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云 《世纪桥》2007,(5):152-153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含义,并根据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四个途径说明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事例探讨了培养方式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良好氛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龚家锐 《理论导报》2007,(12):77-77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我们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很少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只是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学生只是满足完成考卷和获得标答案得最高分,显然扼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我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问题。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说到底是个人才问题。因此,学校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面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问题以及我国对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开展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是我国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实现向创新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如何在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协同能力,对协同创新模式下研究生培养进行探索,旨在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能力、高素质的优秀研究生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新观念、新理论已成为教师教学的指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在课堂内外成为主流,教学过程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小学传统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而创新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敢想、敢为的创新勇气,不怕挫折的创新意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刻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新课改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次课程改革不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作了重点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秩序,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当前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营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阐述智慧教育背景下《物流金融》课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讨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形成相关的策略,希望籍此进一步推动《物流金融》课程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生活工作中拥有良好的工匠精神,推动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1.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快乐着,并创造着,既合乎儿童的天性,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美好个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后备军,是否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针对美术教学中各种阻碍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素养提升和个性发展的因素,进行变革探讨,在教学模式、对学生激励评价、教学原则和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一系列措施,为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构建了全因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创新行为,鼓励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学校德育工作应该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呈现的新特点,不断充实和创新现代化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黎绍芳 《世纪桥》2007,(9):118-118,12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农村教育却是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没有办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战略将成为泡影。农村未来的人才要适应新世纪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创造性的加以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世纪农村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杨卫东 《世纪桥》2008,(11):134-135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增强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实力及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进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洞悉高师历史专业的发展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互动关系、明确高师历史专业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前提;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核心问题;建立健全反馈机制、评估体系是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卫东 《世纪桥》2008,(19):134-135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增强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实力及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进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洞悉高师历史专业的发展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互动关系、明确高师历史专业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前提;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核心问题;建立健全反馈机制、评估体系是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增强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实力及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进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洞悉高师历史专业的发展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互动关系、明确高师历史专业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前提;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核心问题;建立健全反馈机制、评估体系是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全困教育工作会议响亮地提出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口号,并把会议的精神和主题确定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最高表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会学习、会创造的新人才.反映的就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