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养生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养生思想构成后世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源头."缘督以为经"影响了道教致虚守静的炼养原则和周天炼养理论,<庄子>具有哲学意蕴的"守一"被道教实证化为具体的养生手段,<庄子>"唯神是守"的养神思想影响了道教"养神"、"炼神"原则的形成和存思术的产生,"吹呴呼吸"、"熊经鸟申"的养形思想则构成后世道教导引术的先导.  相似文献   

2.
孟子号称亚圣,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思想的犀利尖锐和性格的坚韧刚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孟子>一书,则是孟子思想重要的结晶,而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孟子为了论辩而借助于比喻,而大量巧妙比喻的运用,又常使孟子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论敌.<汉语比喻研究史>总结了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庄子等先秦诸子的比喻理论特色[1].但是,该书对孟子的比喻运用虽有零星描述,却没有象对以上各诸子的比喻理论进行总结性的描述.笔者欲对<孟子>比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孟子>比喻研究者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佛教本是一种外在超越性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内在超越精神的影响下,逐渐从外在超越走向内在超越.<红楼梦>中,妙玉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正在于中土佛教(禅宗)的内在超越性.她虽然不断修炼,但难以断除心中的情欲.在世俗之情的挑动下,其内心之欲一再被唤起,"情既相逢必主淫",以致走火入魔,最终沉沦于世俗的"皮肤淫滥"之中.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该何去何从,如何应变呢?这是一个值得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深思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M.Senge)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出"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在其后出版的<变革之舞>中,他又强调"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问世以后,立即风靡全球,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企业组织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新世纪以来名著改编之争的透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名著改编之风一年比一年猛烈,而由此所引起的争议也在逐渐升级.2000年,现代剧作家曹禺三部名剧<雷雨>、<日出>和<原野>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因后两部作品改编幅度较大,剧评界一片哗然.以此为代表,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纷纷跌入"新编"的巨轮,鲁迅的<孔乙己>,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萧红的<生死场>,张爱玲的<半生缘>、<色·戒>,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等等,动作之整齐划一,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6.
<管子>是管仲学派从春秋到战国代代积累的智慧结晶,从时问上看,<管子>产生干诸子蜂起印十家九流之前;从溯源及宗旨上看,后起的诸子之学产生与<管子>有很大的区别;从内容上看,<管子>与后起的其他诸子相比,具有包客百家、集众所长,能够较好克服百家囿干学说之墙、不见其他学说之长的特点,从思想体系来看,<管子>既不能归之为道隶、法家,更不能归之为杂家.因此,<管子>一书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务实、融纳各家之长为特征,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主的经世致用之书.  相似文献   

7.
高硕 《工会论坛》2010,(6):134-135
中国社会主要的宗教是儒佛道三教。儒教、道教产生之初,佛教传入之始,三教便发生了碰撞。儒教提倡世俗伦理、佛教主张遁世绝俗、道教宣扬道法自然,这会使各教的教徒在礼教、生死、资格等问题上发生冲突。但是,各教没有把分歧作为发展的主题,而是借鉴、吸收了其他宗教的优点,使自己更好地生长,六家七宗的形成、早期道教的官方化都是这一成果的体现。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三教的碰撞与摩擦是次要的,而相互借鉴、融合才是主流。  相似文献   

8.
金岳霖的<论道>与冯友兰的<新理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两部重要著作,二者的概念在内涵上基本相同.前者的能与后者的真元之气的相同之处有三点:1.它们都是纯质料;2.它们都是纯形式的逻辑概念;3.它们都是永恒活动的.金岳霖的式与冯友兰的理的相同之处亦有三点:1.它们都是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之则;2.它们都具有至善性;3.它们都是永恒的非实体性存在.上述两对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程朱理气观的现代发展.这表明<论道>中的式与能是儒家的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税收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税收债权关系的学说被广泛地认可和运用,我国<税收征管法>引进了<合同法>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制度.税收关系既为公法上之债权债务关系,也如私法上之债权债务关系一样存在着违约问题,同样也存在着预期违约问题.所以,在现经济时代,对税收债权的预期违约问题的规制也如<合同法>中的规定一样重要,前者应在借鉴后者基础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充的<论衡>在中国哲学史上受到太高的评价,但徐复观<王充论考>一文对王充其人及思想展开了多方面的批评.他认为:王充以追求知识为目的,在他的人格和思想中,人伦道德的观念非常薄弱;王充的命定论彻底否定人之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王充有疾虚妄、求真实的学问要求,但没有得到立真破妄的结果;王充是一位矜才负气的乡曲之士,他的乡曲之见限制了他展望时代政治和学术的视野.他的解释,并不只是建构王充的思想体系,而且重视揭示王充的个性人格和人生遭遇对其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法>的条款,虽然消除了所表达的与欲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的现象,但几乎每一条都能读出点"不同寻常"的味道,其<总则>便是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28日,我国批准了<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修正案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是WTO协定生效以来的首次修订,也是2001年11月启动的多哈(Doha)回合谈判至今取得的唯一一项具体成果.意义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3.
“泛道德化”之不可取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在当下中国大陆的刑事领域中,涉性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以及学术研究,都存在着严重的“泛道德化”倾向,这种倾向与科学、理性的精神背道而驰,亟待矫正。涉性评价的“泛道德化”倾向之祛除,将依赖于公民的性权利得到正视、强调及落实。  相似文献   

14.
<荀子>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着眼于人的本性的思考,展开中国文化的底蕴,探索了中国许多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特别是许多思考又源于他的亲身经历,使得<荀子>带有更浓烈的实践色彩,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简要谈谈<荀子>对我们辅导员该如何教育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小说<活着>,将人生的苦难通过文字的叙述穿透了人们心灵,得到中国乃至世界读者的交口称道,被译成二十多国文字,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张艺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将小说的苦难消解为苦涩的幽默,通过影像的表述,将死亡讲述成特定时期普罗大众的常态,寄托着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渴望.这部电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巍峨的银幕丰碑,也是张艺谋迄今为止无法自我超越的一座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6.
<韵语阳秋>论诗以道为本,其所论之"道"更多倾向于人物的品性人格和道德修为方面.从道本体论出发,认为诗歌是与诗人的品格修为相统一的,具体到诗歌的批评鉴赏则表现为不重才情禀赋而重德行学养,即"先德行而后文艺"的价值取向.这种文道观既体现了宋代的时代趣尚,也反映出作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与<杂志>之间的亲密合作是上海沦陷时期其他文学期刊无法企及的.相对于<万象>有意规训张爱玲创作之路而言,<杂志>则是精心呵护与培育作为新星的张爱玲,这在一定意义上给了张爱玲更大的文学空间.<杂志>的"热捧"与顺畅的传播渠道是张爱玲"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作家与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了令人羡慕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就留置权的适用范围采取了扩张性的法律设计,同时规定了留置权强大的优先受偿效力.而这种结合并不具备充分的理由.在<物权法>第239条规定的前提下,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应该进行限制."留置的权利"制度的提出与独立是解决我国留置权立法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作为我国宗教工作的着力点,在探索可行路径的过程中,应当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宗教中国化并非近世之新产物,而是中国社会早已有之,禅宗即为鲜活例子,其与道教之互动关系是相互融汇的本土化过程,所形成的经验应被学界重新审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晚明佛教丛林基于严辨老庄道家之学与金丹道教的方法立场,在当时三教同归的合流思想下,主张与老庄道家之学相融并存,而对明末道教主流道派正一道与全真道,则表现出明确的拒斥态度,视之为非主流宗教类型。面对道教指责佛教只修性不修命的批评,晚明佛教丛林基于佛教心性一元论的基本立场,特别针对全真道所主张的性命双修的丹道炼养工夫展开了思想论辩,阐述了佛教“性本论”的性命不二与道教“气本论”的性命二分之间的义理差异,进而辨析佛教明心见性与道教修身炼性之间的工夫论差异,致使晚明全真丹道趋归仙佛合宗同修共证的思想融通。晚明佛道之辨的现实效应,同时也使晚明佛教吸收道教修命传统的《功过格》形式,加以佛教化的改造,通过“唯心立命”,强调佛教心性智慧与因果信仰相结合,一并落归于现实世间的劝善教化,参与共建中国社会的道德秩序,对后世民众的佛教修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