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和谐体现于利益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方面。建设社会和谐,利益的和谐是根本,社会关系的和谐是目的。日常状态下,社会和谐更多地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的和谐上,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关键和基石。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仁与礼是孔子政治理想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孔子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主线。他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以"礼"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充实以克己内省、忠恕爱人、尊己尊人、以和为贵等内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对于现如今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育人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路伟  王永江 《学理论》2010,(20):243-244
寝室人际关系是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专心学习、快乐生活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尝试性的提出了构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9)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近年来,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频频出现问题。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营建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现在则成了一门时髦的学问。新经济体制的推行不仅给人际关系带来新的形式,也带来了新的观念。 “硬关系”与“软关系” 对莆田市福祥塑胶有限公司的外资董事兼总经理黄春水来说,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家中外合资企业里,人际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硬”关系与“软”关系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6.
吴乃和 《学理论》2008,(9):18-19
和谐,是指事物内部因素配合匀称、适当、协调’、平衡的状态。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宽容的民族心理素质是以和谐文化为载体,它通过和谐文化的滋养与陶冶逐渐走进每一个民族共同体之中,久而久之融进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心里,成为构成民族心理的要素之一。它具有调节民族矛盾,使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当今两大社会主题。社会和谐涵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关系即人际关系涉及代际关系、种族关系、民族关系、性别关系,性别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关系到发展与社会和谐尺度。  相似文献   

9.
王雯 《学理论》2012,(10):261-263
大学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和谐的大学宿舍生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许多调查与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宿舍中人际关系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就大学宿舍生活人际关系的研究意义、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造成大学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及如何营造和谐宿舍生活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标志,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如何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激发和凝聚社会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川 《理论导刊》2006,3(10):48-5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文明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即时化解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努力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构建和谐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晓丽 《学理论》2010,(19):169-170
图书馆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和谐与图书馆的和谐是分不开的。图书馆的和谐体现在和谐的馆内外人际关系、和谐的馆藏发展、和谐的服务环境,而构建和谐图书馆最主要的是通过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王丹丹 《学理论》2011,(23):51-52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的发展既可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在如何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上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重视。为此,家庭教育是重点、学校教育是根本、社会教育是保障,大学生更应兴利除弊,为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付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郭荣君 《学理论》2012,(10):148-149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关系到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在这一视野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尤其是儒家的"五常"道德规范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锐  郑婷 《学理论》2012,(35):245-246
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宿舍人际关系对个人、社团文化、良好班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和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指明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并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能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学理论》2012,(35):39-40
人际关系和谐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先秦时期在以"礼"为前提,以"爱"为核心,以"义"为根本的思想指导下,人际关系思想展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不仅对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其理论精华对我们而言仍具有巨大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周璐 《学理论》2012,(10):88-89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团结,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人们形成互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明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大学校园,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家和万事兴",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它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管理者必须坚持民主制度、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