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我摘录同一个人的两首诗,若不说出作者的名字,即使打死你,你也不会猜出他是谁!我把这样的诗公布给你,你很可能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并怀疑地说:“天!这样的诗会是他写的?怎么可能?”然而那样的诗,又恰恰是此人写的?他的诗不止这些,此处只抄录两首。  相似文献   

2.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我静下心,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你诗集《草木寓言》里的几十首诗。你知道,我是个伪球迷,我看了晚8点和晚11点的两场世界杯足球,之后就坐下来读你的诗。诗集中有十几首诗,我在《诗刊》发稿的时候曾反复读过,可是现在它们又一次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让我一捧起来就放不下,一气读完。  相似文献   

3.
知己·男人     
老苏真名叫苏小小,只有初中文化,曾当过工人,司机。后来又辞职经商。第一年几乎赔得血本无归。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起色。他大我十岁,有事,我常去找他,没事也在一起坐坐。朋友看我俩有说有笑的样子,往往劈头就问,你怎么选择老苏做你的情人?他一没大把钞票,二没权力,你怎么就……往往我费半天口舌也解释不清楚,或者说我解释清楚了,也没有人相信。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世间饮食男女,根本没有清清  相似文献   

4.
男人·知己     
雨桦 《新青年》2002,(6):2-3
老苏真名叫苏小小,只有初中文化,曾当过工人,司机.后来又辞职经商.第一年几乎赔得血本无归.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起色.他大我十岁,有事,我常去找他,没事也在一起坐坐.朋友看我俩有说有笑的样子,往往劈头就问:你怎么选择老苏做你的情人?他一没大把钞票,二没权力,你怎么就……往往我费半天口舌也解释不清楚,或者说我解释清楚了,也没有人相信.  相似文献   

5.
手头这本《村边的小河——农村孩子的朗诵诗》,是我刚刚出版的诗集,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个人作品集。原因之一是集子中的一首诗《爱你,艾青》,圆了我的一个梦——对艾青先生的感念之梦——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是他青年时代的一篇章要诗作。关于这首诗的题目、写作时间、地点和诗意,长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知己     
对知己的寻求其实是对自我心灵的另一部分的寻求。生得一知己足矣,一直是我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感情的深浅已经不需要表面的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表达。理解中的知己,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可能十年二十年碰不到,但心里总会记住对方。说到知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另一个字:性。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理解知己这个词,但这个词于我,是一朵花,花开了,有花香还是没有花香,只要是自然的,那花仍旧为花,就是美丽的。花香是花的性。性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用一颗理解真诚纯净的心灵去领赏这份美丽。知己应该是精神和思想的,肉体只是孕育知己…  相似文献   

8.
在水中找水     
薇拉 《新青年》2004,(5):20-21
我用一个无聊的问题骚扰过两个男人。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平说,我不许你那么说。Hen说,会哭。  相似文献   

9.
蓝颜知己     
认识晖之时我正陷在一段黯淡的恋情里,那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恋情折磨得我身心疲惫。去高校上学的男友哲对我并不很好,但我一直固执地相信这纯真的感情。认识晖是在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上。我落榜和恋爱问题造成的惨淡心情,是和这种热烈的气氛不合拍的,于是我独自闷着喝了许多酒。宴席未散,便已是烂醉如泥了。这时晖提出送我回家,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家的,只知道醒来的时候已是日落西山,而晖正伏在桌上看我画的卡通画。看到我醒了,晖怜惜地看着我,幽幽地说道:“女孩子是不该喝酒的,特别是借酒消愁。”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猜透我的内心…  相似文献   

10.
丁立梅 《新青年》2008,(3):16-18
眼看天气秋了, 叶子在哭了. 转身是背影了, 你就进了往事了. 我知道这以后, 以后的以后, 可能再见不到你了 ……  相似文献   

11.
日本见闻     
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静静的夜里,一个人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浓眉黑须现眼前,寂寞今夜更怀念。"这个人是日本的女歌人山本初枝,她所怀念的人是中国作家鲁迅。山本初枝是在1932年1月28日发生的那场悲惨的事变之后离开上海回日本。行前,鲁迅曾经写了这样素朴却深情款款的诗送别她:"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相似文献   

12.
清茶知己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具体是怎么认识的,现在我己记不清了。只是她的印象伴随我童年的记忆,自然而清晰,是亲人一样的感觉。那时的我们稚嫩单纯得像两棵春日雨中的小草,彼此赤诚而真挚。愉快地忙于建立不着边际的梦想天国。那种思想空白的年纪是自由而散漫的,因为刚刚开始所以可以稍加挥霍。茶知己本质上我们都是比较内向和透明的人,愿意用不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她爱有形的东西,从很小的时候就能涂画色彩缤纷的美丽风景;而我爱抽象的东西,喜欢写那些带拼音的蹩脚日记。我们经常坐在学校门前的草地上看着彼此不成型的作品暗自…  相似文献   

13.
正Ⅰ在我的认识里,诗是非常纯粹的文学表现形式,诗人都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嘈杂的今天,还能坚持写诗的人,我十分敬佩。无人强迫你写诗,都是源于你对诗的热爱,使你在写诗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收获喜悦,不是荣誉和金钱可以衡量。我觉得方羡洲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方羡洲首先是一位企业家,其次才是诗人。他从农村走向城市,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可以安身立  相似文献   

14.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1997年6月5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同志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见到周恩来的那幅手迹石刻《大江歌罢掉头东》时,问讲解员小刘说:“你知道周总理是什么时候写作这首诗的吗?”“知道,是1919年。”小刘答得很干脆。“那他是什么时候书写的呢?”“我——不知道。”诚实的小刘脸红了。是的,周恩来的这首闻名于世的《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有什么来历呢?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时值日本政府与清政府签订的由日本政府代培中国留学生十五年…  相似文献   

15.
正我目睹和平徐徐降临,她把金色的花穗撒满大地,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她抑制了使人昏厥的战争霹雳。啊!她说,同样都是好人,英、法、比、俄、德人,为结成一个神圣同盟,拉起你们的手吧!——[法]布朗吉王国达很喜欢这首诗,能用英文、中文、缅文朗诵,他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很激动,因为诗能触动他心里的那根民族的琴弦。  相似文献   

16.
红颜不知己     
运涛 《新青年》2006,(7):32-33
高三文理分科时,我们班进了很多新同学,包括吴丽樱.由于发育迟缓,我们俩分别是男女生中个头儿最小的.她戴着眼镜,很安静的样子--事实上也是这样.我呢,也是最捣蛋的一位.  相似文献   

17.
不是思想就是行动用丰饶的笔旖旎写下看到不一定存在意义不记下则意义不存…… 好友蒂娜的文章奢靡、浮华,但她的这一首诗我极端地喜欢:"我是好天气的女儿/我也是哭泣的女儿/我是大花的小花/是春天的秋天/我是眼睛的女儿/也是笑的女儿/我是酒窝的宝贝/也是头发的女儿/我是我的女儿".我一直以为自己如蒂娜诗中写的那样,我是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8.
妈妈走的远     
我3岁那年的一个情景总是挥之难去.那是一个傍晚,大雨天,父亲背着我,急急地往小城的车站跑.因为太急,在一个弯路处被滑倒,我大哭起来,父亲再次背起我,一边哄劝着我"不哭,爸爸背你去找妈妈",一边继续往车站跑.终于到了车站,但火车已经嘶鸣着开远了.当父亲把我背回家,我注意到父亲的一个膝盖满是血迹,血腥一下震住了我,我没敢哭,也没敢说肚子饿,我却看到有泪水从父亲的眼里滴落.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3,(9)
细雨老师:你好,请你耐心地将我的信读完,好吗?谢谢我是河南省某院校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心地善良,但我却做过一件连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的事。几年来,因为这件事,我失去了很多,我想请你来帮我解开这个心结。这应当从5年前说起,我家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个弟弟,我只比他大两岁,我们的感情一直都不错。那时我上初三,一天下午,家里只有我和他,由于一个小东西,我俩争起来,谁也不让谁。片刻之后,我看到弟弟很生气的样子,感觉自己毕竟比他大,该让着他,就想让给他算了,谁知,弟弟竟对我说:“你不是这个家里的人,这家里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你的,你应该滚出去。”我呆住了,顿时泪流满面,一个15岁的少女哪能受得了这种打击,此时此刻,说我的心都碎了一点儿也不过分。其实,我在早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我不是妈妈亲生的,但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对我很好,而且他们把我从小带大,我们很有感情。可是,我从没想到,这件事会以这种形式,用这种语言被家人揭出来。我傻了一般,只是知道哭,我觉得惟有哭,才能洗刷掉自己的伤心和耻辱。  相似文献   

20.
桃花潭水     
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诗,因为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但是,要问一下,诗中的这位主人公,他的来龙去脉,他的履历行状,就没人说得上来了。只有一个解释,汪伦是一个普通人。据《李白集校注》,李白在安徽泾县作客期间,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据称也作《题泾川汪伦别业二章》。即使这首诗,也找不到有关汪伦的细节介绍。看来他不是官,若为官一方,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