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分析了统一战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形式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幼小走向成熟,经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俱进,并努力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广和普及,使其大众化。文章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其主要经验有:关注实际、服务民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干部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文学艺术的多样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深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群众史观的生成有其独特的逻辑起点,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得以丰富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史观应该做到三个方面,即坚持群众主体,直面群众关切,顺应群众期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学习活动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党的九十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成长时期、徘徊时期和大发展时期。分析各个时期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具体做法,对于推动今天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邓演达的关系先后经历了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革命——中共领导人排斥邓演达及其第三党——正确对待邓演达及其第三党等三个历史时期。究其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理论准备不足以及共产国际和苏联“左”的政策的影响,也有邓演达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从中共对邓演达及其第三党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历史经验教训。这些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同盟军,抗战胜利的丰碑上也刻着他们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成就,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深化,以螺旋递进的上升趋势,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可以看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为基本遵循,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旨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保障,是取得经济建设重大成就的法宝,为继续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著述已有很多,这些研究或从宏观上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或从微观上研究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对台政策。涉及对台政策的期刊也已不少。但已有研究因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新思路的还较缺乏。因此,进一步探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问题所作的重要突破,对实践工作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其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各民主党派人士作用的重要场所。人民政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关系到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有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为人民政协理论的不断丰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大革命力量,积极探索实践,展现出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勾勒了未来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西柏坡时期的革命精神是在中国革命走向全国性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所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从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对于我们服务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中共抗日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过去曾有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在近年有关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和评论中,出现对其忽略、甚至低估的现象,因此就形成了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共抗日游击战的问题;另外,关于中共抗日游击战方针的内涵、演变及其原因,该方针与国民党的关系等,还存在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有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尝试进行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是延安时期党领导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它因时而生,经历了发起、初步发展、深入发展、高涨、调整巩固五个阶段,在边区各分区和各行业广泛开展,对增强抗战力量、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人民群众的组织程度,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并随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伴随着党的产生而产生、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一次震惊了世界,这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条件和特点直接相关。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国情出发,组建了一支来自工人、农民和先进知识分子的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锻炼成长,形成了一个来自人民、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领袖群体;实现了知识分子干部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和依托,是一支战斗队,又是一支工作队。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是党的对外战略思维和基本原则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以中国革命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为中心的国际战略。这一时期积累的丰富国际交往经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国后外交战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比较系统地开展党史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毛泽东从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重视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不仅积极倡导全党大兴学习党史之风,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如何进行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许多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在抗战时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它肩负起建设抗战新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宣传先进文化、提升先进文化以及抵制错误文化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文化》虽然前后只刊行了一年半时间,但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历程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财富。它收录了延安时期许多重要文化活动及文化事件的相关材料,在思想文化、学术研究及史料参考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36年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大相寺召开的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革命新局面的开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资料缺乏,研究薄弱,不为人们重视。为深化这一阶段的中共党史研究,本文尝试对此次会议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党员身份是党员内化党章、准则、政治信念和价值系统等为自我思想体系并进行自我认知和确认的独特标识,是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主体的事实或理论概括,身份管理是其力量生成和团结的思想和观念基础。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身份从起初的信念约束状态到阶级属性再到政治身份管理过程,呈现出不同阶段自我管理的具体形式。从主体意识、现实经验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沿着"我是共产党员、真正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产党员、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共产党员"等路径形成和发展身份认同,是团结一切力量和保证"党的在场"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视学习和不断加强学习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环节,是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开发中国共产党的智力资源的必由之路,要在实践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