到现代政治思想冲击时,面对需要重新诠释权力、君主与人民的关系等问题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然而,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对其人文主义精神旨趣、经世致用学术态度及君贵民轻的政治道德情怀继续加以审慎的反省并有条件的继承。如何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汲取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仍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2.
梅献忠 《求实》2005,(9):76-7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方面并不符合现代法治的理念,其主要表现为:社会等级观念,官民关系中的“官本位”思想,“重德轻刑”的治国方略,重义轻利的“义务本位”观,以及“性本善”的人性哲学等等。这些思想文化与现代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由、人权、权力制约的精神有着较大差异,在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应当时时加以检视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完备性哲学、道德与政治学说,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具有输出政治价值观念、诠释政治生活、约束政治过程的功能。在受到现代政治思想冲击时,面对需要重新诠释权力、君主与人民的关系等问题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然而,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对其人文主义精神旨趣、经世致用学术态度及君贵民轻的政治道德情怀继续加以审慎的反省并有条件的继承。如何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汲取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仍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塑造具有重要价值,这表现在:科学精神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学精神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科学精神的融入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是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融入是民族精神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的体现;科学精神的融入对民族精神的建设具有方法论意义.我国当代将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的根据和条件: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的根本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为其融入奠定了思想基础.我国将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还需要有如下的保障措施:充分认识科学精神融入的重要意义,将其提升到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高度;积极开展科学活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深入广大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科学精神弘扬的良好氛围;注重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文化现代化是近代世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上,它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商品经济关系。在思想文化现代化的整个历程中,首先起启动作用的是现代资产阶级。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思想文化现代化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形态领域取得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它只能达到资产阶级私有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个人主义道德观念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与思想文化现代化的整体性要求相比,其磨擦是巨大的。社会主义与思想文化现代化关系的实质,就在于它适应思想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5,(9)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取得不错成绩,这与全国人民坚定的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和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我党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明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它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武中哲 《探索》2003,7(5):4-7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起者,他所代表的时代进行的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毛泽东时代提供的遗产中包含着物质遗产、制度遗产、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这些遗产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对于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时代对于现代性的诸多规定正是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历史将在否定之否定中彰显出毛泽东时代为我们提供的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严复悖论"的实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的"两难"写照:历史规律的需求与现实国情缺乏实现这一需求条件之间的"悖论".它给我们带来的根本启示是:解决这一"悖论"的质底不在于现代化学理的"启蒙",而在于脚踏实地的现代化实践.这包括三个具体的历史启示:其一,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离开作为"国性"的传统文化,只有将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的中介,才能现实地展开现代化实践.其二,引入外来的现代化思想必须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能胜任这一历史任务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其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在中国的现实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之具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也是现代社会无法消弭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合,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最优良文化基因,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并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承发扬。剖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文化精髓,使它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转换,是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亦是助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