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阅读的境界     
读书是许多人的爱好,一个人从踏入学校之时起就与书结下缘分.但读书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也即主动和被动.只有真正进入读书生活之后,才能形成读书境界.那些为接受启蒙教育,为父母师长逼迫而读的,属于不自觉.这种读书本身甚少乐趣,更无境界可言.  相似文献   

2.
冬夜读书     
吴瑕 《新青年》2022,(12):50-51
<正>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随时随地都适合读书,比如地铁上,我的背包里总放着一本书,坐在地铁上不玩手机只看看书。在嘈杂的环境中,似乎难得看进去,只是随意地浏览。但这随意的浏览里,看到某篇文章里的精彩段落,当即做个记号,等有空时再深读细读。一大早起床为孩子熬养生粥时,  相似文献   

3.
读上海小宝的文章让人大脑清醒、神经松弛,如果你是一个自觉有点儿落伍的中年客,那么也可以把他的书当作继续教育的时尚教科书来读。他在一篇老稿子里写到使用电动剃须刀的男人,虽然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但这样的文章居然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看上去依然好玩儿。他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月蓓16岁去北京读书,一个人拖着大行李箱,站在北京酷烈的阳光下,单薄弱小,满脸狼狈,但还是站定,对自己说,"好,一号选手,丁月蓓小姐,现在出发,不许回头." 月蓓读英国文学,不上课的时候便去麦当劳做小时工,因写得一手好字,曾给教授抄过书,后来便学了速记,帮教授整理材料、打字.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中国为家,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执中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的伟大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叫中国呀?假如你答不上来,或者,说得牛头不对马嘴,那就太跌份了。  汉字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根。可是,自古以来,我们教学汉字,只教这个汉字怎么写,怎么读,如何造句就了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如果,要问一句,这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读呢?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是文而不化。其原因,出在文化…  相似文献   

6.
陶宏开教授拯救网瘾少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教授的“魔法”2004年11月的一天,家住武汉的刘涛(化名)被父母拽到了陶宏开教授的家中。这位正在读高三的男孩已有5年“网瘾”,5年至今,他对家人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不但耽误了学习,而且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危害,但他不想也没有决心改变自己状态。“听说你可以在几个小时里改变一个人,你真有这么神奇吗芽”刘涛用挑战性的眼神看着陶教授。“你看我这张桌子在变化吗?”陶教授平静地说。刘涛被陶教授的问话弄懵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它在变化,慢慢变旧。你也在改变,因为你在一秒一秒长大。你能告诉我世界上哪件东西哪个人不变化吗?”陶…  相似文献   

7.
没有功利心的读书,着实是一件惬意的事儿。年少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读书只是为了奔个前程,因此,不得不舍掉自己的兴趣,起早贪黑地学着数理化,背诵着自己并不能真正理解的政治、古诗词,更为可笑的是,还跟着老师学了一口当地味儿的"英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明白,就是外国人听着也糊涂。为了决定命运的高考,我们硬着头皮,啃着一本一本自己并不爱读的书。好不容易工作了,本以为可以有时间好好读点儿自己喜欢的书了,却  相似文献   

8.
读金庸小说,有一种矛盾。凭直觉,感到它是一种高品位的东西。它能够产生文学理论中所讲的几大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娱乐。那是一种与读经典名著同样的甚至更高的感受,它给人美、给人净化、给人力量。北大中文系有位教授,腿部摔伤之后,读金庸的小说,获得了重新站起的力量。有的大学生失恋后,读金庸小说,恢复了对人生的信念。托尔斯泰说,区分真假艺术的标志是感染性。康德说,纯粹鉴赏判断不依于刺激和情感。金庸小说具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足以使人得出它属于高雅艺术的鉴赏判断。但是,就因为它是武侠小说,内中有打斗、有武功,“出身不好”,…  相似文献   

9.
镜头     
一个美丽的风景,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画面,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普通人眼中家乡最美一瞬是怎样的呢?请拿出你的手机,拍出你眼中最美辽宁,真实辽宁。  相似文献   

10.
镜头     
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画面,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普通人眼中家乡最美一瞬是怎样的呢?请拿出你的手机,拍出你眼中最美辽宁,真实辽宁。  相似文献   

11.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久久穷。” 这副联是儿子他爸不知在哪张报纸读到,顺便抄了下来,贴在儿子的写字台上,以勉励儿子从小爱读书的。儿子倒也很争气,除了读好学校的书(每次考试都拿班级前三、四名),还看很多课外书。而我每每坐到儿子的书桌前,看见这句话,都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些有关读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多么想在白衣飘飘的年代里,有一个人伸出手跟我说,今后的路,我们一起走。我可以喜欢你吗?小禾的字写得不好看,一点也不好看。小禾读书的时候是自卑的,终日只会在教室的角落里啃厚厚的小说。除了有零落的稿费单掉到她的课桌上以外,没有一个人在意她。有不少陌生的同龄人从远处寄信给小禾。她一一回,用心地把字写得一笔一划,生怕对方看不清楚。可几乎看了她信的人,都不会再写第二封信给她。只有骆向阳。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朋友给他的小孩买小食品,同一种小食品一次买一大堆。很经验地说,让他一次吃个够,以后就不再要了。我气得要死,问:你恨你儿子啊?他说,谁说的?我不恨。我大骂:那你这不是缺德吗?你这是祸害你儿子呢,你知不知道?喜欢吃一种食物对生命来说不仅是需要,还是享受,一个人有很多喜爱的食物是他的幸福,对食物留一点馋,有一点心驰神往,不仅是对自己爱惜也是对食物的敬重。那孩子命苦呀!遇到这么个爹,不知道有多少种喜爱的食物被他爹给谋杀了,利用的是一个孩子对某种食物在某个阶段的偏执喜爱。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像那孩子不…  相似文献   

14.
“人的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的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的研究和政策议程的组成部分。人的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但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人的安全”路径的一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人的安全的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人的安全”这一特定术语。然而人的安全的本质却反映在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人的安全已经嵌入中国的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地分析安全的新视角,引入“人的安全”和“以人为本”是对研究和政策议程的一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人的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的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人的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的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人的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捷克小镇     
正看过那么多美景,还是沉醉于捷克,这是第三次与捷克重逢。也许你还不了解捷克,但你可能听过"布拉格广场",或看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又或者热爱文学的你恰巧读过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捷克,有着不解之缘。从德国出发,一路向东。想象着空气中带着温泉的味道,因  相似文献   

16.
雪小禅 《新青年》2005,(2):14-15
16岁的秘密像朵百合花当高云扬出现在紫漪眼里时,紫漪再也没有让别的男生进过她的眼。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班主任何老师领进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阳光照在他脸上时,紫漪看见有一种光芒,后来紫漪努力回忆那个下午,小米说那只是一个平凡的下午,天有些阴,好像一场秋雨要下来,根本没有什么阳光,紫漪笑着对小米说,那是因为你不够爱他,你如果爱上一个人,会发现他出现的地方就是阳光出现的地方。高云扬是从上海转学过来的,跟着外婆在这里读书,因为外婆老了,不愿意到上海去,所以高云扬就过来陪她,很小的时候他在这里长大,所以,他现在他还能说几句紫漪…  相似文献   

17.
如果离开     
彦伟 《新青年》2002,(11):22
随着左手捂嘴打哈欠的频率逐渐提高,右手敲键盘的频率便逐渐降低,越来越感觉颅腔变成了一个蒸笼,但还要在大脑没变成馒头前写完明天提交的工作总结。屏幕上有个小信封在闪动,是小艾的E-mailOK!能给自己找个借口不容易,于是我迅速打开自己的信箱,读了起来。如果有个朋友和你无话不谈却末必听过声音,和你知心知己却未必见过面,那你们认识的一定是网得住人却未必网得住飞虫的internet。  相似文献   

18.
告别月牙泉已有一段时光了,这其间,我又作了几次远行,思考也拓展了自己的步幅,但那一片奇绝的风景并未被狂野的风吹得无踪无影,许多纠缠人的诡奥的哲学就含在你触碰过的一山一水之中,那一直明亮着的一泓泉水也一直烛照我,困搅着我。  风景既是一种存在,又是一种幻想,只有经过你的取舍、组合才能找到它的意义,以及它对你的暗示。这个审美过程也许瞬间即可完成,但月牙泉太纤巧了,太独特了,它拒绝你用剪刀一般的眼光裁剪它,也不能使用惯用的类比的手法限制它,你千万不可随手牵来一个比喻附贴于涟漪不生的水面上。那些屡用不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谚语:“书读三代必发,财发三代必垮。”将读书和发财相提并论,似乎是中国人独有的偏好。但这必发和必垮咒语,从某个角度看来,似乎也有相互的关系。这里只着重讨论“财发三代必垮”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傻妈妈,如果有来生.那就让我做你的至爱亲妈,你是我备受呵护的女儿,我要你读书梦,要你读自己喜欢的大学,要你花枝绽放,要你幸福地成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要你体验被爱的幸福.要你尝尽我的宠爱,要你一生无风无雨……傻妈妈,如果有来生,我不要你带着遗憾离去……小时候,儿乎是在饥饿中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