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相似文献   

2.
《易经》关于世界的判断《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周易·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在古人看来,《易经》在内容的广博上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在论道的深刻程度上,又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哲学书。朱熹《周易序》曰:易之为书,卦爻象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故得之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 ,我的朋友许良英对我说 ,他很赞成我说的这样的三句话 :“宗教之为宗教 ,是要求人们崇拜自己”;“法律之为法律 ,是要求人们服从自己”;“科学之为科学 ,是要求人们研究自己”。的确无论什么主义、什么理论、什么思想 ,只要是科学的 ,都不要求人们信仰自己。马克思的格言是“怀疑一切”。不许怀疑就不是科学。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今天我把这几句话 ,作为新春礼物赠送给《民主与科学》的读者们。按照这个崇尚研究的精神 ,趁着大家关心修改宪法之际 ,就同《民主与科学》的读者讨论一个法律、科学和纲领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4.
任何哲学研究都有其操作的本。合理的哲学操作本构成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即知识形态的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形上基础。哲学活动是哲学之为“学”即哲学之知的本体基础,哲学之为“学”是哲学活动的逻辑表达。哲学活动实即人的生存活动。因此,哲学之为“学”必须关注人的生存活动,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存活动,哲学才是可能的、合理的、可理解的,因而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5.
民心如碑     
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两年后,一座新虹桥又横跨两岸,桥边醒目地立着一个警示碑,碑上记载着“虹桥垮塌事件”,还刻上:“腐之为患,国祸民伤。从公慎纪,勿忘勿荒”警语,以此警示世人。  相似文献   

6.
“圈子”之为用,越来越新奇。在一个社交场合,听得友人A介绍经验:“如今我只找朋友做生意。碰上圈子外的,好不容易订下合同,可是到头来钱啦物啦都可能有去无回。”友人B跟着自嘲:“小说投稿也跟上潮流呢。你没进入那个主编的圈子,就不灵,进入了,准行。这是我半年来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2,(3):54-54
哀公问于孔子日:“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有圣。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也],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  相似文献   

8.
问礼     
《精神文明导刊》2011,(9):57-57
哀公问于孔子日:“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日:“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示百姓。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  相似文献   

9.
转换思路:既要啃骨头也要吃肥肉甘肃省省长张吾乐打好“八七’肤贫战,从救济式扶贫转移到开发式扶贫的轨道上来,必须以市场为先导,走商品型开发之路。就甘肃的情况而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思路,既继续抓粮,更着力抓钱,我们把这比之为:既要啃骨头,也要吃肥肉。甘肃...  相似文献   

10.
中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之一,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与对立的消解,于有限中呈现无限,无限而又回归有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圆融。中和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从美学的观点看,美是和谐说,中国古代的美是古典的和谐美,是美的三大历史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和为美的思想可溯源于殷商。春秋时期曾有和、同之辩,“以他平他”的杂多或对立的统一是为“和”,单一的抽象统一是为“同”。五味相调之为美味,五色相杂之为文采,五声谐和之为音乐。所以“声一无听”,“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德性的荣辱观,以善为标准,体现着主体具有的自律、自由选择能力和自我反思,又确证着人格与尊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了"和谐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内在良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税费的界分     
本文首先严格界定公共产品,并以之为标尺,划清税与费的界线,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而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税权收归全国人大,收费权力进一步下放予地方的设想.以为引玉之见。  相似文献   

13.
李荣东 《今日浙江》2010,(24):56-56
“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之为官从政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负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14.
老奶奶箱底的“时装” 过去流传一句话:“老奶奶的箱底,翻出来就是时装。”不失为相对真理。因为时装之为“时”装,总是“与时俱进”的,贵在于潮流的潮头领先,故有“赶时髦”之说,你追我赶也。但风水轮流转,转来转去,难免也有转回来的时候。物以稀为贵,于是又形成轰动效应,重领风骚若许天。  相似文献   

15.
王琦 《求索》2012,(6):205-206,253
文章论述了荀子沿着孔子"礼学"思想中蕴涵着可推导出人性恶的内涵,建构了性恶论,并以之为基点,确立了"化性起伪"的人性修养理论。文章展现了孔子与荀子思想演进的人性论逻辑,并试图为荀子正名。  相似文献   

16.
高平 《北京观察》2014,(9):66-69
正真正淡泊名利的作家,视野宽广的作家,胸怀大志的作家,追求突破的作家,是不会护自己作品之短的。他们不会满足已有的成就,不愿停滞于已经达到的水平,他们总想着下一部作品会更好。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二章》)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了什么是美,丑就显示出来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恶就暴露出来了。"这是辩证的认识论。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的统一体,也是认识对象的统一体,不知道这一面就不知道那一面。不识正面就  相似文献   

17.
吴增刚 《传承》2012,(18):46-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校园文化建设以之为引导,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 《青年探索》2009,(3):31-33
党的十七大以来,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为了有效开展相关的教育,有8种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值得研究与探讨,以之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唐雄山 《求索》2005,(5):137-139
贾谊认为,世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我”为道所“化”,而且一直处于“化”中;“我”之为人、为物,“我”之富贵贫贱,全由“命”定。但是,“我”之为人、为物,“我”之富贵贫贱,并非道的有意所为,而完全是随意的、偶然的、无目的的结果。所以,贾谊主张超越物“我”生死,超越贫贱富贵祸福。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4,(8):50-50
胡威,字伯武,淮南人也。父质,字文德,清廉洁白。质之为荆州刺史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每至客合,自放驴取樵。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赐绢一匹,为道中资。威跪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日:“是吾奉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荆州帐下都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