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属性究竟是行为犯、目的犯还是结果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这导致了司法适用不统一。从立法目的、司法解释及法院审判规则演变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应为结果犯,因为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才能认定为犯罪,在明确结果犯基础上,还应从“整体论”的角度去认定国家税收损失。  相似文献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是多人分别实施虚开与骗税行为如何适用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二款;二是虚开数额的认定;三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竞合问题;四是单位和自然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的功能,某些单位和个人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虚开。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中把它作为重点打击的涉税犯罪的行为。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刑法》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吸收为一种新的危害税收征管罪。根据该《刑法》第205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征管法规,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由于该罪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所涉及的领域专业性又较强,理论上和实务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我国新刑法规定的一个新罪名。由于本罪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刑法的规定也不很清晰,所以,与本罪相关的一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了争议。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又以此骗取国家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否可以适用死刑等。对此,只有在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四款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客观行为方式进行了明文列举。其中,让他人为自己虚开,是立法上对必要共犯中的对向行为进行处罚的特别规定。介绍他人虚开,本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帮助行为,本条的规定是将共犯行为实行行为化,也应认为是一种特别规定。自然人介绍单位之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对自然人不应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行增值税制度以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成为经济领域高发的严重刑事犯罪之一。由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是典型的法定犯,不具有先天的犯罪性,其社会危害性往往不被重视。而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的规制,采用的是简单罪状的方式,现有刑法理论不能够与实践中发生的涉案犯罪相适应,由此给法律工作者带来很多困惑,导致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打击不力。为有效防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我国应尽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制定增值税法,出台明确具体的司法解释,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出严格法规规制,以确保我国税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部关于惩治和遏制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地发票犯罪的单行刑事法律,本文试就其中的有关问题作些分析研究。一《决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几种主要新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该罪是指没有货物销售或者没有提供应税劳务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虽有货物销售或者提供了应税劳务但开具内容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这种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税收管理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立法缺陷、税收机制和监管不完善、以及利益驱使和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成为当前民营企业主要刑事法律风险之一。鉴于经侦部门在办理民营企业"虚开"案件存在"虚开"罪名认定难、办案成效与社会效益存在背离等问题,经侦部门需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视角,从民营企业"虚开"案件的办理理念、罪名认定、具体办案、预警防控等方面探索对策,为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的侦查应把握以下主要环节 :初步查证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基本情况 ;调查、控制、缉捕犯罪嫌疑人 ;突破主要犯罪嫌疑人口供 ;全面收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证据 ;还要注意争取税务机关的支持、深挖犯罪、搞好协查工作、明确需查清的案件事实等。  相似文献   

10.
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必须加强对享有增值税减免政策企业的监管 ;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设立代开专用发票的税务中介机构 ;完善税务稽核工作 ,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呈高发势头,且具有犯罪金额大,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主体复杂,法人犯罪猖獗的特点。为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应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强化税务机关内部监督机制;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犯罪,一直以来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在2013年全国打击假发票专项行动中,江西经侦部门重拳出击,破获了多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大要案件。本文结合此类案件侦办情况,总结当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营改增"试点工作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影响,认为目前的发票管理制度中存在相关职能部门把关不严、各部门间协调合作缺乏、税收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税收监管制度、提升公安机关税案侦办能力、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加强法制宣传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代开专用发票包含在刑法第205条虚开专用发票罪之中。相关司法解释与国税函[2002]893号不存在真正的冲突。代开专用发票行为构成虚开,应当用实质的犯罪论考量代开行为的刑事违法性。  相似文献   

14.
浅析利用增值税发票犯罪之特点、原因及对策董芳兴新税制实施后,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为专用发票)已成为计征增值税的重要凭证及抵扣税款的直接依据。一些不法分子采用伪造、倒卖、盗窃、代开虚开专用发票等手段进行猖狂的犯罪。这些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国家税收秩序...  相似文献   

15.
有关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的定性问题,应坚持"抽象危险犯说"的观点。对抽象危险的判断不能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必须从实质层面来考察虚开行为与法益之间是否存在必要关联性。基于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中虚开行为与法益之间存在逻辑断层的事实,在解释"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以及为他人虚开、介绍他人虚开"时,引入具体危险性犯与广义预备犯中法益关联性的确证规则,有效实现虚开行为危险性的聚焦收束,防止对刑罚权的过度限制或过度放纵,最终将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界定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严重污染环境"这一构成要件的理解,分析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理论构造,并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需求,否定本罪为结果犯和危险犯的结论,肯定污染环境罪是行为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偷税罪成立条件的数额加比例规定方式,根据举轻以明重原则,不会导致处罚上的空隙。除偷税罪明文规定的数额应累计计算外。其他税收犯罪的数额通常不应累计计算,尤其应严禁通过累计计算数额对行为人适用死刑。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适用死刑的条件中给国家造成的税收损失,不是指所虚开的发票票面上直接反映的税额,而是他人用之抵扣税款后给国家造成的实实在在的税收损失。盗窃、骗取增值税发票的行为本身,不能构成盗窃罪、诈骗罪。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犯罪嫌疑人戴某,原系某机电汽车配件经销部的承包经营者。1995年1月,戴某以某物资经销部名义与其承包的经销部签订联销协议,由其个人开展汽配、五金等销售活动。在经营过程中,戴结识了本市专门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收取开票费的李某(在逃)。为偷逃税款,戴在1995年9月至10月间,先后以给好处费的办法,让李某为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张,合计金额10余万元,从而抵扣税款1.7万余元。1996年1月,戴以同样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张,价税合计额50余万元,从而抵扣税款8万余元。1997年12月Ic日,检察院对戴某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19.
在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中强调证据规格,有利于反腐倡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和整体执法水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的证据规格包括主体方面的证据、主观方面的证据、虚开方面的证据、接受虚开方面的证据以及其他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法律对身份的规定有两种:法律直接规定(显性身份)、事实间接限定(隐性身份)。在认定隐性身份时要结合单行为犯和复行为犯理论。通说认为强奸罪、抗税罪属于身份犯,女性、非纳税人不能成立强奸罪的、抗税罪实行犯。这种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用于指导司法实践会造成严重错误。少数学者认为两罪不是身份犯,但论证却不够精细,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