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金石家,在画坛颇具盛誉。齐白石还是位老寿星,一生心宽体健,近百岁才过世,这是与 他长年恪守“七戒”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一戒酒。齐老经常要参加酒宴,可他每次赴宴时都说:“谢谢,我不会用酒。”谢绝饮酒。   二戒烟。齐老一生不吸烟,家中也不备烟,友人来访以清茶相待。   三戒狂喜。齐老的书画大都作为珍品,即使入选国际画展,他也能平静对待,以防乐极生悲。   四戒悲愤。齐老一生豁达开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时得失而悲愤恼怒。 五戒空思。齐老除作画构思外,从不空思幻想。 …  相似文献   

2.
感谢失恋     
能感知痛苦的人生 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摘自诗集《唇边》 写这诗的女人失恋过。 不错,我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由于我和他的名气不小,便在不小的范围内很是哗然了一阵。怎么啦?究竟谁抛弃了谁?关切者不乏其人。 如果也像球赛似的有个“发球权”的话,可以说第一回是他,那“飘球”棒极玄极妙极了;而末一回轮到我,却将“球”掂了半天也没能发出去。咬  相似文献   

3.
黄乃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者。他第一个率领福建移民到沙捞越诗巫开垦新福州垦殖场,对当地的经济开发和建设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因而被称为“新福州港主”而闻名于世;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位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热爱祖国、热爱桑梓的民主革命者。探讨黄乃裳的生平及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我们了解东南亚华侨史及华侨与祖国的关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打油诗话     
相传唐代有一位叫张打油的人,爱以俚语俗话人诗,作品自由活泼、诙谐有趣_他的名作《咏雪》是这么写的: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而通篇无一雪字,却甚为生动。以后,人们把这类诗称为"打油诗"。《一XS天,一位大官人祭祖,刚入大殿,就见壁上写有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睛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人见此发怒,传话一定要捉拿写诗者。有位师爷说:"写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写的。"便派人抓张打油来.张打油见了官,不紧不慢地辩解道:"大人,…  相似文献   

5.
正陈俊福、陈永生的《父子情深书画集》即将出版,亲如兄弟的永生要我写几句话,当然义不容辞。陈俊福先生是永生的父亲,之前父子二人在京郊房山举办了《父子情深书画展》,使人们对父子二人的艺术追求和造诣有了直观的了解。永生在北京房山区供电公司工作,自幼受父亲影响,痴迷艺术,对诗、书、画、篆刻皆有涉猎,尤其他的诗,充盈着乡土气息和对家山的挚爱,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独有情钟而流泻于笔下,令人心向往之。他的诗如此,画亦如此。他曾  相似文献   

6.
正康熙九年进士、翰林侍讲孟亮揆谒于谦墓,曾作诗:"曾从青史吊孤忠,今见荒丘岳墓东。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有君已定还銮策,不杀难邀复辟功。意欲岂殊三字狱,英雄遗恨总相同。"是众多咏于谦诗中出类拔萃者。于谦在历史上是仅次于岳飞的民族英雄。上了年纪的老人小时候都读过他的少年之作《石灰吟》:"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曾感动过很多  相似文献   

7.
名诗有时出在无名者,这句话有三种意思:一,历史上有太多的诗很有名,但考证不出作者是谁。如果那时的诗都署上了作者的名字,甚而这样的名字太多、太响,名诗也许不会有名,还会被作者相互淹没,相互淘汰,最后连几首也留不下。二,诗太有名了,人们往往侧重于记下了那首诗,未必记下作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正陈永生与我同龄,虽然与他相识已20余年,但依旧如初识,因为他人有趣,总是年轻而机敏。陈永生多才多艺,可以书,可以画,可以诗,还可以埙(唱与演奏),而且每样都有品相,颇不俗。他特别看重自己的诗,每有所得,都收入箧中,视如玉珠。赏玩与摩挲,像拿着别人的宝物,不肯撒手。他拿来一巨册诗稿,欲结集出版,命我作序,且底气十足,不容拒绝。赏味他的诗,我心中大动,感到他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论语·阳货》中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相似文献   

9.
捍卫尊严     
小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的诗了。…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摘录同一个人的两首诗,若不说出作者的名字,即使打死你,你也不会猜出他是谁!我把这样的诗公布给你,你很可能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并怀疑地说:“天!这样的诗会是他写的?怎么可能?”然而那样的诗,又恰恰是此人写的?他的诗不止这些,此处只抄录两首。  相似文献   

11.
国王的奖赏     
19世纪的印度。有一个喜欢对着家里的榕树静静幻想的小孩子。他看着那株古老的榕树,觉得它的每一道光与影都让他惊奇。他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一些简单而美妙的句子,那些文字排列组合起来有意想不到的乐趣,他想把它写下来。父亲是位慈爱的长者。每天早晨和儿子一起散步,散步时给他讲许多有趣的事情,每一件都让他觉得奇妙非常。回家吃完早饭,父亲和他开始一天的学习。讲解经文,朗读外语,还有那些珍贵的诗篇。他格外喜欢那些诗,觉得它们巾蕴有无穷的乐趣,简直快要被迷住了。那些椿树下的幻想,字字句句地跳跃着,属于他的诗,鼓舞着一颗年幼而天…  相似文献   

12.
正都知道马克是诗人,但和马克交往中他很少谈诗,更多的是谈酒。他把自己的情都融进了酒里,他又用酒来浓缩挚诚的情意。在朋友圈儿里,马克为人的坦荡而真诚是公认的,马克的勤奋也是公认的,他虽不谈诗,我却常常看到他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诗章。他新近出版的诗集《往事如云》,是他执著于诗歌的又一个显著例证。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国内对近代南社著名诗人苏曼殊的研究逐渐“热”了起来,不仅有多种专文专著相继出版,而且有新编《苏曼殊全集》问世。曼殊现存诗百首,多属近体,然而却有那么强大的魅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真诚,被古今中外许多大家视作文学之生命的真诚。在他这些诗中,除了感时忧国诗、爱情诗而外,自伤身世诗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4.
桃花潭水     
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诗,因为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但是,要问一下,诗中的这位主人公,他的来龙去脉,他的履历行状,就没人说得上来了。只有一个解释,汪伦是一个普通人。据《李白集校注》,李白在安徽泾县作客期间,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据称也作《题泾川汪伦别业二章》。即使这首诗,也找不到有关汪伦的细节介绍。看来他不是官,若为官一方,县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总理一生留给我们的诗作并不多。我所看到的也就几首,有旧体诗也有白话诗。就他的旧体诗来说,虽然都是他青年学生时期写的,但诗写得很娴熟,意蕴深刻,境界开阔,诗味浓郁,有书卷气。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据周总理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后来又都在日本留学的张鸿诰先生说,1919年  相似文献   

16.
陈毅素有儒将之誉,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他既是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是豪放的诗人、儒雅的文化人。 他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是邓小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的,并同毛主席征求了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后定下来的。50年代后期,陈毅调到中央工作,兼任外交部长,是分管科学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与知识分子交往交朋友成了  相似文献   

17.
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的《六朝忠臣无殉节者》考证,宋以前诸朝,做臣子的有点类似公司雇员,你是老板,我忠诚于你,你不是老板,我就不必忠诚于你。也有个别的效忠者,至死不渝,忠诚于旧老板,但绝大多数很自然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向新老板表忠心,人们也都视作正常。"直至有宋,士大夫始以节义为重,实由儒学昌明,人皆相维于礼义而不忍背,则《诗》、《书》之有功于世教,匪浅鲜矣。"所以,他的结论便是,历代殉国者,以宋朝为最。  相似文献   

18.
正我读汪曾祺散文,极喜欢他写父亲的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对坐,可以浅酌,可以吸烟,看画写字,何其温馨隽永?汪曾祺先生是大家,小说、散文皆精——有一种大家气象,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深蕴醍醐。我觉得汪老有名士气,文如其人,散文即冲淡。他也写旧体诗、画画。因为闲时爱涂鸦旧诗,所以也很注意汪老写的诗。汪老的诗有一种韵味,耐咀  相似文献   

19.
因为卑微     
人北野讲过一个故事。王蒙在文革期间被批斗,诗然后被送到新疆农村劳动改造。从上海到新疆农村,其间的反差何其巨大。即使是水土差异,也足以让人痛不欲生了,何况王蒙是个有政治污点的人。在贫困的农村,王蒙却受到了农民的礼遇。农民们并不认为王蒙是个坏人,他们以最淳朴的方式帮助王蒙。那些个本来足以折磨王蒙的流放日子,却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情。多年后,王蒙返城了。再然后,王蒙成为中国文坛的巨斗。有记者追踪当年善待王蒙的农民。他们在新疆找到了那位农民,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保护王蒙。那位农民说:“因为,这个世间除了国王,还需要诗…  相似文献   

20.
捍卫尊严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小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