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维新运动遭到镇压,立究思想得到传播,晚清政府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主要系宪政考察.五大臣统一形成了初步的宪政思想,君主立宪、地方自治、官制改革是主要内容,尽管没有得到实施,却使得立宪思想广为传播,宪政思想深入人心,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地方自治具有塑造国民的民主性格、抑制中央过度集权及强化责任政府的功能,是现代宪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120年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诸国中宪政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地方自治制度经历三次重大改革,是日本宪政建设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内容。自主、充足的财政既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内容,又是地方自治的重要保障措施。20世纪末,日本地方分权改革建立与本国宪政、地方自治相配合的地方财政法制。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可借鉴日本的宪政、地方自治与地方财政法制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通过地方财政法制建设实现地方自治,并藉由地方自治通向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从中日甲午战争后戊戌变法要求“维新立宪”.到1905年清朝廷仿效日本派出使节考察西方政治.继而在1908年颁行《钦定宪法大纲》,中国近代的宪政终于从精英的主张变成了朝廷的决策.从民间的呼吁变成了政府的行魂“宪法”、“立宪”等作为时尚流行的速度较之于“议会”大大加速。这种陡然提速的“宪政运动”,如果从观念上说,无疑有一种社会进步的气象。问题在于。宪政的发展自有规律。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这个机会使得他有条件大量地阅读介绍西方先进思想的书籍.此后,其宪政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要求统治者实行立法,废除封建专制制度,以此来摆脱丧权灭国的命运,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梳理近代以来联邦制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争论,集中于民国时期的几次联邦制单一制论争,以及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联省自治和省宪运动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代中国联邦学说的勃兴背景、呈现形式、现实语境等理论特质以及学说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吊诡,以求能对相关学说加以更为妥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次一、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依据二、农民民主权利法制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三、完善农民民主权利法律保障机制一、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依据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中央与地方面临的一项首要而紧迫的任务便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和保障农村居民的物质利益,而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在农村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并实现民主权利。农民民主权利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农村政治民主权利与农村经济民主权利的有机统一。农民民主权利既包括选举、决策、管理与监督这样的以参与、表达为内容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承载和见证,寄托着乡愁记忆.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突出地方立法特色,在全省率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立法,使传统村落保护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余言 《中外法学》1992,(5):74-77
<正> 1 光华寮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白川西町78号、占地约一千平方米、楼面积约2146平方米,附带地下室的一幢五层钢筋混凝土楼房,建于1931年,原属洛东公寓公司所有。 1945年初,日本大东亚省委托京都大学租用该楼房,作为集中教育中国留学生的宿含。日本投降后,大东亚省被撤销,京都大学遂放弃该楼房的管理权。在没有适当管理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组织自治委员会自行管理,并将该楼房取名为光华寮。 1947年,经盟军司令部同意,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属下的赔偿及归还物质委员会接管了日军侵华掠夺的大批物质,在日本就地变卖,值约20万美元。1950年5月27日,该代表团从中拨出250万日元,从房主藤居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传统社会,基于宗族乡谊等各种联系纽带,凝聚了数额不菲的共有财产,承载着不同群体内部互助合作的特定目的和使命。近代社会发展转型,改变了传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那些族产、社产、会产等共有财产因疏于管理和丧失公益使命,普遍受到社会民众的诟病,面临地方政府提拨公用的命运,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利益抗争和诉讼博弈。〔1〕在这些共有财产诉讼中,又以旅居他乡由不同府县商民合作置产的共有纠纷最为复杂和特殊,与普通共有财产纠纷案件比较,具有鲜明的另类特征:不仅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