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2月10日,"多方合作参与灾害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民政部救灾司、亚洲基金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美国商会共同举办,旨在探讨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灾害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分享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9,(1):16-19
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形势,如何创新灾害管理技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灾害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为此,2008年11月17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IBM公司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以“创新救灾,携手共建”为主题的“灾难应急管理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正9月,正值广西美丽的季节,中国-东盟减轻灾害风险研讨会在满目绿色的南宁召开。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多年来,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携手前进,相互合作,区域减灾救灾结出累累硕果。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为加深合作、互信共赢,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共同主办此次研讨会,各国灾害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此相聚,共同开展研讨和交流,为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灾害管理部门的积极对话和务实合作再谱新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5月23日,由民政部主办、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会资助的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会的各国代表围绕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预防技术和区域减灾合作等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将建立区域各国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渠道,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南太地区长久以来一直都在寻求建立地区灾害管理合作。由于区域内特殊的地理环境、岛国羸弱的国力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南太岛国希望通过地区灾害管理合作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当前,南太地区正逐渐形成了由地区灾害管理组织、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以及地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灾害管理合作体系。南太地区的灾害管理合作既存在平等的一面,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民间组织:政府灾害管理的得力助手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在灾害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相比,民间组织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参与灾害管理具有独特优势:一是扎根基层。通过参与地方和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伞规划,民间组织能与地方社区和地方组织形成伙伴关系,充分了解和反映地方民众的需求,发挥和培养地方的自主能力。二是弹性运作。  相似文献   

7.
1994年度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在宝鸡召开1994年度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宝鸡分会和宝鸡国际减灾实业集团公司共同发起,于1994年4月10—12日在陕西省宝鸡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22位...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减灾》2013,(13):58-61
东亚峰会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讨会召开2013年6月25日,由民政部和外交部共同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东亚峰会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民政部救灾司、国际合作司、外交部亚洲司、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开幕式,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柴梅主持开幕式,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洪亮、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协调中心合作项目部主任李谦仁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相似文献   

9.
糜佳 《中国减灾》1999,9(3):4-6
尊敬的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阁下,尊敬的各位来宾,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有此机会代表副秘书长德梅罗先生在此致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开幕词。由于科索沃问题,德梅罗先生在最后一刻无法前来,为此,德梅罗先生深表遗憾和歉意。1998年12月,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就已酝酿召开这次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联合国热烈欢迎各位,并衷心希望各位能充分参与进来,就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分享你们的经验,探讨扩大政府间技术交流的途径。此次与会人员有39位来自20个国家,32位来自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和国际组织,还有56位来自…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0日上午,由浙江省减灾办、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平湖市举行。省内外防灾减灾专家学者、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代表等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江宇、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到会并致辞。研讨会由专家报告和学术交流两部分组成。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高建国、浙江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克中和浙江省地质学会高级工程师王洲平分别围绕《浙江灾  相似文献   

11.
逗点 《台声》2003,(1):37-37
第二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于2002年年底在京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主办。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在开幕词中说:第一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于1991年举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两岸妇女参与社会的程度不断提高,妇女读物的出版事业蒸蒸日上。跟随时代的脚步,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研究探讨两岸读物的创作经验,已成为两岸文化界、出版界的共同盼望和期待。召开这次研讨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各种突发灾害提出了强化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迫切需要,应急管理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受到重视的领域。城市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要改变偏重于应急而预警预防式管理相对滞后的状况,提升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设施、机构协调、应急联动平台的建设,扩大社会参与,是提高我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3,(11):57-57
2011年以来,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共同实施了由联合国妇女署资助的“妇女在减灾救灾中的角色研究”项目,旨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性别差异,推动国家在制定减灾救灾政策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参与和权益保护,促进灾害管理过程中男女的实质平等。10月15日,项目组在京组织召开了成果倡导会,  相似文献   

14.
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与会的各国、国际组织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北京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在北京举办这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也是21世纪的时代潮流。人类谋生存、求发展,面临的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今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共聚北京,讨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交流在救灾、减灾和灾害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联合国的运作机制对自然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1999,9(3):2-3
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与会的各国、国际组织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在北京举办这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也是21世纪的时代潮流。人类谋生存、求发展,面临的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今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共聚北京,讨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交流在救灾、减灾和灾害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联合国的运作机制对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6.
决策动态     
《中国民政》2010,(12):33-33
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仪式2010年11月10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外交部、国家航天局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UN-SPIDER)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03,(4):20-21
2003年10月10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湖南省民政系统共同举办的"中国湖南救灾演练暨全国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湖南省澧县和常德市举行.  相似文献   

18.
李仁兴 《两岸关系》2012,(10):55-55
9月16日,由国务院台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滇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台企入滇、西进东盟、开拓南亚”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工商团体、企业代表460多人共聚一堂,就促进滇台合作发展,加快两岸四地依托云南区位优势参与东盟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是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事要览     
重要会议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5月23日.由民政部主办,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会资助的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会的各国代表围绕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预防技术和区域减灾合作等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将建立区域各国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渠道,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