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诉人出庭答辩是搞好出庭支持公诉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公诉人在职务犯罪案件的开庭答辩工作方面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很理想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对职务犯罪案件出庭答辩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强和提高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公诉工作。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案件适时介入制度是检察机关为提高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质量,由公诉部门在职务犯罪案件立案后适时介入到侦查工作中,并借以监督、规范、引导侦查取证行为,激励其提高执法水平,保证案件效果的一项工作制度。检察业务工作内容的展开是以办案为基础的,因此职务犯罪案件质量的高  相似文献   

3.
高峰  晏磊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8):150-151
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免刑偏多,量刑普遍偏轻的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司法问题.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①职务犯罪如此高的免刑、缓刑率可以说是量刑问题积弊的一个折射.  相似文献   

4.
纪俊杰 《法制与社会》2011,(22):136-137
职务犯罪公诉工作是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职务犯罪案件影响力大,受关注程度高,检察机关应注意办理好职务犯罪案件。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职务犯罪案件所呈现的特征、发展趋势、及当前公诉工作中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职务犯罪公诉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防范非法言词证据机制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分析近年来,司法实践中一些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在庭审中以受到刑讯逼供为由推翻庭前供述,而负有举证责任的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庭前供述的合法性证明不力,导致一些言词证据不被法庭采信;有的职务犯罪案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案件是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主要包括贪污贿赂案件、渎职侵权案件等。如何提高这类案件的公诉质量一直是各级检察机关努力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增强办案人员抗干扰能力,提高侦查水平外,公诉部门要认真审查案件,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认真审查、判断证据,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善于从质证角度阅卷发现证据瑕疵。即公诉部门办案人要站在庭审质证的角度审查证据材料,以便发现有缺陷的证据,及时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侦查建议或者自行补充侦查予以弥补。所谓有缺陷的证据,是…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面临"同体监督"的理论质疑,因而在选择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模式时,需要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考虑,提出切合实际且操作性强的侦查监督模式——将职务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即地方人民检察院对直接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适用逮捕措施,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的审视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到晚近,我国才实现了职务犯罪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分离。尽管学界对法院行使审查逮捕权的呼声很高,但是由法院行使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权存在着较多弊端,而建立审查逮捕决定的备案审查程序的作用有限。在选择职务犯罪的审查逮捕方式时,需要考虑制度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由上一级检察机关行使自侦案件的审查逮捕权,即地方人民检察院对直接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适用逮捕措施,应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具有可行性,是目前可选择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王驹  华继权 《法制与社会》2011,(25):286-287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法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于职务犯罪缓刑适用的改观和完善进行了探讨:一是革新刑法理念,二是完善立法,三是健全体制,四是严格司法,以期彻底纠正对职务犯罪扩大适用缓刑的错误司法趋向,更好地发挥刑罚对职务犯罪的震慑和预防功能,推动我国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案件立案备案制度,是检察机关加强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业务领导,加强对直接受理案件内部监督制约,提高职务犯罪侦查案件质量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探索,我市职务犯罪侦查案件备案审查逐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管理良好的运行机制,经院党组讨论通过,市院制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