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日浙江》2006,(2):F0002-F0002,I0001
“十五”时期是浙江省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首这不平凡的五年,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就业再就业方面:至2005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达到305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20多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近90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10多万人,有效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2.
《山西政报》2009,(14):43-4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十分严峻。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60283人(研究生4980人,本科58563人,专科96740人),比2008年增加12196人。此外前两届未就业毕业生约8万人。2009年省外院校回晋就业毕业生预计11000人。2009年全省总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约251283人。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13,(7):44-44
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13,(7):45-45
6月17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与10所高校千名学生代表围绕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交流。据尹蔚民介绍,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热词出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以发展促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促进法和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介绍,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2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4.6%的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快速增长,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7.
颜晓箐 《就业与保障》2008,(3):F0003-F0003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2月25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提出2008年福建省劳动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0万人。  相似文献   

8.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根本在于发展经济.按照"十五"规划浙江GDP预期平均增幅,以及近年GDP就业弹性系数,同时考虑第三产业和城市化发展提速,加入WTO后出口需求拉动等因素,2003年至2005年,浙江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省每年净增城镇就业岗位50万个;每年组织1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接受再就业培训;每年帮助30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万人;引导和帮助40万名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市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全省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加快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完善,1995年我国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模式正在形成,有更多的城镇劳动力流动到乡村就业。据测算,全国1.3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城镇劳动力在10%左右。二是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就业比例不断上升。到去年末,全国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5060万人,比上年增加636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有1960万人,增长25%,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超过10%。三是城镇职工中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国有、集体职工所占比例下降。到…  相似文献   

11.
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未来几年内,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仍将有700万人左右,农村转移劳动力约500万人,还有大量的城镇困难人员需要就业,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正从过去二三十年的近10%降为未来的7%左右,在这种形势下,就业靠什么拉动呢?衡量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最常用的指标是就业弹性,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  相似文献   

12.
赖军 《政协天地》2008,(Z1):42-42
近年来,青年成为就业的劳动力主体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每年有6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这其中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劳动保障部门的数据显示,若"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0%,则每年约净增31万个就业岗位,这与每年新增60万的劳动力供给相比,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  相似文献   

13.
陈茜 《就业与保障》2012,(1):F0002-F0002
1月6日,2012年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确定了2012年人社系统的主要预期目标:全省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因难对象实现再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700万人、1260万人、430万人、495万人和460万人。  相似文献   

14.
<正>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创业人员培训0.6万人,再就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7万人。完成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雨露计划",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人大》2010,(1):13-15
“2009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情况好于预期。2009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月均92万人,已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在全球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国能够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极为不易,鼓舞人心。”  相似文献   

16.
6月份,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告别了校园,踏上了社会。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各大公司就开始裁减人员;而今,更有不少大公司全面冻结了2009年的招聘计划。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与高校毕业生"三股洪流"汇聚,更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同时就业难也催生了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数字提要     
★2266万据统计,在我国8296多万残疾人中,已经实现就业2266万人,其中城镇463万人、农村1803万人。★858万与30万我国目前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0,(6):42-44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逼人。2009年,我省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5万人,其中研究生2.5万人,本科生15.4万人,专科生17.1万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省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各高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底,  相似文献   

19.
<正>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继续提高财政支出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例。一是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新一轮促进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抓好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业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退役人员就业,确保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援助就业困难人员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二是  相似文献   

20.
热词出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