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土楼     
土楼很土,土夯土筑。是一群与土地为伍,靠土地繁衍,脚板踩着泥土,身上流着汗土,在土地上仰望,在土地上畅想,缘土地而放飞理想的客家先人们,群体意志的凝聚和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大迁徙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窝;是摇曳在客家人心灵深处的一簇风景。土楼很圆。圆圆的围墙,圆圆的巷道;圆圆的企盼,圆圆的向往。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这里养育、成全了客家人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也圆了客家人一代又一代圆圆的梦想。土楼是客家人永远的心灵崇拜和精神皈依。土楼很高  相似文献   

2.
土楼游记     
在邮票上看到土家楼,感觉很神秘,用土建造的房子居然保存了几百年,而且至今仍然有人居住。在南方雨水比北方多的多,难道雨水冲不垮它们吗?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日晒,至今仍能居住。而且一座土楼大的可以住上几百人,小的也能住上几十人。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倘若翻开一本书,只要有些精彩的篇章,便感到开卷有益;倘若购买一本杂志,只要有一、二篇文章可读,便很值得,何况踏上永定神秘的土楼之旅,更如阅读一部鸿篇巨著呢 !  土楼是客家人智慧大树之巅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一曲震古铄今的绝唱 !遗 风   驻足北面山腰朝南俯瞰,由 5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的如图案一般舒展有致的初溪土楼群便尽收眼底。南面山坡是层层叠起的梯田,那碧绿的禾苗,在山风的吹拂下,涌起层层绿浪,仿佛给土楼群竖起了一道波动的绿色屏风。这一打量不要紧,就那迫近眼前的一字儿排列的三座圆楼和各处一端的两座方…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麻雀     
童年时期,天窄总是瓦蓝瓦蓝的,阳光分外明媚,空气格外清润.尽管那时我们营养不良,可面带菜色的我们照样玩得开心.因为是乡村,所以总有许多鸟儿做伴.乡村的鸟儿很多,随处可见便是麻雀.树上,电线杆上,麦草堆上,在院落里,甚至在青石板或是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都能看到可爱的麻雀.这些鸟儿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复秋冬.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麦香     
正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是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中原!绝大部分中国人祖居的中原;绝大部分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原;华夏民族摇篮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中原;曾经鼙鼓与号角交响、金戈与铁马撞击、寒风与旌旗纠结的中原;曾经尸横遍野、血流飘杵、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原!狼烟滚滚,群雄逐鹿,几度荒了桑田的中原;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树     
站在故乡的大坝上,他看着眼前湖边的老树,伴着微风,思绪又回到了四年前. 四年前,他大学毕业,毅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去西部支教,面对家人的疑惑与否定,虽然也有些迷惘,但他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在临行前,种下了眼前这棵老树.时光荏苒,四年的时光,树已经变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7.
从我记事起,我家院子里的三棵枣树就很粗壮了,高高的树干皱裂粗糙,硬橛橛的枝杈相互攀缘缠绕,一层层的树枝像伞骨似的向四面八方伸开。我曾经问过父亲这三棵枣树的年  相似文献   

8.
我的故多在山东潍北平原,一条清澈见底的潍河,蜿蜒二百多公里,流经我们村东密林深处,向北流入浩瀚的渤海。在潍河两岸的湿地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  相似文献   

9.
故乡二则     
正泥屋泥屋是我童年的家。泥屋是我遥远的梦。我生在塞外的泥屋,泥屋是我故乡的摇篮,我是从泥屋里走出来的孩子。泥屋便是用土坯垒就的屋子,她似乎属于贫寒,泥屋泥得土里土气,泥屋里说的是土话,泥屋里的人面对的是土地和庄稼。我的啼哭是从泥屋开始的,我家的泥屋前面有宽阔的院落,设有栅栏,里面种满了土豆和向日葵。夏日里,当淡白色的土豆花和金黄  相似文献   

10.
故乡码头     
我身在异乡,每逢不耐疲惫和焦渴时,真想一头扎进故乡的清流;濯洗出一缕缕清新的情绪,一任思念的帆,鼓向那有荷有柳有青石板的码头。故乡塘渡口,是座依山傍水的小山城,犹如打扮不入时的姑娘,腼腆地  相似文献   

11.
故乡散记     
利民 《新青年》2006,(4):31-32
青青园中蔡 那一年,母亲在前面的菜园里种了一圈的向日葵,于是美好的日子便开始像葵花般慢慢绽放.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仲夏,正当浙东山花烂漫,竹笋纷纷破土而出的时候,我们摄制组开进奉化溪口,并在那里转战一个多月,完成了电视剧《蒋氏家族》的拍摄任务。在寻找外景地和拍摄期间,遇到一些与蒋介石先生有关的趣事,特记叙下来,以飨读者。蒋介石出生地新说奉化葛竹是蒋母王采玉的外家,对于这一事实,海内外似乎已确信无疑了。我们拍摄的电视剧《蒋氏家族》虽以反映丰镐房两代主妇一生命运为主要内容,但场景并没有牵涉到墓竹蒋母王来玉的外家。可是,作为《蒋氏家族》的编导,如不趁此拍摄机会,到葛竹村去转一圈,将是一大憾事。5月匕日,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主人公陈嘉庚先生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动荡社会中度过了他八十七年的人生(1874—1961年)。本文拟探讨陈嘉庚与故乡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研究主人公的个性和人生价值观。笔者于1968年发表的论文《陈嘉庚和华侨的政治捐款》,曾将陈嘉庚的功绩划分为辛亥革命时期、发动救济祖国难民募捐运动时期、家乡隐居时期等三个时期来加以考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身处哪个城市,抑或是地图上找不见的村落,街头巷尾总能遇到一团人围着跳马将军。每每此时,我都会想起荥阳,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不同的地方,象棋盘的材质会有很多种。无一例外的是,方方正正的象棋盘,总会有一条河将其拦腰隔断——楚河汉界。它还有一个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年俗     
多年离家,他乡漂泊,见识过天南地北无数的旖旎风光和人情世态,好像都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唯有故乡的山水故事和田园风情,尤其是小时候殷殷盼望的过年时节,常常入梦萦怀,挥之不去,念念不衰。故乡地处广西北部的兴安,那是一处神奇的地方。她北连楚地,南接粤港,锁都庞岭与越城岭之间要津,为自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秋日有文成之游,文成隶温州,以明刘伯温谥号为名。其沿革悠久,春秋即属瓯越之地,秦一统废封而设郡县,绵延至今。我以为温州乃富贵之乡,钜料文成履及,风景佳丽,始眼界大开。踪迹所至,吟有小诗以记风光,兼抒情愫。入文成境内,碧水蜿蜒,触目葱茏,先览百丈飞瀑,只见瀑布百折而下,山多形崖,壁立似削,山花相映,摇曳生姿。登而至亭,观瀑听风,满目碧水,不禁心旷神怡。吟得绝句曰:百丈飞流惊眼底,削崖翠色恍如烟。亭前碧水蜿蜒去,观瀑听风两盎然。是日又游铜铃山峡。峡又名十二澄,澄,当地语也,即瀑,又称漈。行入峡中,望眼两岸崇山峙列,涧壑纵横,巨潭…  相似文献   

17.
故乡三题     
包利民 《新青年》2006,(1):31-32
看银幕反面的年代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村里来电影了,当村头的大喇叭一播出来电影的通知,我们立刻兴奋得一蹦老高,急切地盼着天快黑下来.那种露天的电影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事了,吃过晚饭,我们便早早地跑去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像我这般大的孩子.我们好奇地看着人们把一块银幕挂在两根木杆之间,木杆上绑着一个大喇叭,我们乐此不疲地围前围后地跑着,有时还到放映的屋里偷偷地看那些放映设备.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故乡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和镇牌坊村,小村极为普通。 初夏,笔者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牌坊村位于广安县城北约7公里。从广安坐车十几分钟便到。 小平故居是一个普通的小院,即是四  相似文献   

19.
正莎翁活在世间听说过斯特拉特福镇吗?恐怕鲜有人知。可一说莎士比亚,谁又不晓呢?斯特拉特福镇,即莎士比亚的故乡。大巴刚一驶进斯特拉特福镇,我就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一座高高耸立的青铜坐像!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最瞩目的雕像不是莎士比亚又是谁呢?果然是莎翁。他的坐像安放在高大的纪念柱顶端。围绕在四  相似文献   

20.
正但凡经历过十年浩劫的高校师生,都会记得1966年6月初文革狂潮排空而来时,第一个被公开点名的黑帮分子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匡亚明。我不仅是1964年由南大历史系毕业的,毕业证书上盖的是校长匡亚明的签名章,毕业时全班同学与校领导在校门口合影,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也正是敬爱的匡校长,而且同班同学小丁,毕业即留校当了匡校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