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玉华  郭永星  张媚 《湖湘论坛》2011,24(2):100-102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增加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而历史经验表明,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推行这一制度,集体合同的覆盖面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出现集体协商"走过场"、集体合同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高劳动者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需要在工会改革、三方机制完善、劳资协商制度创新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介入持续上升的劳资矛盾,许多劳动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集体劳动合同。基于及时引导,国家也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10年将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专职协商"。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1,(11):79-79
谢玉华、郭永星、张媚在《湖湘论坛》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增加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而历史经验表明,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逐步推行这一制度,集体合同的覆盖面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出现集体协商走过场、集体合同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08,(5):60-61
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联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出《关于2008年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2008年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的劳动者人数同比增加10%;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比例达到75%以上;在已组建工会的非公企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比例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杨成湘  陈治亚 《求索》2013,(4):206-208
集体协商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就中国劳动关系现状而言,集体协商制度对于化解劳资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更为重的现实价值。经过19年的实践,中国集体协商制度得到了迅速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集体协商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其原因在于认识不到位、主体不对等、法律不健全、政府作用发挥不到位等方面。为健全完善中国集体协商制度,需作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政府在下达2012年各区政府目标责任时,要求劳动合同签订率应达96%,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达96%,并明确责任人。以此为契机,市、区三方对厦门市各级各类企业及职工人数、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加强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10,(4):58-59
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 6月24日-25日.全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辽宁营口召开。全总明确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大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度.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对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全总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将是全总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工资集体协商——将劳资双方摆在正面对垒的谈判桌上,工会代表的劳动者坚持工资上涨应该达到一个标准,而用工单位则或软或硬、或拒或躲,退无可退者则硬着头皮当众答应一个数,内心里则是心不甘,情不愿。是什么使工资集体协商让用工单位这么惧怕?工资集体协商,说了这么久,现在到底还在等待什么?  相似文献   

9.
李雅男 《小康》2011,(2):76
没理念、没经验、没立场、没方向,当工会将主要精力放在配合行政搞生产和一些福利与文体活动方面,却把工资集体协商放在边缘位置上时,就会失去维护劳动者核心权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十八大对健全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寄予乐观的期待。中国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了多级政治协商制度,探索出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等基层民主实践,这些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经验。同时,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协商民主的协商场域正在不断拓宽。工资集体协商的广泛推行就是协商场域拓宽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福建泉州的工资集体协商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而这正是目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能起实质作用的症结所在。从我国实际出发,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培育协商主体、充实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环节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由"个体"向"集体"的转型,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应多从"疏"的思路考虑问题,围绕制定规则、搭建平台、引导协商、调解争议等方面,多做"疏"的工作,促进集体协商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事件回放】2013年8月19日晨6时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十余名保安爬上门诊大楼三楼平台拉起横幅,声称"誓死维权",表达对医院同工不同酬、异地购买社保等行为的不满。  相似文献   

13.
工资集体协商:能否走出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资集体协商是中国协调劳动关系的独特道路,它既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过漫长的劳资冲突最后形成的集体谈判制度,也不同于亚洲新型工业国家经过民主改革所形成的劳资协调机制。集体协商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由政府主导推行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工资集体协商推行艰难,现状堪忧,但少数成功的案例给出乐观的答案。工会体制创新、集体协商法律的完善、社会各界的助力能促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生长;而可持续生长依赖职工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转型时期中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实践推行中面临着企业整体性抵制、工会独立性缺失等阻碍因素。工资集体协商的愿景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才能实现,应从工会管理体制、工会经费来源制度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制度性变革,建立符合工资集体协商特征和内在要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10,(3):123-123
据新华社4月27日报道.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天津将进一步加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动力度。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天津市总工会联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要求,2010年,  相似文献   

16.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解决劳资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手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市场化改革,启蒙并推动着我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萌芽和发展。我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本地企业构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工资协商,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依旧存在,工资集体协商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完善组织、加强执法,不断推进3-资集体协商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林毅 《当代广西》2013,(24):61-61
2011年初,自治区总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制定下发了《2011-2013年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三年规划》,确定了到2013年在全区建立工会的企业实现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截至2013年9月,全区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达到84745家,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峰 《求索》2008,(5):134-136
本文从基本模式、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对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岸立法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大陆集体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与工人代表通过协商,以决定劳动者工资以及其他劳动条件与待遇的一种制度。 调研发现,在政府推动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正在推进,工资的增长可以由企业方和职工方协商决定,而不完全是老板说了算,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作用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20.
集体劳动争议对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冲击强烈,应当侧重预防。中外实践经验都证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最重要途经,国家应当引导、鼓励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使职工在发展中获益。实现双赢,是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