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转型,必然引发社会精神生活的转型。作为精神生活核心内容之一及行为准则的道德领域也必然要转型。在社会道德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当前的道德状况;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使社会道德适应经济转型,趋向良性发展就显得并非可有可无了。本文想就这些做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管子说:"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充说:"让生于有余,争生于不足。"  相似文献   

2.
《管子·牧民》有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仓禀实"了,"衣食足"了,却出现了"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开着小车上访""拥有百万资产争低保"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对改革发展的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为此,宜丰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以保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粮食生产5年连续增产,连续4年超过1万亿斤,实现新突破成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31-31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裕起来的天津农村同样也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丰收,津沽大地遍开文明之花,遍吹和谐之风。  相似文献   

5.
刘杨 《兵团工运》2018,(1):14-15
正初冬时节,走进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舒适漂亮的居民小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朝气蓬勃的大学城、干净整洁的别墅庭院……近年来,该场通过不断耕耘,让文明之花美丽绽放,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幸福地守望着一片片文明风景。交一张转型发展的合格答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进步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促进,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和资本。  相似文献   

6.
管子日:“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3,(6):54-55
<正>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扶余市牢牢抓住"三农"工作不放松,依靠科技开路、品牌支撑、龙头带动,使仓实民安、农强业兴变成了现实。——201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19.6%;——农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元,同比增长23.8%;——粮食总产量达到330万吨,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这就是农业大市——扶余,丰收的喜悦在农民的笑容里肆意绽放。  相似文献   

8.
<正>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参观了山海关甲申史鉴馆,重温延安整风运动重要文献《甲申三百年祭》。通过汲取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历史教训,更加坚定了始终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信念。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顺势而兴、抚民而盛、骄奢而腐、逆道而亡",和历朝历代统治者一样,最终没能跳出"其兴也勃焉、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6)
<正>常怀"谦卑之心"做人,践行"严以修身、做人要实"。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强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的认识,撕掉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拆掉官僚主义的"摆架子",以公德、家德和政德为切入点,净化思想层面的污垢,用襟怀坦白和兢兢业业来诠释平凡中的不平凡。常怀"真诚之心"干事,践行"严以用权、创业要实"。诸多"老虎""苍蝇"纷纷落马,正是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腐败现象斩而不绝的情况,我们应当从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探索防治腐败的有效手段。我认为抓好干部的廉洁自律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人不是生而知礼节,一出世就懂马列,刚到世间就明白治国济世之道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懂礼节、知廉耻、明事理的。因此,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才能提高干部的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从心里筑就廉政建设的钢铁长城;有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权力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有的则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上级领导或是单位给的。这些错误认识必须得到纠正。通过学习,使…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实践》2010,(5):56-56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情之言。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民的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国家领导人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体现出党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薛江武 《党建》2014,(5):13-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关于党的建设的又一重要思想,彰显了我们党一鼓作气抓作风、驰而不息改作风的坚定决心和恒心,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正心修身的准则,提供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三严三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与发展。建党93年来,  相似文献   

13.
王帅 《先锋队》2013,(1):26-28
"良知"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而将"良知"发扬光大的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业"。王阳明将他的  相似文献   

14.
作风,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能否持续。我感到,加强作风建设要从"知恩感恩、知责尽职、知足常乐"入手。这"三知",既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品德修养上带普遍性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作风建设、立身做人需要回答的特殊性问题;既是为人立业之根本,又是实现人生目标之要义。  相似文献   

15.
<正>农二师三十团工会为提高工会干部的学习能力,围绕"实、勤、严"三字方针,确保工会干部学习的实效性。"实",突出学习的实用性。团工会要求工会干部深入到职工家中,知民情、解民意、做民事,紧密联系职工群众,增强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勤",坚持学习的经常性。团工会要求工会干部对照《工会法》,了解工会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并进行对照和检查  相似文献   

16.
正《管子》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先秦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思想,书中蕴涵着许多治国理政观点,比如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等,都出自《管子》。这些思想观点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光芒。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曾辅助齐桓公称霸,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孔子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他在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与"三实"辩证统一,是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三严"是党员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三实"是党员干部谋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各级领导干部唯有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把"三严"和"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做人之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笔者认为,践行"三严三实",重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指客体顺应主体,知与行的合一。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行便是知,而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此话富有辩证法。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精神文明水平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发展经济能促使人们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同志往往容易形成一个误区,认为发展经济与精神文明水平提高是对立矛盾的,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精神文明水平的下降。粗看起来,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能由此得出发展经济会带来人们精神文明水平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福建理论学习》2014,(4):36-38
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群众利益实现呈现的多元化特征和复杂局面,呼唤党的群众路线与时俱进,迫切要求党的干部改变作风。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福州市委工作时,倡导并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四个万家"活动,率先垂范,带领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察民情、识民忧、办实事,创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