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方 《新青年》2007,(9):62
我想没有人真正读懂他。暮年的他,像遗落时光之外的智者,坐在他老旧的摇椅上,看生老病死一一经过而毫不动容,因为他早已低垂下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2.
老杜     
《新青年》2007,(4)
老杜作古多年了。能想起老杜,是若干年后。老杜作古多年了。能想起老杜,是若干年后。一个熟悉老杜的人说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了老杜说话。他说他是坐车去道外看一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之所以去.也是因为听说老朋友光荣退休后,一直怀疑自己结实的身体出了毛病,弄得他老伴和孩子都没着没落的啼哭。用他老婆的话说就是,别看人活着前,四六帮不上,可真要是没了,天还真就塌了。就在他边打盹边想着见了朋友该如何安慰,突然听见身后一男人在电话里骂,小麻雷子,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他立刻  相似文献   

3.
马拉多纳,一个神奇的精灵。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足球,成了全世界共同的财富,共同的难题。吸毒、枪击记者、对抗权威……他走到哪里,就把风暴带到哪里。现在,他来到了中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来吧,马拉多纳风暴!  相似文献   

4.
沈屠苏 《新青年》2008,(5):26-27
1. 他在日记里记叙了关于她的一切.只要是他能看到,听到,嗅到的.即使和另一个女人新婚燕尔,他也无法把她的忘记.因为他的肩部,锁骨的位置,至今还留着清晰的牙印,尽管上面的唇彩早已脱落.他选择了远足,在新婚妻子偷窥他日记的一个夜晚.其实是突围之后逃亡的掩饰,毕竟有父母,同事和领导的眼睛,事情再怎么难堪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了.他决定逃避.  相似文献   

5.
一 叶采尘牵着我的小手走过那条弄堂的时候,我才九岁.如今,早已过了十八. 我晃荡着新借来的言情小说对叶采尘说,你看,你看,人家都写了,十七岁之前没有恋爱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嘿,你小子,终于有不完整的地方了啊.  相似文献   

6.
走近滕矢初     
在电视里滕矢初那微笑和蔼的模样早已刻在我的记忆里了。于是在秋日一个雨后阳光如金的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他位于顺义的家。走进大门,好像是个农家小院,清新自然。院子里有各种小花,小雏菊、  相似文献   

7.
刚刚从男性不育诊所里出来,保罗看了看手上顺路买的玫瑰,正好十朵,像征着他和雪儿在一起共同生活了10年,他知道雪儿一定会喜欢的,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送玫瑰的日子.他背着所有的人,自己花钱把他的精子冷冻起来了,诊所刚好碰巧把取精的时间定在了今天.原本他是想为不孕夫妇捐献精子的,可是考虑到他的年龄和处境,医生建议还是冷冻为好.  相似文献   

8.
扳道工     
外乡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空荡荡的火车站。由于无人帮忙,他只好自己扛起那只大箱子,累得气喘吁吁。他掏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然后一只手搭起遮阳,眺望着伸向远方的铁轨。他神情沮丧,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手表:该是开车的时间了。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个人,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外乡人转身去看,原来是个小老头,模样象个铁路工人,手里提着一盏玩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一个小孩儿要我负责,在他看动画片的年纪,我会给他看什么?一定不会是变形金刚、不是圣斗士星矢、不是宇宙战士  相似文献   

10.
“南洋华侨机工”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走访早已居家成都的吴璋老先生时,这位已年逾八十的老翁,患有严重哮喘症,咳嗽着,断断续续而又清清楚楚地忆起了他自己的那段往事。 “我出生在新加坡。祖籍  相似文献   

11.
“您是第一次到韩国?那么,请谈谈对首尔的印象吧。”韩国《数码新闻》的社长端坐在我对面。他背后记者们相机的闪光不停地映到我脸上,但我依然能看清挂在他嘴角边自信的微笑,仿佛他早已猜到了我的回答,甚至亳不掩饰对我讲出赞美之辞的鼓励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玫瑰祭     
雨桦 《新青年》2002,(3):30-31
最难忘的是初恋。他是第一个给我送玫瑰的男孩。如果不是他送玫瑰给我。我根本就不知道玫瑰是爱情的使者。他是一个警察,我们的办公室正好是租用公安局的,他的办公室就在我的对面,没事的时候,他就经常到我的办公室里来,看张报纸,喝杯茶,谈论他们最近破了什么案子,抓住了多少三陪小姐,实在没什么可说时就大眼瞪小眼了。从一开始认识他,我们之间就没有陌生,但也没有因此亲近。一切都是很平淡的交往。偶尔,我们也有过单独去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读史     
黄乔生 《海内与海外》2014,(6):45+44-45
正鲁迅生于官宦之家,自小养成读书习惯。对待史书,他既阅读正史,也看野史。他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中说,他是看了野史才知道明代皇帝的残酷的:我常说明朝永乐皇帝的凶残,远在张献忠之上,是受了宋端仪的《立斋床录》的影响的。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  相似文献   

14.
马老师:您好!看了您的文章,知道您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您能不能帮帮我?我结婚有一年了,我非常爱我的丈夫,但又非常怀疑他。其实我很清楚,越是怀疑他越可能失去他。说起我们的婚姻,不知道是喜还是悲。我们是念中学时认识的,一年之后彼此都进入了不同的大学,4年后,他在北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之后一年,我也大学毕业了,不顾家人,丢弃家乡的工作,随他去了北方,在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在这里,他对我不错。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爱开玩笑,也很喜欢看女孩,喜欢和我说哪个女孩漂亮,甚至说哪个女孩对他着迷了。有一次,我在他…  相似文献   

15.
去秋,我们陪同著名作家陈忠实西行,感受瞬间的超越与辽远,感受灵魂的无边无际。 我对陈忠实早已相识,我在大型文学杂志《现代人》任编辑时,他的中篇小说《四妹子》便光顾我刊并获好评,他的诸多作品尤其是《白鹿原》亦是我熟读的,虽然,我们未曾谋面。 毅然地,我们同行,登日月山,生命是永远的自然呀! 沿青藏公路西行。我们不断与他讲述沿路被人编织和演义好了的故事。青  相似文献   

16.
在前方等你     
李子 《新青年》2002,(7):52
那年,她高三,临近的高考让大家紧张而压抑。但聪慧美丽的她却偏偏在此时爱上了他—她的英语老师,一位刚刚大学毕业,儒雅风趣且不失感召力的大男孩。其实,他早已从她脉脉的眼神中读懂了她灼热的心迹,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非常喜欢这位可人的小女孩?但理智提醒他—如果真心爱她,就不要过早地与她牵手。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他因病截肢。从那时起,他多次到医院求医,说自己的胳膊疼———是那条已经截去了的胳膊疼。接待他的医生总说,这是荒谬的,那段胳膊早已远离了他的身体,在他的肩部以下,只不过是空荡荡的袖管而已。但他坚持说,就是“那儿”在疼———原应该有胳膊存在的地方在疼。那段胳膊已经远离了他的身体,却依然在他身体之外疼着。永远地疼着。不知道现代医学怎样解释这个病例。也许,说这只不过是心理因素影响,是病人的唯心主义的错觉。而我知道,有这样的一种疼,在身体之外的疼痛。当初,那个人曾是你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两个人密…  相似文献   

18.
中招结束后,他感觉考得不好,学着电影电视里男子汉的豪迈口气说:"小妹,你好好上学吧,我在家干活支持你!"父母相互看了看,并没有坚持让他上高中考大学的意思。尽管是自己的决定,看到父母无动于衷的反应,他的心里还是有了阴霾,有了小小的失落。农村里,最宝贝的往往是男孩子,而他们家却相反。他觉得有些异常,怪不得小时候经常有人逗他:"小威是捡来的!"那是他第一次怀疑自己的身世。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坛大腕贾平凹,人们更多地是看到他的作品和成就,对于他的个性未免知之甚少。看了此文,相信你一定会更觉出他的聪慧和可爱。  相似文献   

20.
正几位文友外出徒步,清晨看日出,登山看红叶,住农家院,喝糯米酒,还谈天说地:"年轻人在谈论‘会飞的汽车’,咱们却留恋走路。"有人接话:"我大哥坐轮椅了,他说‘能走路是享福’!"曾几何时,走路,是老兵的"传家宝"。有一次参加沂蒙山梨花节,我们走了许多山坡小路,晚上看电影《南征北战》,演的是我军抢攻孟良崮,"两条腿赛过敌军的汽车轮子"。我请教曾经是新四军文工团员的邓友梅"确否"?他答道:"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