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市法学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立于1980年1月11日.在那次成立大会上,全体会员听取了筹委会的筹备工作报告,通过了北京市法学会章程,选举了学会领导机构--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由46人组成,陈守一当选为会长,王斐然、谢飞、曹海波、贾潜、李源、李焕昌当选为副会长,肖永清、张希坡分别当选为正、副秘书长,我当选为理事会理事.那时我虽己51岁,但只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一名讲师,当年5月我才晋升为副教授.能当选为理事,我感到很兴奋也很光荣,从此也就与北京市法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我国司法机关存在公信力缺失的情况。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体制改革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根本出路,完善司法程序,通过程序的正当化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最直接的手段,规范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方式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旭聪 《法制与社会》2013,(24):112-114
能动司法是司法方法论的一种,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本旨要求,能动司法能够促进司法公信力的形成,同时司法公信力对能动司法也具有指导性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民刚刚庆祝澳门回归,仍沉浸在喜悦之中,2000年的洪钟业已敲响。在此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人民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重任在肩,入“世”临近,科教兴国方兴未艾,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正在深入。此前,中共中央又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适时地告诫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警觉,抓紧研究解决加强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庄严的历史使命,也为我们办刊指明了政治方向。《法学杂志》创刊20周年在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七年,在董必武同志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时候,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人民司法》创刊了,他还亲自为《人民司法》题写了刊名。三十年来,《人民司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审判实践,宣传党中央有关健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各项方针,政策,传达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改进审判工作的各项指示、决定,交流各级法院的办案经验,探讨重大案件和疑难问题,做了多方面的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及意义,作者对宁国市法院作了调研,宁国市法院司法状况整体良好,社会对宁国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作了肯定的评价,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宁国市法院某些不足之处,结合调研,本文分析思考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一些主要因素,按照这些因素,提出解决宁国法院不足之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钱萍 《法制与社会》2013,(1):103-104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性和权威性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司法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可程度与信赖程度。司法公信力来源于法院严格、公正、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是建立诚信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当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公众会习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执行不再是难事,法院的裁判将得到普遍的认可,公平正义将得到有效保障。近些年,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等专项教育活动,法院的公信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环节和方面,司法公信力仍面临不足的压力和挑战。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全面实现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司法必须要有公信力,因为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9.
正当《法学杂志》创刊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读者、作者的一封封洋溢着温馨而热诚的祝贺信,信中有深情的嘉勉,也有殷切的希望。由于版面所限,这里仅能选登其中的数封来信,但是,我们对于所有来信中比金子还宝贵的话语,将句句铭刻在心,字字铮铮叩耳。此时此刻,燃烧在我们胸中的无限激情,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衷心感谢各位朋友对《法学杂志》的支持!”——是广大读者、作者十年如一日地对《法学杂志》的宝贵支持、爱护和不遗余力的耕耘,才使我们迎来了十年后的金秋和累累的法学成果! ——是社会各朋友,特别是政法界的同仁好友的真诚帮助,才使得《法学杂志》能够沿着自己的风格(新近性强、文短意深、着眼于可操作性等),迎着困难,立足于全国法学刊物之林! ——是司法部、北京市公、检、法、司的领导,乃至全国的一些著名法学家给予我们的巨大的鼓励与支持,才使得《法学杂志》能够在1989年严峻的历史考验面前,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法学杂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十年,又将伴随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步伐朝着下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十年走去。我们决心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与爱护下,一如既往地为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培养宏大的法学研究队伍,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完善民事再审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民事再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影响民事再审制度司法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转变再审司法理念、明确并细化再审事由、严格限制再审启动主体、实行再审一次终局原则、强化再审审查力度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民事再审司法效益、增强司法公信力进行了探索,希望对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确立和提升司法权威成为和谐社会的建成,法治社会的建设之关键。司法权威的确立与司法公信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司法权威的获得最终是源于民众出自内心的对其认可和服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判决制度作为整个司法制度的核心一环,其更是司法审判权的直接体现,因此,如何完善健全现行判决制度,增强民众对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信心无疑有着相当直接的作用。本文通过从行政判决种类之完善;行政判决效力之完善;行政判决说理性之完善以及行政判决执行之完善这几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涉外侵权法律适用法除追随实体法价值目标以外,还应遵循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平衡、法律选择灵活性与公正性兼备等固有的价值目标。我国在涉外侵权法律适用法立法上,应当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做法,在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的基础上,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当事人协议选择法院地法原则,吸收有利于受害人的原则,区分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在特定事项上重叠适用法院地法,设计我国现代完备的侵权法律适用规范,以实现侵权实体法和冲突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宁乐然 《法学杂志》2006,27(3):105-106
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依法享有生命权和通行权,也都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使生命权和通行权得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法》从多方面作了规定,但还应该做相应的补充和完善;我们要认真学习、实施这部法律,使每一个享有生命权者或享有通行权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就现代社会中的司法及其力量而言,司法政策的功能不能停留在应然的要求和抽象的理论推演,还应当在特定的时空尺度和其它系统环境下,认真考量司法政策的功能定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借助系统论的研究范式,通过系统的整体性视角,将司法政策的功能定位诉诸社会背景、权力结构、管理体制等司法环境因素,以便更加科学、准确地调校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司法政策功能。  相似文献   

15.
辩诉交易权作为最具能动性、裁量性的检察权,其公信力的提升必将推动检察机关整体公信力的进步。任何权力终究要由人来行使,检察官谨慎、公正、果敢、远见的职业品格必将促进辩诉交易权客观、理性地运行.提升检察公信力。但是,职业品格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检察文化的营造、内省修养的凝炼等方式来促进其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黄京平 《法学杂志》2006,27(4):10-12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法学理论上一般将法治的内涵视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占主导地位的普遍观念或内在精神,严格有序的实际状态或社会秩序。实践中要建设成为法治国家,至少需要五个条件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全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文化素质,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导致的社会转型和国家融入世界。当一个国家基本上或大体上具备了上述法治内涵和实现条件时,其成为法治国家的趋势就是不可逆转的。以这些内涵和条件评价近现代中国对法治之路探索的是非曲直和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已经不可逆转。①  相似文献   

18.
认定非法采矿罪的三大难点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秩序,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在非法采矿罪的认定中,应准确理解"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在罪状中的总括性和独立性、废止行政处罚作为认定非法采矿罪的前提程序、实现非法采矿所造成的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的鉴定权限社会化,分别完善其实体条件、程序条件和证据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情形下,国际贸易中倾销与反倾销之间的斗争愈加激烈。从事实与规范层面理解两者基本含义,应对反倾销作定性分析并揭示其本质即以国家利益为指引的产业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衍生品。依此,我国应合理运用反倾销措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同时亦应依法有理有据地应对国外反倾销控诉,从而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和国际市场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王丽娟 《行政与法》2007,(2):99-103
通过考察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演进与司法实践,认为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确立的这一原则应当从司法能动与善意两个角度加以理解。学者的注意力不要过分纠缠于对诚信的定义,应当集中精力归纳司法判例,在实体上使诚实信用类型化;同时研究如何在程序上衡平司法能动与自由裁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