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樊硕 《法制与社会》2012,(18):148-149
公众舆论是人们表达自我意志和意见的方式,它具有主观性,正如真理并不一定总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一样,即便舆论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见,它往往也并不一定等同于真理。舆论是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表达,因而舆论监督的对象也是社会公共事务,而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权力是其主要的监督对象。本文重点探讨规范执法的社会舆论监督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宪政社会的价值追求,但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原则为基础,倾向于照顾多数人利益的一种制度选择,多数很容易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侵害少数的利益,造成少数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政治权利的角度入手,分析少数人政治权利保护的现状,试寻找出保护少数人政治权利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与权力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权力控制与现代基本观念 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权力之行使以限制他人意志为特征,但限制他人意志不过是达到权力之目的的手段。权力的目的,无非是实现某种利益。这种利益可以是公共性的,也可以是权力者个人的。国家为公共权力的承担者和行使者,但国家为抽象的存在,具体行使国家权力的并非国家本身,而是代表国家执行国家职能的官员或公务员。他们是以统治者名义行事的代理人、当选的立法人员、法官、官僚以及在限制和规定公民自由的供选择的条件中进行选择的人。布坎南之前的政治理论尽管有性恶论倾向,但未能描述这种“公务人”(public man)的行为模式,只是含蓄地把他们看作“圣人”。公共选择理论的诞生使这一局面改观。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必须破除凡是国家政府都会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4.
法制信息     
法规规章草案能否公开听证?北京市将探索采取直接委托、公开招标等方式,将法规规章草案交由中立的专业人士或组织起草,以避免制度建设中的部门化倾向。北京市法制办主任周继东说:“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专家参与等措施,防止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动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韦伯语)。因此,权力的基础是个人或组织的权威与力量,是外在作用的强制与暴力。换言之,权力大多操纵在掌握暴力机器的政府,以及严密组织起来的党派手上。当它可以不受限制地被运用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因此,从近代到当代的伟大政治家、哲学家都告诫我们:权力既具有自我膨胀的天性,又具有将自己绝对化的倾向,必须将权力有效地约束起来。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解释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凡以权力为本位的地方,凡事总要先考虑权力。诸如这是谁的权力?谁有权?谁给你的权力?而且往往还有将权力概念扩大化的倾向,有时资格、身份、权益等统统被认为是权力。这就导致权力内容界限不清,甚至造成有权力就有可图利益的印象,因而权力是一种神秘和权益,成为...  相似文献   

7.
选举权的性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权不是宪法"认可"的权利,而是人民通过宪法"创造"的权利,是与人民主权联系最密切的权利。选举权是权利也是权力,其权利属性表现为它具有可放弃性、利益性、意志性,其权力属性表现在它能够决定他人——候选人——的利益和命运,但这两种属性都是不完整的。选举权是个人权利而不是集体权利。选举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是间接的,与国家权力"人"的关系才是直接的——产生他们,通过产生权力人来影响权力。  相似文献   

8.
周燕 《法制与社会》2010,(14):151-152
"非公因"性行政立法是对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行政立法的权力寻租现象的统称,这是我国行政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非公因"性行政立法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立法的质量,损害了公众利益。本文指出应尽快建立政府律师制度,并充分发挥政府律师在行政立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宪法的平衡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日益突出其所具有的平衡品格和协调功能,这着重体现在政府权力与基本权利之间、基本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之间,而且,它是通过程序的平衡来实现的。正是通过程序的整合,人的基本权利、社会公共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家庭就是一座城堡 法治的根本标志,是宪法切实有效地保护着公民的权利神圣不受侵犯。宪法的产生,原本就是为了防止各式各样的权力侵害老百姓的利益。在法治国家,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它产生并规范法律和权力,是法律之法律。  相似文献   

11.
廖智德 《法制与社会》2010,(13):147-148
行政决策作为政府行政权力行使的重要方面,对各方的利益势必造成影响,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规范行政决策,必须要理清行政决策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三个问题:行政决策何以需要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如何运用公众参与以及如何改善与加强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二重性和双向发展及其双向作用。人类文明史表明,权力既可以陶冶人、锻炼人,使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安邦治国,造福人民,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腐蚀人、扭曲人,使人走上谋取私利的岐途,背离人民意志,侵害人民利益,阻碍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有些在他们工作之初表现也是好的,是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者或先进者,甚至是全国劳模,有的还是党龄长、资历深、为人民立过功的。然而一旦重权在手,就逐步演变,抗拒不了腐蚀,成为钱、物、色的俘虏,直至坠入严重违纪违法的泥坑,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一)募捐是指个人或团体(招募人)发起的号召公众(捐赠人)自愿捐赠钱物以解决紧急重大经济困难的一种活动。募捐人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进行募捐,也可以为第三者利益进行募捐。募捐的主要意义在于集中社会资金,帮助遇有紧急困难的人或团体渡过难关,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公众性的经济救助行为,它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法律角度看,募捐也是一种民事法律活动,它是当书人双方以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异化导致腐败公共权力是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设定的权力,其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公共权力一旦被私用,就会使国家财产和社会资源变为权力垄断者的私人占有物。目前,一方面我国反腐败的成果巨大,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个别领导干部的活动严重违背宪法,而宪法却对其缺乏有效的制约。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洋县是一个只有40万人口的贫困县,在原县委书记邱军的主持下,在其升任汉中市副市长前的13个月内提拔调整科级干部800多人,超编307人。其中,仅在某…  相似文献   

15.
党政领导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中的核心部分。没有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不仅党风廉政建设搞不起来,腐败也反不下去。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其精髓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党章、国家法规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自己、管住自己。第一、要在努力为人民谋利益中,取得应属于自己的一份利益,断不可滋生贪欲,用手中的权力谋求不正当利益。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尊重并激发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是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又容易出现“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滋生拜…  相似文献   

16.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应当允许存在多元的独立利益主体,鼓励多元利益之间的自由竞争。利益多元化是法治的根基,它从多方面促进法治的成长。经济利益多元化创造了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社会经济力量,从而会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政治利益多样性促进政治多元化,使法律具有相对于政治和行政的独立性。价值多元化促进法律相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使法律和司法具有价值和形式上的中立性。利益多元化也有损害法律至上性的负面影响,须通过强化法治克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日前先后发表周平和朱达志两位先生的文章,就香港廉政公署对梁锦松购车事件展开调查一事展开讨论。周平认为,这种调查以及公众对梁锦松购车的种种指责与非难,是对权力可能的被滥用进行的一种“有罪推定”,它无异于给权力套上了紧箍咒,“虽然有时候对权力拥有者不太公平,却能有力、公平地保障公众的利益不受到侵害”。朱达志则认为,按照法国《人权宣言》、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中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无罪推定”(与“有罪推定”相对应)的条文,梁锦松在购车事件中遭遇的只是公众对他保持的警惕,以及…  相似文献   

18.
胡琴 《行政与法》2002,(10):16-18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言人,为公众谋利益是其当然职责,而这仅是其中的一个层面,政府作为共同体组织也存有自身狭隘的利益,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平衡政府利益层面中的各种冲突是当前政府治理中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人觉得,权力本身是具有引诱力的,人有"权力的饥渴"(费孝通语).这种看法也许忽略了权力的工具性.人可能因心理变态发生单纯的支配欲,或者所谓的残酷嗜好,但这究竟不够正常.人们喜欢的是从权力中得来利益.如果握在手中的权力并不能得到利益,或是利益可以不必握有权力也会得来的话,权力引诱也就不会太强烈.……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从人民与人大的法权关系谈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我国,人民和人大都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权力的原始所有者,人大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主体,人大是第二个层次的主体,它要对人民负责。人民的权力只能通过代表人民、为了人民的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来实际地掌握与行使。人民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遏制权力的扩张与腐败,保证国家权力运行的人民意志性,就不仅要以“权利制衡权力”,而且还必须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