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琦 《法制与社会》2010,(30):136-137
本文通过对美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介绍,结合我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美国先进的模式,以期对完善我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军人退役安置行为的性质决定了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具体制度选择。只有正确认识军人退役安置行为性质,才能合理构建其理论基础和反思目前军人退役安置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妥当性。理论界主流观点认为,军人退役安置行为性质是社会保障行为。从法学角度而言,将军人退役安置行为性质定位成社会保障行为不仅有悖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制度功能,而且也不符合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义务兵退伍安置行为性质是一种国家补偿,而军官转业安置行为属于国家机关内部工作调整。相应地,军人退役安置的理论基础应当根据分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提高退伍义务兵补偿安置标准的同时,严格控制军官转业安置的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提高军官平时服现役的最低年限,逐步实现军官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1,(23):60-60
2011年11月1日,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开始施行。按照新《条例》要求,安置工作不再以户籍性质区分待遇,城乡退役士兵享有同等安置权利。  相似文献   

4.
吴戈 《法治纵横》2014,(15):20-22
人性的扭曲往往产生的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报复,更多的是自己近乎疯狂的对自己的毁灭。当面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出现偏差的时候,没有更多地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自己到底该怎样扭转人生,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去仇视整个社会、敌视所有爱自己的人,当别人用焐化一块冰的温度来感化你的时候,得到的是你无尽的伤害,还有人会继续带着你在爱的路上前行吗?本文的主人公正是在这样的温度中愈行愈远,直至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将自己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5.
1.2011年10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608号公布2.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退役士兵,是指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规定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和士官。第三条国家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士兵。  相似文献   

6.
郭循超 《法制与经济》2013,(3):124-125,127
军官退役安置难已经成为我国军队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合理的军官退役安置制度不仅可以保证军队的和谐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同时还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文章以军官职业化为视角,分析军官职业化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军官退役安置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08,(17):9-9
《山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退役安置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25号,以下简称《办法》)经山西省人民政府2008年7月11日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分为总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招聘与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保障措施、奖励与处罚、附则7章,共55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发展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于中国法治发展的背景、存在的障碍、发展的模式、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走向等问题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分析。梳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法治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认识中国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理论界对其正处于研究之中。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来揭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表征,分析了法治在实现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石茂生 《法学杂志》2008,(1):97-100
法治概念的要素包含普遍守法、良法之治、限制权力和民主理念及民主过程。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法治概念内涵的丧失,违背法治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概念,被奉为法治概念的经典解释,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法学家所引用。但亚里士多德只揭示了普遍守法、良法之治这两个法治概念的形式要素,而没有揭示出其背后的限权和民主这两个法治概念的实质要素。  相似文献   

12.
建设法治政府的模式与政府法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模式是以行政为主导的,这已成为法治实施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而议会主导型模式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法治政府论对于民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治理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平权型政府五种价值的阐述直接证成了选择议会主导型模式的理性要素。以政府法治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可知,扭转立法不作为、缓解司法不独立和改善民主监督不充分将成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最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中的新理念和新创举。实现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变,既要依赖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技术性手段,又要在城市运行和管理中有效地实现行政法治的覆盖,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以有特定的行政法治为基础,通过地方立法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地位并消解其中阻却因素,以文明的行政执法理念的转换和规范执法水平的提升有效促成智慧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军事法概念与"大军事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勇 《法学杂志》2006,27(5):120-123
现代各国关于军事法概念的理解都超越了古代“军法”的范围,而我国对军事法的理解更为宽广,从我国军事法学创立至今,都以“大军事法观”为通说。我国军事法以维护和协调国家军事利益为实质,对涉及国家军事利益的军事活动和非军事活动加以规范,符合法理逻辑和我国国情及军情。  相似文献   

15.
法学理论上一般将法治的内涵视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占主导地位的普遍观念或内在精神,严格有序的实际状态或社会秩序。实践中要建设成为法治国家,至少需要五个条件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全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文化素质,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导致的社会转型和国家融入世界。当一个国家基本上或大体上具备了上述法治内涵和实现条件时,其成为法治国家的趋势就是不可逆转的。以这些内涵和条件评价近现代中国对法治之路探索的是非曲直和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已经不可逆转。①  相似文献   

16.
卓泽渊 《法学杂志》2007,28(3):48-51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构成部分,甚至是其主导的部分.创新型城市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都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创新型城市与法治之间,我们必须推进法治发展以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地方法规来建设创新型城市,将保护创新成果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显著标志,以保护创新人才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软法之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位制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逐渐失灵,公法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支撑,需要对此作出回应。在“关系”视角和现代公法平等观的指引下,创新社会管理应从单一的硬法规制模式转向软硬并举的混合法治理。倚重软法之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倡导柔性互动的理念、实施协同治理的结构、推行自律互律的机制以及拓展运用各种治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境法治问题实质主要是权力运行的行政辖区限制引发的权力空间疆界问题在环保领域的体现。区域环境法治需要优化区域权力结构,强化地方人大在区域环境法治中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摆脱司法“地方化”,将司法最终原则确立为区域环境法治基本原则;强化社会自组织化建设,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英国普通法的合同相对性原则有两个层面:第一,只有缔约双方能够起诉或被诉,第二,合同只约束缔约双方。合同相对性原则给英国的海事司法实践造成严重困扰。1855年《提单法》、1992年《海上货物运输法》以及默示合同理论,通过赋予提单持有人诉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的第一层面。判例制度中发展出的托管理论、替代免责方法以及代理方法利用合同解释允许第三人依赖提单条款,1999年《第三人权利法案》以法定方式对此予以明确,突破了合同相对性的第二层面。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态—网络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包括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需要研究网络社会中的网络侵权、网络犯罪、信息污染、信息侵略及信息鸿沟等非和谐现象,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这些非和谐现象,促进和谐社会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