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蔡晓东 《政法论丛》2012,(3):95-100
Trips协议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好处:首先,发展中国家可根据本国国情自行确定知识产权执行措施;其次,知识产权与贸易挂钩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前没有的且是可靠的威慑手段:在自己国内市场中止相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纳入到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可以拿发达国家的其他贸易问题,就本国知识产权执行水平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人将会发现:它们已经卷入到和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内政治博弈当中了。  相似文献   

2.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基本政治立场。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关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本政治立场为进路,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人际公平。在此基础上,人均累积消费排放应当作为未来国际社会碳排放空间公平分配的基准。  相似文献   

3.
何菲 《法制与社会》2010,(26):99-102
尽管1995年开始实施的WTO《农业协定》已将农业生产与贸易置于多边贸易规则的控制之下,然而《农业协定》在实施过程中却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发达国家总体上已有很高的农业补贴水平却只承诺轻微地降低,仍可继续提供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先前就维持很低的补贴水平却不能增加,还要进行限制。这使得得到大量补贴的发达国家农产品充斥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生计却大受打击。本文从合法性的角度对WTO农业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新一轮的农业谈判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贸易与劳工标准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议的议题之一,发达国家认为劳工标准是影响公平贸易的重要因素,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劳工标准是一国主权管辖下的事项,应该因国别而异。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关系的历史分析以及对WTO关于此问题谈判的阐述,再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中国家在此问题上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劳工标准与贸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圆媛 《法学杂志》2004,25(2):55-57
WTO成立以来,发达国家极力把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并企图将其纳入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此事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劳工标准问题已经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俞燕宁 《法学杂志》2007,28(2):145-147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议程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规则谈判,反倾销规则是其中之一.第一阶段的谈判主要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待遇问题、强制性规定问题、倾销确定、损害确定问题.一旦恢复谈判,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好地协调各自之间的立场,以便能和发达国家进行真正对等的谈判,使多哈回合真正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回合.  相似文献   

7.
略论外资准入与投资自由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泉 《现代法学》2003,25(2):146-150
国际投资法制中的外资准入制度 ,已成为南北国家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外资准入作为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内容 ,受到双边和多边投资立法的重大冲击。发达国家推动投资自由化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削弱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法律管制。因此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 ,并力求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 ,以避免投资自由化对本国经济安全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即将走进WTO(世界贸易组织),将要在一个公平、公正与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市场经济。为此,必须对WTO的宗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WTO的宗旨完整地规定在《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的序言中:成员方“认识到在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方面应当按照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并扩大生产和商品交易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观点,并为着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能获得与它们国际贸易额增长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GATT/WTO中争取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发展中国家成员要求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的表现。这种公平的实现是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现实权利的权利实践过程。本文分析了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指出发展中国家只有增强自身的参与能力,加强整体的团结,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权利实践。WTO应进一步强化规则和纪律,切实保证发达国家成员履行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义条,后者才能从特殊和差别待遇中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0.
WTO“新成员”法律地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中"新成员"问题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提出"新成员"问题是缘于加入WTO过程中利益减让的现实考量。"新成员"法律地位问题的产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成员利益集团化趋势已向更深层面发展。就经贸外交战略而言,中国在以发展中国家成员定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更加务实的作为"新成员"的策略选择,这种双重定位的经贸外交战略,是中国积极维护经济主权对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制定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11.
六、七十年代以来 ,多边贸易体制内外陆续制定了有关发展中国家的若干特殊制度。但是 ,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概念没有达成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认识 ,这给有关制度的具体适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 ,本文深入考察了国际法上关于发展中国家定义和识别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并剖析了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重返多边贸易体制的有关问题。作者认为 :缺少对发展中国家统一的定义和识别标准 ,将损害国际法特别是国际发展法的公正性 ;因此 ,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团结起来 ,通过制定相应定义和标准来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自由贸易协议中,如何处理自由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成为FTA中的知识产权谈判,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尤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倡导的"自然权利"和"人权"的基本理念主张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个人权利;发展中国家在FTA中的知识产权谈判中.尤其注意不要陷入发达国家设定的自由贸易和知识产权关系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视野下的农民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民权问题主要涉及植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和利益分享 ,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农民权问题反映了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南北世界的利益分歧 ,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提出实现农民权的要求 ,试图消除由于发达国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所带来的不公平。农民权不应停留在政治和道义层面上 ,而应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性质的权利 ,参与传统植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后续开发利益的分享。  相似文献   

14.
美国历来重视封国家主权的维护与强化。晚近美国经济主权的维护和强化主要通过贸易政策的演变,主导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并在区域合作和双边条约的基础之上得以扩展,呈现出法制化的特点。美国经济主权的强化,实质上为美国在全球推行经济霸权的目标服务。反对美国经济霸权与坚持自身经济主权应当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艰巨的时代重任,也是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对抗发达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5.
论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平 《时代法学》2004,2(3):25-30
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协调发展 ,这是一个“国际贸易新问题” ,GATT规则及其争端解决实践对此问题基本上持回避、谨慎的态度。随着WTO的建立 ,多边贸易体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则明显加强 ,特别是WTO上诉机构的争端解决实践 ,表明WTO的价值天平向环境保护倾斜的趋势似乎在逐步明显。多哈会谈及坎昆部长会议则再次显示多边贸易体制对环境问题的妥协。环境问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这种发展趋势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WTO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劳工标准是指GATT/WTO历史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有关劳动者权益的争执中所牵涉到的有关劳动者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标准.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有必要将劳工标准引入WTO多边贸易规则体系.在加入WTO后,应根据我国法律原则和国情特点,完善我国劳动立法,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寿平 《现代法学》2005,27(1):32-38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协调发展是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一个新问题,GATT规则及其争端解决实践对此问题基本上持回避、谨慎的态度。WTO成立后,WTO规则及其争端解决实践的价值天平呈现出向环境保护倾斜的趋势。多哈会谈及坎昆部长会议则再次显示多边贸易体制在向环境保护问题妥协。环境保护问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这种发展趋势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1986年9月开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原定于1990年底结束。主要由于欧共体与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削减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分歧,不得不宣告延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是15个谈判议题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过多次交锋,才于1990年11月得出一个妥协性的协定草案,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于解决。乌拉圭回合现已恢复谈判,  相似文献   

19.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难题,但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冲击和挑战,遭受更为严重的财政后果。国际社会应当在全球应对BEPS行动中给发展中国家以全面参与的机会,并予以特殊考虑。发展中国家则应当坚持国际税收分配公平原则和立足本国现实需求原则,同时从推动以金砖国家为首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税收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一般和特殊反避税立法等方面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全球公共物品,是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可以为思考和总结战后多边贸易体制的成败得失提供一个有益的新视角。在过去60年中,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法治、深化多边主义合作等方面体现了重要的全球公共物品色彩,同时也由于该体制内效率和公平价值的失衡、权力结构的改变、非政府组织的崛起以及"区域公共物品"的竞争等因素而面临种种挑战。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多边贸易体制应当正视自身的使命和不足,更好地履行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