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毅 《党政论坛》2013,(11):22-24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步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政治生活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网络提供了一种政治运作的全新环境,网络民主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向。网络民主是民主过程及方式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因特网(Internet)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以因特网技术作为基础,它给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充分重视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文化环境下更好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一、信息网络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环境一…  相似文献   

3.
去年11月中旬,北京的一期电脑体育彩翼500万元巨奖已归属一位18岁的彩民。低龄彩民能不能很好把握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议论的热点。就当前彩票参与者的低龄化问题,有社会学家认为,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年龄大多还没有达到断奶期,社会年龄更没有达到社会需要的程度,尤其是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躲避成熟的倾向,在个人理财上需要成年人的帮助。 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由于过 早地体会到人世的艰辛,对 勤劳节俭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比较容易形成较强的当家理财能力。因而社会上历来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而今许多…  相似文献   

4.
刘江 《瞭望》2000,(25)
实际上,许多经济现象的背后 都隐藏着十分深刻的文化心 理,而几乎每一次面对扑面而来的新生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经受严峻的考验和检阅。网络的出现也不例外。 经济学家们发现,新的网络经济在中国没有遭遇进入其他国家初期发生的冷漠和抵触,相反,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根据政府部门统计数字,目前我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上网计算机350万台,网站 1. 5万个。 更重要的是,网络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几个大城市,网站广告铺天盖地,他们既是传统媒体的客户,又是其报道的新闻明星。每…  相似文献   

5.
网络行政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肇始于 20世纪中叶,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网络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结构、管理模式、价值观念产生全方位的冲击和深层次的震荡。无疑,承担公共职责并履行公共职能的政府行政,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行政发展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行政组织的网络化与扁平化,行政权力结构的分散化等共同构成了网络行政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赵振武 《各界》2009,18(12)
在网络上传输视/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一是采用下载方式,一般A/V文件都较大,所以需要用户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二是流式传输,表示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希望互联网不再只有简单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功能,更能承载实时的视、音频信息.因此,能满足"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快速发展,流媒体业务也被认为是未来高速宽带网的主流业务.  相似文献   

7.
网络美好生活是一种网络化的生存状态和过程,也是对网络社会和谐交往与幸福表达的价值追求。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载体,其内容符码化、形式碎片化、主体平等化与社交虚拟化的特征使其迅猛发展。但在传播过程中,因算法推荐与人工审核的缺失、平台治理与网络法律法规的乏力、流量驱动与用户媒介素养的不足等原因导致短视频传播出现内容真假难辨、低俗信息泛滥、侵权乱象丛生、“电子鸦片”成瘾等伦理失范现象。有效应对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问题,需要用户、平台、政府和社会多方协作,加强网民媒介素养与理性判断能力以提升用户素养,构建合理的盈利模式与审核机制以加强平台自律,完善相关网络法规与伦理规范以推进法制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与监督作用以完善社会监督,合力打造优质文明的短视频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8.
一、虚拟社会的概念及特征(一)虚拟社会的概念睦拟社会是一种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指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在各种虚拟空间中展Yt=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  相似文献   

9.
一、虚拟社会的概念及特征 (一)虚拟社会的概念 虚拟社会是一种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指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在各种虚拟空间中展开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步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政治生活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网络提供了一种政治运作的全新环境,网络民主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向.网络民主是民主过程及方式的网络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本身能够直接转化成推动政治发展的力量.网络只有被打造成为一种有效联接政府与公民的民主渠道,民主的价值才有可能借助网络得以实现.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的那样"只有在具有自治身份公民身份条件下,在开放、共享参与的、正规的政治渠道中,网络才可以创新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