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的节奏     
影片《爱在午夜降临前》的结尾处,在酒店靠水池的露天咖啡边,一对刚在房间里大吵过、怒不能停的夫妇,终于在一种忽然而来的节奏里达成了和解。这是怎样一种奇妙的节奏呢?赛琳娜早就明白老公杰西的"七寸"在哪里——他需要她适时对他作"小女生崇拜状",问他一些既花痴又白痴的小问题,然后身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的他迅速入戏,进入到这一种气氛与节奏中来,尽情  相似文献   

2.
冬季的柏林     
来柏林,是故地重游,也是重温旧梦。为了迎接一位中国作家的到来,我从维也纳特意赶到柏林。在柏林郊外的泰格尔机场等候时,迎面碰上行色匆匆的陕西导演王全安,脑子里迅疾闪出一个念头:他正执导陈忠实老师的小说《白鹿原》。曾经在一个小说里杜撰过一个情人,把他放在了冬季的柏林。这完全有别于杜拉斯笔下的情人。它打着真实的幌子,被植入冰冷的记忆。但是柏林,很久以前,实实在在地来过。那是上个世纪末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和几个同学搭乘一辆夜车,横穿大半个德国之后潜入柏林城的。也是个冬季,车票便宜极了,我们五个人总共才花了四十九马克。连续两节车厢里都没有一个乘客,我们在自己的"专列"里高视阔步,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3.
正艾芜是一位流浪型作家。流浪,说明他走过的地方比常人多。我前些年在一本书里谈艾芜的创作,把他的《大佛岩》看了数遍,那是写他们四川一处胜迹的散文。我知道不少人也写乐山大佛,好像胜不过他的这一篇。艾芜前半生,在漂泊中过去。这会儿,我在他的故居——一个四合院的阳光下站定。这里有他的生命,那颗文学灵魂不曾一刻离去。四围填满宁谧,不出什么声响,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赋税     
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是个奴隶。一天伊索的主人要去浴室洗澡,让他去公共浴室看看人多不多。伊索来到浴室门口,他发现往浴室里走的人多得像蚂蚁一样,刚要回去告诉主人,发现好多浴客被浴室门口的石头绊倒了。然而,这些被绊的人却只是将那个放石头的人咒骂一句,然后爬起身走开,没有动手将石头移走。  相似文献   

5.
香味的诱惑     
王洽 《新青年》2013,(8):45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他的小说《香水》中,写了一个具有超凡的嗅觉的怪人,他是搜寻气味、制造香水的天才。这个残酷的天才脑袋里储存了世界上所有物体的气味。他反复比较了所有的气味之后,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气味是青春少女的气味,于是他依靠着他的超人嗅觉,杀死了24个美丽的少女,把她们身上的气味萃取出来,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人把一些著名的公墓称作“露天雕塑博物馆”。我们虽然只参观了位于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但也自然而然地感到,俄罗斯的这一墓园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是集历史、人物、文学、雕塑、建筑于一体的结晶。契诃夫之墓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安·契诃夫被人称为剖析灵魂的作家。他的墓在新圣母公墓里并不太显眼,但很有特点。它没有高矗的墓碑,也没有巍峨的雕像,仿佛是俄罗斯辽阔大地上路边的一座小祭坛,类似我国解放前乡村野外的小庙。抛光的大理石,约2米高,形状扁平,上端竖着三个箭头,正面镶着一块青铜方牌,牌上是耶稣受难像。墓的四周围着盘花…  相似文献   

7.
我与仓夷同志相识,是1941年冬天调到《晋察冀日报》以后。在被敌人烧毁残缺的编辑部办公室里,第一次和仓夷同志见面。仓夷同志是晋察冀边区著名的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是晋察冀日报最年青活泼的一个同志。他的个性是那样的潇洒而富于热情,在他的脸上总是浮现着轻松而愉快的笑容。在工作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皱着眉头安静细致的挥动着笔;休息的时候,他和同志们亲切地聊天,说笑话,有时和一群小鬼打球、唱歌。他最得意和爱唱的歌就是《再会吧、南洋》,由于他生长在南洋,对于这支歌有如故乡般的眷恋。仓夷同志原名郑贻进,1921年出生…  相似文献   

8.
洪玲 《新青年》2004,(8):34
查理斯·哈克·帕朗柏是越战中美国海军的一位飞机驾驶员,在完成375次战役任务后,他的飞机被一枚地对空导弹击毁。帕朗柏跳伞,却降落在越方阵营里,被越方俘虏并被关在监狱里6个月,之后,他从这场苦难中成功逃生,现在,他为人们演讲有关他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功课。有一天,当帕朗柏  相似文献   

9.
玮东 《新青年》2005,(1):28-29
父母从国内来探亲,谈起了一些国内朋友的现状,父母朋友的儿子结婚,他们应邀参加婚礼。在新房里,看到的不仅仅是宽敞明亮,更看到了豪华装修和摆设在柜橱上各种各样的精美玉器。眼前的一切,让父母觉得自己拿的随礼钱,在这里根本就不会被看在眼里。往日的友情,也仿佛被这珠光宝气分开在两个世界里了。父母的感慨让我想了很多,什么是家呢?家,究竟意味着什么?汉代名将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那么,在当今这个商品社会里,在没有匈奴可灭的和平年代,我们何以为家呢?一位海外华人作家曾写过一篇关于国内知识分子的文章。他是这样描写一…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11月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全国第八届作家代表大会上,我碰见了被众多作家簇拥着的身体硬朗的97岁四川老作家马识途,他是参会作家中最年长的。我忙跑过去致礼,还怕他听不清楚,又俯耳大声介绍了一句,他川音颇重地答道;"是啊!认得认得!许久没得见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呀……。"识途老是位经历很特殊的大作家,生于四川,少年负笈出山,寻求革命真理,游学京津沪,后又考入"中央大学",期以报国。他1938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特委书记,是位"三八式"老共产党员。而且他学历甚高,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吉卜林是典型的殖民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印度被殖民的历史本貌,其滋生于帝国心态的帝国话语使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表述印度主题,并以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印度进行艺术直陈.本文分析了吉卜林的印度书写,探讨了他在殖民文学创作中反映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错位的水印     
阿瞳 《新青年》2004,(7):48-49
(一) 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张二栓从炕上起来的时候,火红的日头都趴在树梢上了.他穿上那条被媳妇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涤卡裤子,光着膀子到院子里洗脸. 张二栓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一把快刀,说白了就是个杀猪的.一个杀猪的人如果没有猪可杀,那他只好呆在家里了.闲着没事可干的日子,张二栓喜欢在村子里到处走走,和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唠唠家常,或者去找一年到头在供销社门口卖塑料薄膜的老耿头下象棋.  相似文献   

13.
兰萍  罗西 《新青年》2005,(4):25-26
不要打落水狗,但是也不要轻易爱上“落难公子”前年寒假,原高中时的同学纷纷从各地高校回到福州。聚会中,在成都一所大学里读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张君告诉我,他班里有个男生,原是系学生会文体委员,学习成绩也很好,但在大二下学期期中考时,因为作弊而被学校开除。“这个男生叫徐华。”当张君指着一张合影里的一个帅哥轻描淡写地说起时,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就被那个一手抱着球一手做着“V”姿势的男孩吸引住了。张君看我对徐华感兴趣,便详细地叙述了他的一些近况。原来,被开除后的徐华,不敢把这可怕的消息告诉家人,他是家里乡亲的骄傲。另外,徐…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意外坍塌的矿井压住了一名正在井下作业的矿工.他被埋在了井下深处. 没有人会想到超时加班的他,更不会有人会想到他的困境.他的身边,除了包里装的刚上班时顺手在职工食堂买给儿子的几瓶钙奶和几包方便面外,就只剩下一把铁镐了.  相似文献   

15.
仅仅是相守     
艾苓 《新青年》2013,(2):45
火车在冰天雪地里呼哧呼哧地奔跑了一夜,把我卸到终点站——黑河。黑河并不是我的终点站,他是。那天,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我不想孤单度过,也不想跟很多人在一起热闹,只想过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日子。他在车站门口等我,没戴帽子,也没戴手套,脸被西北风啃得发紫。他交代说,前一天酒喝多了,忘记换鞋,平常在单位穿的单鞋还在脚上穿着呢。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可能是 他创作的最高峰 作家陈忠实先生是一个多面体,外表上看是一个厚道、质朴、豪爽的汉子,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他风云激荡的心胸,又有着纤秀精细的一面,侠骨里面有柔肠。在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皱纹里,掩藏着一双敏锐的黑眼睛。 陈忠实的家在一个三单元二层。陈忠实的个人生活并不讲究,  相似文献   

17.
1公元1278年的秋天,30万禁军教头公孙策死了。公孙策死得很蹊跷。他是坐在太师椅上死的,脸上还露着微笑,很奇怪的笑。他在笑什么呢?在他胸口的位置上插着一把刀子,一把刀刃长三寸七分的刀子。塞外的蒙古骑兵正在挺进中原,长安城的禁军教头突然被刺杀,这对朝廷和宋朝百姓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吃了豹子胆的刺客是谁?!宰相龙啸天走在送葬的队伍里,表情非常严肃,可是他的心里却在笑,如果是在宰相府里,他会笑出声来的。公孙策暴死,自己的小儿子龙三少就可以稳坐禁军第一把交椅,况且他已经把刺客毒死,这件公案就变成…  相似文献   

18.
阿成是近年东北文坛很有特色的一位作家。在当今人们普遍被世俗生活所挤压、困扰的情况下,他始终坚持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这“诗意”也就是他对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的赞美,他对日常生活的平凡与朴素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20.
陆大鼻子     
尹成 《新青年》2007,(9):48-49
靠山村的陆大鼻子根本就没有鼻子,没有鼻子的陆大鼻子被人见天叫着大鼻子,如果不是他习惯了把痛苦当作欢乐,就一定是他的鼻子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是一种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