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 ,主要研究社会性别与法律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社会性别概念在西方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就已提出 ,至 1 995年第四届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后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成为世界人权领域和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社会性别”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用这个视角来分析传统的立法、司法、执法、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 ,创建有利于男女两性共同发展的法律框架 ,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女性进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和妇女运动推动的结果,而女性进入法律界反过来也促进了妇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女性主义法学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中性别歧视明显地减少了,但"微观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女性仍然处于"他者"地位。男女入学机会均等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教育平等,实现平等的更为重要的尺度是教育环境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两性在教育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公平。把性别意识引入法学教育,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法学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消除法学教育中的性别刻板模式,将社会性别观念纳入法学教育改革之中,应成为法学教育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5.
性别形成和差异的社会认知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性别形成的理论主要有心理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性别形成的社会认知理论是对性别形成和差异的合理解释。社会认知理论整合了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决定因素,认为性别概念和性别角度是广泛的社会网络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进化提供了身体结构和生物潜能,即可能性,而不是固定的性别差异模式。人们对自身发展的贡献和带来的社会变迁通过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能力活动构成了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6.
性别福利体制是福利国家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回顾性别福利体制并检视其性别平等效益,通过分析性别福利体制的三大理论视角的逻辑起点、概念工具、操作化指标、模式划分及其对应的解释力和缺陷,比较不同性别福利体制背后的政策假设、政策目标及其所欲形塑的家计承担模式、所能达成的性别平等效果。论文希望通过评析国外性别福利体制的发展及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影响,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性别维度和中国家庭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性别福利体制是福利国家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回顾性别福利体制并检视其性别平等效益,通过分析性别福利体制的三大理论视角的逻辑起点、概念工具、操作化指标、模式划分及其对应的解释力和缺陷,比较不同性别福利体制背后的政策假设、政策目标及其所欲形塑的家计承担模式、所能达成的性别平等效果。论文希望通过评析国外性别福利体制的发展及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影响,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性别维度和中国家庭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的法律人类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人类学是一个生僻的字眼,它是人类学和法学结合的产物。有一则法律谚语云:“如果你的学科是法律,便有了一条通往人类学的平坦大道。”法律人类学“旨在立足于人类学视点,对传统法学的法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批判,试图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1〕法律人类学所关注的是法律问题,但它的研究方法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它对社会法律问题的关注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去审视。法律人类学萌芽于法律史学家梅因(H.S.Main)和人类学家摩尔根(J.Morgan)对原始法的发现。“18世纪对人类学研究和进化论的热情导致了新的法律研究分支的产生,其中以亨…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概念,是对性别的社会意义的划分方法,而法律是国家统治管理之术,本文试述社会性别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继而从法律的性别角度探求性别平等之路。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和重要的研究派别,以它独特的性别视角和文化哲学,对西方学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女性主义在传播领域对性别歧视的批判、对传媒手段和媒介内容表现出的女性价值的研究,业已形成了该学科的中心日程。女性主义指出,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女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性别偏见传播器。西方女性主义各主要学派均认定,女性价值并非天生,而正是自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权力话语在社会建构起来的。她们追究了性别歧视的文化根源,并指出媒介对“权力——支配”的传统价值观是通过“话语”来建构和阐释的。女性主义旨在通过打破传播领域内的偏见和歧视,减少大众媒介对传统性别歧视的建构与影响,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1.
性别平等权是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性别平等观侧重形式上的平等。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立足社会性别概念,质疑传统的平等观,为性别平等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以社会性别分析方法重新解读性别平等权,关键是实现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平等原则与平等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社会性别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性别 (sex)概念不同 ,社会性别 (gender)概念 〔 1〕 表明 ,社会性别的区分并非“自然”形成的 ,它是男女定型角色或社会对于两性差异的认知的结果。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女权主义法理学运用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分析工具 ,超越了 60年代追求形式平等、倡导“社会性别中立”范畴的局限 ,转而质疑传统的社会性别中立目标 ,指出由于存在性别盲点 ,致使自 1 9世纪以来的妇女运动非但没有提升妇女地位 ,反而使妇女处于更糟糕的境地。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女性贫困化、就业歧视和不平等的报酬、对妇女的暴力 ,都印证了形式平等不能产生事实平…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述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兴起于80年代后期,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女权主义法学主要以社会性别概念为基础,揭露了国家和法对妇女的父权统治功能;批判地指出对妇女的暴力是维护男性统治的主要手段;认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和工作中的性骚扰也是男权压迫的重要表现和延伸;对拥有堕胎权的辩护和对传统法学中的男权性质的批评也构成它的一部分。尽管女权法学仍属资产阶级法学范畴,从而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有根本区别,但它已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立法和司法,对我国法制的发展也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家务劳动的女权主义批判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宇 《河北法学》2007,25(5):90-95
家务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劳动方式之一.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劳动的无酬性使之日益被社会所轻视.同时,家务劳动承担上的社会性别失衡性使得女性的发展被进一步阻碍.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对家务劳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对这些批判性理论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吸取其合理价值,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本次报告的前提在作“日本宪法修改问题的现状”的报告之前,我想首先确认以下两点: 1.宪法学上的七个考察视点首先,我认为在宪法研究方面支持以下七个考察视点很有必要。而且,这对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日本法与中国法的关系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16.
王启梁 《现代法学》2006,28(5):19-27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不能很好地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运作方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区分,从而导致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局限性。在法学研究中,可以尝试用“社会控制”概念来弥补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张建丽 《法制与社会》2013,(14):184-185
近三十年来,国内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逐年提升,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已经超出了正常值11个百分点。如果任由这样趋势继续发展的话,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多方面的发展失衡,从而导致对应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首先对人口比例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就当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劳动逻辑"揭示的是人在物质生产生活领域获取"现实"自由的条件和途径.然而,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救赎式批判理论却试图以告别"劳动逻辑"的方式"救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以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法性.由于缺乏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些救赎式的批判理论丢失了马克思曾经借以能够将解放理论同社会分析方案联系起来的规范内涵.但是,与众不同的是,霍耐特却突出了马克思的社会劳动与自由解放之间的密切关联,并通过"承认"概念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主张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为社会承认而斗争.然而不幸的是,霍耐特却低估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李秀华 《河北法学》2007,25(11):44-53
研究认为社会性别视角是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法学教育尤其是诊所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与突破口.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调查,发现有关探讨未进入、未成为学术主流.研究认为立足于社会性别视角,对诊所教师培训方法、针对性及可操作模式方面有改进之必要.推进我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须强化培训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法律思想与思维模式,从而建立对诊所教师长期且可复制的培训模式.在充分肯定诊所教育对法学改革推动作用的同时,研究认为应以社会性别视角引导诊所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研究力求汲取国外相关成功经验,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对诊所教师培训模式作出客观评析.研究在指出我国诊所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时,提出将社会性别视角导入诊所教师培训模式设定与整合工程之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0.
虽然证伪法益概念言过其实,但法益概念的立法批判功能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预防性立法趋势面前,法益概念正面临立法批判功能失调的现实危机。究其根本,危机的本质乃是既有理论未能适应后现代社会的治理需要及国家任务转变,从而带来超个人法益边界的限缩危机。因此,应更新法益概念的理解范式,使批判立法的法益概念理解能够同时回应当下刑法正当化及社会治理的需要。基于功能主义进路,纾解危机的关键在于从沟通理性视角更新对法益概念的理解:首先,应明确法益概念在刑法正当化证成中的位置;其次,应基于区分“生活世界”和“系统”的沟通理性视角,厘清超个人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的关系,明确超个人法益的内涵及限缩方式;最后,还需区分法益概念的立法批判功能作用的不同论域,沟通协调立法与司法实践,纾解和防范法益概念的现实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