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世界华商网络的阶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9~12日于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是一个民间性的非政府论坛。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开幕式上致词说,华商已成为对全球经济影响深刻的“经济体”。华商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华商网络和中国历史进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一、华商概念的演化华商概念有一个演化过程。20世纪以前的中文典籍中,“华侨”一词今可考者,最早见于晚清时期1883年郑观应呈交李鸿章《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合同》一文中,但少用,更多用“汉人”、“唐人”、“闽粤人”、“内地民人”、“华民”、“华工”、“华人”、“华商”等,其概…  相似文献   

2.
华商“以变应变”渡危机 从事贸易批发的欧洲华商普遍慨叹2008年“年关难过”,但也育部分华商的生意呈逆势成长,从中可以窥见海外华商经营理念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后,在保护及遣返受难华工的共同目标基础上,旅俄华工联合会与北洋政府展开了良好的合作,使得广大旅俄华工的处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数万受难华工被遣返回国。但随着华工联合会逐渐走向宣传共产主义的道路,加上华工联合会、华商会、苏俄政府与北洋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双方由合作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4.
全球华商大多从事制造业与服务业,无论在海外,还是在中国大陆,从事国际贸易的也相当多,但是,现在正与联合国作生意的华商则屈指可数。大多数华商根本就不知道与联合国还有生意可作,不知道联合国会买发电机、饮水设备、毛毯与帐篷,会买文具、食品、疫苗与避孕套,会要运输设备与空运服务,要买电脑、轮胎与工具。联合国购买的这些商品与服务,有的用在中东与非洲、有的用在亚洲,也有的用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与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总之是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我们认为,现在很有必要让全球华商对联合国采购有较多的了解,知道联合国也有一个大市场,华商也可以与联合国作生意,而且华商还有许多特别的优势,可以从联合国争取到很多商机。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商海外企业的重组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华商的海外企业受到严重波及。为此,东南亚华商的海外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华商海外企业也逐渐摆脱经营困境,资产重组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振兴-海外华商龙江行"活动在黑龙江举行8月22日,由中国侨商联合会、黑龙江省侨联、香港金融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的"东北振兴-海外华商龙江行"系列活动在哈尔滨隆重开幕。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海外华商侨领、黑龙江省及其他部分省市侨资侨属企业家150余人参加大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中国革命主张的提出和革命组织的发起,始于海外华埠。华侨是革命党的坚定支持者。清末华侨多因地域、方言、宗族纽带而聚合,华侨各帮对革命的态度差异较大。广府人领晚清中国开放和革命风潮之先,海外广府人绝大多数是华工为主的下层华侨,更具革命精神和反清意识,加上孙中山是广府人,海外广府人即成为孙中山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8.
智利开放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华人前往经商。智利华商主要分布于圣地亚哥、伊基克等城市,经营范围主要涉及餐饮业、百货业和进出口贸易等。早期智利华商以广东籍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来自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的新华商增加很快。华商虽然满意于智利的营商环境,但其中国式营商理念又难以适应智利严明的法治环境。智利华商联合总会是智利华商团结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帮助广大华商融入智利社会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智利华商需要更多地学习日韩侨商海外发展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商理念,进一步加强华商团结合作,积极稳妥地开拓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有关海外华人商业网络的社科文献进行回顾和批判,再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假设性框架,以供论证海外华商网络、国内结构及东亚地区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长历史周期观察东亚地区的演变过程,本文发现海外华商网络是基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地区组合,形成具有东亚地区特性的“社会-市场”联系。最后,本文论述海外华商网络在不同的国内“政治-社会”结构下的变化,以及对东亚地区的重新建构。换言之,海外华商网络被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力量所塑造时,也重新塑造了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研究中,无不承认遍布世界的华商关系网是华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南亚在世界经济中的迅速崛起,更引起人们对华商关系网的重视,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华商关系网。既然华商网络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引起了不少国家的重视,作为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国——中国,更应该重视和研究海外华商网络,并在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更好地借助这个网络。本文仅对华商关系网在我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做初步探讨。一、华商关系网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作用的主要文献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所…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华商集团的迅速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新加坡的华商集团迅速发展。这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已颇具规模,并在新加坡国内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新加坡华人企业远在殖民地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其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则是在独立以后。作为新加坡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加坡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的。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后,立即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华商和华工也蜂拥…  相似文献   

12.
郑达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7-76,82
马来西亚华商人数众多,发展道路曲折,是海外华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马来西亚华人资本。本文就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投资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概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华商在南洋群岛的当地化进程,应开始于17世纪初殖民者东来后,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华商当地化主要渗透于当地经济的流通、产业、及其他特殊领域。华商当地化的形成,得益于南洋群岛各殖民地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明清两朝政府对海外华侨的态度及政策、以及中南海上中国帆船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14.
商会瞭望     
王永乐出席北部湾华商投资合作推介会5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侨联、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北部湾华商投资推介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永乐,中国侨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等领导出席活动。来自美、加、澳、新、法、德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海外华商出席了推介会。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 ,应旅秘全侨纪念华人抵秘15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肖耀南先生的邀请 ,我代表中国侨联率团赴秘鲁参加庆祝纪念活动。秘鲁位于南美洲的西部 ,西濒太平洋 ,总人口约为2500万。华侨约3万人 ,华人约5万人 ,拥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约250万人。秘鲁是离中国遥远的国家之一 ,又是中国人最早移居海外的国家之一 ,也是当前拉丁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鸦片战争后 ,1849年10月15日第一批契约华工75人乘第一条船从中国福建省远渡重洋到达秘鲁。此后从广东大约又来了10人。这些华工主要从事种植、开矿、修铁路的苦力活 ,他们经受…  相似文献   

16.
《海内与海外》2009,(7):F0003-F0003
2009年6月19日,广东省侨联广东国际华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同时举行了广东省侨联广东国际华商会第二届理事会就职典礼。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淑娘,省委副秘书长杨桐,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侣志广、王骏以及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侨领,华商会全体顾问、会员及兄弟省侨商会嘉宾共600余人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7.
邱普艳 《东南亚》2010,(4):75-79
17、18世纪,阮氏在统治广南期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阮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的华商扮演了积极而又重要的角色,华商在广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通过华商的中介作用,广南地区与整个东亚地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阮氏统治下的广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印度支那半岛贸易圈的区域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8.
杜娟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2):111-132
1850年奴隶贸易被禁止后,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19世纪中后期,巴西数次引进大批华工的尝试几乎都陷于失败。原因在于:臭名昭著的"苦力贸易"引起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抵制;晚清政府改变了之前对海外移民排斥、冷漠的态度,开始尝试控制和保护本国移民;与支持华工的势力相比,巴西国内反对引进华工的声音和力量更为强大。巴西的种植园主及其政治代理人、温和的废奴派基于其他国家输入华工促进经济繁荣的成功经验,认为华工具有廉价、顺从的优势,力主输入华工以填补巨大的劳动力缺口。而种族主义者、激进的废奴派和知识精英则鼓吹"黄祸论",以华工会成为新的奴隶以及华工不易被同化为由进行反驳,同时在"白化"思想的影响下积极鼓励引进欧洲移民。在这场争论中,外来移民对于巴西而言不仅是经济符号,也是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符号,争论归根到底是新旧两种社会力量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19.
一、马来亚契约华工制的形成马来亚契约华工的产生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是伴随着华工不断出洋的这一过程演化而来的。马来亚华工最早出现在矿区。据记载,早在九世纪时就有中国华工在马来半岛北部吉打一带开采锡矿。十六世纪时有华工在雪兰莪鲁葛一带采锡。至十八世纪下半叶“闽粤人至此采锡及贸易者甚众”。早期的华工是由同宗或同乡招引而来。他们自愿出洋做工,不立凭据,只凭信用。在生产中他们组织一个“公司”,选出一人为头,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以后随着出洋人数增多,无钱支付旅费的人不断增加,就开始有成文的“公凭”出现。这种“公  相似文献   

20.
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