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沟晓月     
今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5周年,日寇于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座精美的石桥成为日寇罪行的见证。而今,它已成为文物保护重地。历史文人多有吟咏,明人邹缉曾有诗赞叹:  相似文献   

2.
《海内与海外》2014,(8):F0002-F0002
##正##1933年3月12日,七位战士在北京密云古北口阻击日寇壮烈牺牲。2005年古北口村民自发树立"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纪念碑高3.54米,用最坚硬的承德特产"神州蓝"花岗岩制成,由承德实验中学长城科考队队员、古北口村村委会出资修建。根据七烈士事迹拍摄的电影将于明年上映。  相似文献   

3.
戴笠在抗战中还奉蒋介石之命,搞了一系列暗杀锄奸活动,使得军统声名大振。而且,早在“七·七”事变前,戴笠就已经对大汉奸们开了杀戒。定点清除原湖南督军张敬尧早在1932年就投靠了日本人。日寇占领热河后,关东军司令部寻找原北洋政府中较高地位的军阀或政客,出面成立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4.
中法混合委员会是抗日战争期间出现的一个临时机构。我曾参加它的一些活动,现追忆如下。自“七·七”事变,日寇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国际局势剧烈动荡。广西与越南毗邻,日寇的战火是否会烧到广西或越南,殊堪疑虑。为此,事变后不久,广西省政府派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的外交课长吴助之以省政府代表的身份常驻河内,与越南总督府保持联系,以对汛间正常外交关系作掩护,秘密交换日军情报。当时的督办郑承典,原是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办公厅主任外调,绥署拨给一台手摇无线电收发报机(台长姓  相似文献   

5.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华民族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驱逐日寇,还我河山”的怒吼声变成海内外炎黄子孙同仇敌忾  相似文献   

6.
煲仔饭     
正来到开平古镇赤坎,已是一天繁星。住进潭江边一家旧式老楼改造的酒店,似乎已经嗅到古镇的气息。这个始于清顺治年间的小镇,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交通要道、商埠码头兴盛一时,备极繁华,一时有"小上海"之誉。那弥漫着西洋风韵的碉楼、老街、骑楼……辄令人向往一观,神驰遐想那曾经的风韵和沧桑……  相似文献   

7.
正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被毁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寇发动"一·二八"侵华战争,疯狂进攻上海,用飞机日夜轰炸。一时炮火纷飞,生灵涂炭。1932年1月29日晚,日机以闸北商务印书馆为目标,实施狂轰滥炸。商务印书馆编辑王伯祥当晚日记载:"是夜十一时许,倭贼突攻闸北,飞机下弹毁商务印书馆。从此,沪北各地遂化成大修罗场,毁家丧生者不可胜计。是诚生平最深刻之一日也。"2月1日到3日,日寇连续对中  相似文献   

8.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是老挝"七·五"计划第4年,政局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增长7.6%;外交多元务实,获外国官方援助增多。展望2015年,随着老挝加入东盟经济共同体,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将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0.
烟雨古海岸     
正记不得去七里海多少次了,但第一次去时的记忆,却保留至今。那是5年前春季的一天,柳萌兄来电话:"我的家乡宁河七里海是个特美的地方,离北京也近,100多千米,有空咱们去转转。"陌生的地方对我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我当即表示很高兴前往。谁知天公不作美,等我们一行人抵达七里海时,天空飘洒下蒙蒙细雨。这当然有些扫兴。但我却兴致越发高涨起来!看看这浩瀚的水域吧!虽没"顿失滔滔"的雄浑,却也显露出水雾迷蒙的婀娜之美!尤其当我们沿着水中栈道穿行在茂密的芦苇丛中时,呼吸  相似文献   

11.
3A-139寝     
刘万龙 《新青年》2007,(10):4-6
写寝室的文章多如满天星,被人写得铺天盖地,而作者又历来是当红一时或正在当红的作家名人。中年者,当以北大名师孔庆东君为代表,一篇《47楼207》,被人预测为2050年依然可以再读的经典,吾亦谓之"寝室文学"之扛鼎之作.后人一时无法企及。青年者,首推韩寒。《那些人那些事》一文,行文虽不及孔氏篇幅之浩瀚.涉猎人物之广泛,却也同样妙趣横生,潇洒肆意,使人捧腹之余,不舍释卷,一读再读。两位都可以称得上激扬文字下笔千言的幽默奇才,写作高手。而我,有无幽默尚且不言,于今单是出书亦不  相似文献   

12.
是女人,总归是要有女人味的,不过是因人而异,美其名曰:品类不同. 纵观古今,人们总爱将"妖精"一词赋予众女子中最摄人心魄的那一个.也独独就是她了,其他女子虽也美好,却终究不及她.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延安学习、工作、生活了七年,听过毛泽东同志大小报告六、七次,印象最深的有两次。1939年底,我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那时,国民党正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蒋介石从抗战初期的“抗日第一,反共第二”,改变为“反共第一,抗日第二”,虎视眈眈企图进犯延安,日寇气焰也十分嚣张,中国向何处去是全国人民面临的关键问题。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同志请毛主席去讲演。当时,中国青年西北联合会为活跃青年的思想,对中国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模拟国统区参议会进行辩论。以马列学院为反方,代表国民党顽固派,以抗日军政大学为正方代表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东亚安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深感"权力转移"之忧的美国试图以"重返亚太"及"亚太再平衡"战略来缓阻中国崛起的势头,此战略调整客观上极大地刺激了东亚地区个别国家"借美制华"的念头,它们试图以制造安全事端来"引美入亚"。美国也愿借助这些国家对华挑衅来增强其亚太战略调整的效果。对此,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得不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采取"缓美抑边"之对策,即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前提下,缓和对美关系,同时坚决回击个别国家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中美之间的安全博弈虽有所加剧,但主客观条件决定了中美之间不会爆发新冷战,中美两国终将走出大国博弈的安全困境。此轮中美安全博弈对当今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导致中国战略西向,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在亚太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上升;美国可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大国安全博弈中心西移,国际安全格局呈现某种"西升东降"之态势。  相似文献   

15.
小团 《新青年》2015,(4):8-9
作为国内四大花旦之一,徐静蕾素有"演艺圈第一才女"之称,曾执导过多部高票房电影。2015年情人节前夕,她执导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在各大影院上映。这是一部充满怀旧色彩的爱情文艺片,也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徐静蕾创作出的"走心之作",而在创作过程中,爱人黄立行给予了她诸多的灵感,两人的爱情也给予了她莫大的滋养。2014年七夕那天徐静蕾曾在微博上写道:"五年没红过脸更没吵过架,也算是不得了了吧。对的人,就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人。"而她的爱情经历也充分诠释了这句感  相似文献   

16.
石凯 《海内与海外》2014,(5):F0002-F0002
##正##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后,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今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成为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东院是以喜多为首的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冈村在这里指挥了对华北地区"五一大扫荡"等滔天罪行。2006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墙上三块说明牌历数此处曾为清代王府、陆军部、海军部、袁世凯总统府和国务院、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惨案发生地,未提到也曾是日本侵华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遗址。  相似文献   

17.
这几个月来,世界局势正在发生战后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其速度之迅猛、动荡之激烈、情况之复杂,都是人们预料不及的,但有其深刻的原因。苏联的困难和东欧的变化已冲破了原来的雅尔塔格局和东西方的界限,造成了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尖锐化和复杂化。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与日本的经济摩擦正在加剧,德国统一的前景也令人生畏。缓和、对话的趋势将继续发展,但不稳定和动荡不安的因素也在增加,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矛盾性和尖锐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开国上将,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叶飞,是威震中外的华侨将领。他祖籍福建省南安县(今南安市),出生在菲律宾。但叶飞逝世后,骨灰没有依例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没有安放在叶氏家族世代聚居的南安故里,也没有送回父母栖息的诞生地菲律宾吕宋岛,而是安放在厦门市烈士陵园,这多少令人感到不解。要知道,这可是叶飞将军生前自己决定的。叶飞11岁便踏上厦门岛,由此,他以身许国,迈出革命征途的第一步20世纪初,厦门已是东南沿海一个比较开化的海岛城市。因其位于闽南九龙江口,“高居堂奥,雄视漳泉”,“海道四达,帆…  相似文献   

19.
李秉衡其人     
正李秉衡,《清史稿》有传。对一般人来说,甚陌生。即便对清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也未必知其人。在事关北洋水师生死存亡的威海之战、刘公岛保卫战中,身兼山东巡抚的他,未能全力支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李秉衡应负有一定责任。说他是日寇的帮凶,也许言重,但他客观上确起到了瓦解溃散北洋水师军心的作用,应是无疑义的。过去一些有关北洋水师的论著,很少提及李秉衡。提到了,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1943年,同盟国转入反攻,意大利无条件投降,德国之败已指日可待,中、美、英等国意识到对日寇的作战已成为同盟国最后的重心。美国总统罗斯福遂决定召开美、中、英、苏四大国元首会议,加强并协同对日最后一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