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有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今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这段论述高屋建瓴地阐明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提供了理论指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继承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又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实践与沉思○周毅千百年来,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算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实践了爱国主义的真谛呢?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赞歌,是中国人民对领袖毛泽东的称颂、爱戴和怀念。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2)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都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西藏高校来说是具有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的,本文从西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以及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塑造青少年品质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西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毛泽东,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个多世纪的水深火热,傲然站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今年的12月26日,又正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一个更加引起亿万人民深情怀念和思索的日于! 当此之时,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光辉论断,我们的心情无比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我认为,要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注重联系实际,突出时代特色。中央下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一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  相似文献   

8.
各位同志: 今年——一九九三年,是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仅仅是一瞬间。但有时,这一瞬间可以扭转乾坤,使古国旧貌换新颜。二十世纪的中国,前半期是旧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后半期是新中国的勃勃生机,蒸蒸日上。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就是因为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以至整个人类进步事业紧密相联。毛泽东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为中国人民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权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权利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在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前提下,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这四项民主权利,紧密相连,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毛泽东是中国人民民主权利思想的奠基人,但在他的晚年,中国的民主实践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给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法律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法制事业的发展,也为当代中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重要基础。“人民”和“正义”是毛泽东法律思想中“绝对超越指向”的两个要素,毛泽东法律思想中法的价值就是人民正义。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3):123-126
<正>毛泽东初心的人民心曹应旺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撰文指出,毛泽东的一生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最具特色、影响至大至远的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心”,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起源论、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特别是顺应把人民组织起来的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对待自己的领袖、对待自己的历史上,表现出了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但是,近几年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时代、否定毛泽东思想,从而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根本不懂得: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创业时代。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维系我们民族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正确对待毛泽东,毛泽东时代,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陈涛 《党政论坛》2001,(9):12-14
爱 国主义是一面光辉旗帜。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之魂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 ,它曾激励了一代代的爱国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民族发展而奋斗不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 ,它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高命题 ;毫不动摇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崇高准则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要求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贡献力量 ,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突出体现。一、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表现内容和服务对象都是人民。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它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也体现在对西方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毛泽东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思考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人民本位的价值论,是毛泽东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之一。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毛泽东历来考虑文化审美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规范审美、艺术取向的根本原则。毛泽东早在1938年就提出过新文化应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949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又提出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不断产生、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各民族英雄儿女创造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篇壮丽辉煌、动人心魄、催人奋进的伟大史诗。社会主义只有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厦。一、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类型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严于律已、不徇私情的人民公仆。本文披露了毛泽东与韶山亲友间的一部分书信,从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继续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既是历史的继承,更是现实的需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显现出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表象。今大的爱国主义应与社会主义是同一面旗帜。社会主义制度是绝大多数炎黄子孙的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在150年的苦难…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领导观和领导方法论初探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田其治毛泽东同志作为改变了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在领导中国革命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领导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领导观和领导方法论。当前开展毛泽东领导观和领导方法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廉洁政治,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奋斗了一生。认真研究毛泽东廉政建设思想及其基本内容,对于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是十分有益的。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成为毛泽东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