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人曾说:“幻想的头可以高昂在九宵云外,而幻想的脚是必需站在地上的。”这应成为我们对待和研究神话的根本态度。神话作为古代先民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为基础创造的精神产品,不仅深刻地暗示了当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而且还蕴藏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对自然与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以及信仰、崇拜等思想文化和感情。也因此,在探讨人类古代历史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分析中,神话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对各个具体神话所具有的暗示和文化内涵进行有意义的揭示。羿神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杰出的篇章之一,这个神话所暗示和蕴含的究竟是些什么呢?本文将对此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苻坚感生神话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则神话不是当时落后民族自身的产物,而是熟谙儒家文化的前秦统治者为达到“自神其祖,以取威于人”的政治目的,将众多传统汉文化因素加以整合的结果。十六国时期包括苻坚神话在内的众多政治神话的出现,不仅揭示出古代神话产生的一条独特途径,也表明少数民族在胡汉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文化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统战资讯     
[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不是"鸦片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石和核心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再三讲到的,宗教是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是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颠倒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态度就是社会革命论,认为宗教的根源在社会,因此把对宗教的批判引向对社会的改造,即改变社会,实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是原始人世界观,起到了解释系统的功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的知识宝库。因此,在以往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研究中,常有人在少数民族神话中,“分析”或演绎“出哲学思想和哲学原则的现象,有的给神话中的某些内容冠以“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的帽子。这种研究方向和方法,混淆了哲学和神话之间的界限,忽略了哲学的逻辑思维和神话的前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所以,探讨哲学的古代神话之间的关系,对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白雪 《传承》2009,(22):154-155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圣经》中命途多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极度悲惨的命运,也反映了基督教文化对女性的歧视,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白雪 《传承》2009,(11)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圣经>中命途多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极度悲惨的命运,也反映了基督教文化对女性的歧视,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求在任何时候制定和推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相反,必须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劳动人民的意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适应人类社会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自然地以血缘为纽带而生活在一起,组成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原始公社。当时,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既是人们的生产组织,又是人们的生活组织,内部不存在任何具有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因此并无所谓法律。在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内部,调节人们或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靠习惯或说习惯规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代替了原始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对传统的娥神话和娥形象进行了重识和重塑。这种重识和重塑并不是神话学意义上的全新诠释 ,也不是神学意义上的价值重诂 ,而是藉此反映诗人自身与娥相似的际遇和情感 ,通过对传统娥形象的符号重组 ,构成了与诗人所处时代相吻合的价值取向和与诗人个人际遇相类同的情感体验 ,从而在唐代咏月诗中形成了“孤怨”的主题构成与情感抒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广为流传。在彝、苗、瑶、壮、布依、白、哈尼、傣、傈僳、景颇、侗、纳西、怒、基诺、拉祜、独龙、布朗、崩龙、水、佤、汉以及台湾的高山等民族的神话史诗里,都有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内容,有的还与洪水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汉文古籍、古彝文经书、纳西族的东巴经里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多数研究者认为,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南方各民族在原始社会里的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而我们认为,这种仅从兄妹二字着眼而得出的结论,是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这是因为,原始社会里的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纯粹存在着的现象。尤其是流传在各民族口头上古老的精神文化,更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从纵的方面看,它们不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袁慧 《求索》2007,(4):158-160
语言记录文化并反映文化,通过文献中流传的汉语词汇来反映汉民族文化,是可靠和真实的。服装命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为人们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另一角度。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灾后背井离乡、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以及"人市"等非正常现象往往随之更加严重,这种现象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痼疾,如国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抗灾能力极低以及政府救灾不力等,这也是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科技不发达以及封建迷信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13.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存在神话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最初的神话学。神话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认为神话反映了时代的历史事实,也就是神话的历史化。以神话素为分析单位,通过对神话和历史之间互渗关系以及对神话功能主义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发掘神话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一、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属于认识范畴,是第二性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可见,警察意识就是警察观念,就是对警察的认识。它既包括警察自我意识、自我观念,也包括人们的社会警察意识、社会警察观念。所以,用严格意义上的语言进行表述,即警察意识是对警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当我们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古代神话保留传播得十分有限,而且难成完整体系,沈雁冰先生的一段话很具代表性:“中国神话不但一向没有集成专书,并且散见于古书的,亦复非常零碎。”但人们同时也肯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神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会比其他民族逊色。古往今来,不少学者在这一领域中辛勤耕耘,成绩不菲。我们注意到,把神话中的许多有价值成份运用于历史研究,揭示我国早期社会状况,已成为许多历史学家乐于采用的方法。但我们也注意到,人们一般  相似文献   

16.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公德,顾名思义,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又叫社会公共生活准则。通常是指一个社会全体公民为着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进行,保障社会安定团结而要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道德准则。这种准则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同生活关系,不是某一特殊领域的关系,更不是某一特定阶级的关系。它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  相似文献   

17.
最危险的有关领导能力的神话就是“领导者是天生的”。这个神话将人们简单地分为有神赋能力的或者没有的。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正好相反,领导者是后天塑造的而不是天生的。  相似文献   

18.
唐蒋云露 《传承》2014,(6):108-113
姆六甲是壮族神话谱系中集创世女神、始祖母神和女性文化英雄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首位神话人物。姆六甲神话记录了她创世造人、治世定物等神圣功绩。姆六甲神话是壮族神话中的根基神话。从神话内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在内容上对壮族其他神话所起的奠基作用,从神话外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态,以此回观它与壮族诸神话的关系,能使我们明确姆六甲神话在壮族神话中的源头地位,重新认识壮族这一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王文平 《理论月刊》2007,23(4):61-63
神话是远古先民的原始意象。中西方神话中人类母亲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在社会——历史层面折射氏族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远古人类社会的经济风貌;反映男权话语下的妇女地位;隐含着微妙的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20.
一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大跃进时期,人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进行了民歌创作。作为文艺作品的一种形式,它既是时代生活的反映,又是人们当时心理的蕴涵和流露。(一)对大跃进运动的由衷赞美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看,大跃进运动虽然给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阵痛,在当时人们却是以高昂的斗志、豪迈的热情参加大跃进运动,并且“万人歌颂大跃进”。在创作的民歌中,对大跃进运动赞美的居数量之首。“跃进红花心里开,张口花香喷出来;山南海北齐歌唱,唱出一个春天来”,人们把大跃进运动比做又是一个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