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思想,以此区别了中国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不可超越性以及国民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2.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口号:即社会革命、民主革命和国民革命。这些政治口号的变化、更替,反映了中共早期对民主革命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对中国革命和自身状况的认识不断深入,共产党人对民主革命的认识日趋理性,对无产阶级革命地位、作用和政治诉求的认识也日趋客观。  相似文献   

3.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是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时期共产党员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创建以及国民革命高潮期间,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和组织广大民众投身反帝反北洋军阀等革命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实现共产党组织上和政治上的领导权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中共二大到四大,中共对现时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国民革命以及民族革命三个阶段。其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对反帝斗争的认识与规定。促成这种认识不断发展的思想因素主要是如何认识无产阶级在现时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其结果是实现了无产阶级阶级利益与现时革命的充分统一。  相似文献   

5.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的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加的革命运动。当时,国共两党和广大群众都把这一革命称为国民革命。但1927年国民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以后,这一革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民的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人民及广大群众,在为挽救革命失败而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为弘扬革命正气,把国民革命改称为大革命。从那以后60多年来,中国大革命的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并已成为人们用来称呼这一时期革命的习惯用语和专有名词。大革命这个称谓虽不尽科学和确切,但考虑到人们的习惯,我们这套丛书仍用这个称呼,命名为《中国大革命史丛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曾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并对国民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研究陈独秀的“多党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他在国民革命期间的是非功过,更全面地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陈独秀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主要仔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中共“二大”后,陈独秀放弃了1919年12月他自己在(新青年)宣言中声明的“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①的观点,提出要用政治革命和组织各…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是近代中国灿烂群星中的两颗革命巨星。他们在缔结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的事业中,建立了真挚而深厚的革命友谊,堪称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史上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京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农民现代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重视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社会性质的准确判断,在1926年撰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1949年建国前夕,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955年合作化运动开始,在…  相似文献   

9.
庄剑在《理论与改革》1991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党的“二大”宣言和“二大”通过的其他有关文件所表现的思想是“二次革命”的思想。他认为,“二大”宣言及有关文件的基本点是认为无产阶级不是领导而是从属地参加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这正是典型的“二次革命”的思想。因为,这个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的和毛泽东后来概括的革命分两步走而不断革命论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二次革命”论与不断革命论有相同之处,它们都主张革命应分两个阶段,不能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与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并成就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大革命家。他曾全力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拥护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他提倡恢复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再次实行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后期他提出新民主主义,开始发展并超越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充分肯定孙中山的革命功绩,高度赞扬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座光辉的历史坐标,也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在纪念“三大”召开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和探研“三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三大”的历史作用在哪里?主要在于:@@@@一,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思想,承担了历史赋予的使命。所谓战略思想,是一个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那么,“三大”提出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是什么?就是“三大”宣言中提出的:“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谋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这一战略任务,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在中国进行国民革命;第二,以国民革命谋求中华民族的解放;第三;以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特别是“三大”提出的国民革命任务,其对象就是要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这是由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不仅“三大”,而且自建党以来至新中国诞生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和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广东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与进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地。大革命时期最显著的历史特点是:国共两党革命民主联合战线领导人民大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掀起了国民革命的新高潮,首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与进行大革命运动提供活动舞台。当时,以谭平山、杨匏安、阮啸仙、彭湃等为代表的广东共产党人尽管尚处在年幼时期,但他们却利用两党合作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同来自  相似文献   

13.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在中国共产党人和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于新旧民主革命转变时期重新寻找革命途径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历史已经证明:三大革命政策,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正因为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确立了这三大革命政策,所以才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如果没有这三大革命政策,根本谈不上国共两党的联合战线。尽管台湾、港澳和国外的一些学者或闭口不提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或对三大政策的科学概念提出种种非难,但三大革命政策作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重要体现,作为他晚年思想飞跃的主要标志,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其丰富的内涵。我国的史学工作者,以往对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立足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共四大首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与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党是国民革命时期除国、共外的第三大政党。国民革命初期,在法国的中共旅欧支部与同属革命阵营的青年党实现了低限度的合作。青年党于1924年移师回国后,共、青两党也都曾有过寻求合作的言论和行动。然而,由于两党政治主张、革命策略的不可调和以及青年党的在国民革命中的"不行动",导致了中共将青年党定位为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两党关系也因之逐渐恶化。国民革命后期,为了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共、青两党关系升级为主义、组织与活动上的全面对抗。  相似文献   

16.
1924—1927年的革命本来就叫做国民革命,当时的报刊和国共两党的文件都是这样称呼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国民革命歌》更可以证明。不知为什么,后来不把它叫做国民革命了,而把它称为“大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些称呼和国民革命的原义并不相符合。“大革命”这个词是当时参加革命的人事后在革命低潮时期惯用的,而且一般是指1925—1927年的大革命,因为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若把它称为第一次大革命,就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吧,那么后面亦应有第二、第三次呀,可是后面又不这样称呼了,孤单单地一个第一次大革命实在令人费解。至于说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提法固然比较科学,并且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也比较合理,但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的内涵不止于革命战争,因而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代替不了国民革命这个称呼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农业大国,在民主革命中解决农民问题对完成革命任务具有较其它国家更为重要的意义。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加了农民运动,相继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  相似文献   

18.
金怡顺 《党史纵览》2007,(12):33-35
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之一,其功绩和影响之大,世所公认.值得指出的是,陈独秀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表现了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探索中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看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建设新型政治文明创造了前提条件,邓小平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政治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进一步的积极探索。毛泽东的政治发展思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中,一向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关于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从政治上建军的思想,关于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的思想等等。并且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对革命胜利后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思考。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在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产物。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以进步的革命精神灌注的军事学校,是超越党派团结合作的典范,孕育了伟大的黄埔精神。正因为有了黄埔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