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益的口号     
孟轩 《人大建设》2009,(7):26-26
实行了十五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了第一次修订。修订者的意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消费者冷静期”制度,亦即消费者反悔制度的设定。近一个时期,力主设定这一制度的呼声不小,赞扬声一片。称“一大亮点”者有之,称“对消费者更高层面的保护”者也有之。对此,笔者却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2.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3.
胡安东 《协商论坛》2010,(10):57-57
江苏省常州市政协委员蔡爱东,为了救身陷狱中的弟弟,在网上亮明政协委员的身份,请求网友转发声援,有网友质疑此举有“公权私用”之嫌。对此蔡爱东称,“政协委员评价体系是参政议政能力,而我进行维权和参政议政不矛盾。看起来是我弟弟一个人遇到司法不公,实际上是关系到很多人的。”(10月24日《济南时报》)  相似文献   

4.
黑虎泉记     
周长风 《春秋》2013,(4):58-61
济南以泉水众多享誉天下,金代以来号称七十二名泉,其名不娃者难以计数。虽然七十二泉名单和排序历代皆有变化,但以趵突称魁则古今皆然。谁的名声次之呢?则说法不一。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凡济南名泉七十有一,瀑流为上,金线次之,珍珠义次之。”瀑流,有的古籍版本作爆流,即今日之趵突泉,而金线并非今日之金线泉。今日之金线泉泉池甚小,泉脉微弱,已无一条水纹若金线摇动于水面的奇观。  相似文献   

5.
七、南诏源流纪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著录此书,嘉靖十一年刊本,德化李氏木犀轩收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本。公元一九五六年,王重民自北京抄此书寄云南图书馆,瑜始获读之。书前有嘉靖十一年正月蒋彬《自序》,署“赐进士出身兵备副使湘源蒋彬书于大理分司,”有“原学”、“鹤田”两篆文章。按:万历《云南通志》卷八按察司副使题名:“蒋彬,原学,广西全州人,进士。”不详其事迹。《天一阁书目》著录“《南诏纪要》一本”,不言撰人名,不识即此书否?又不识今存之抄本即出自天一阁否?未见前人纪录,不能详此书流传之经过也。蒋彬《自序》谓:“予至兹地,从郡志寻南诏颠末,而世系支派先后互矛盾,漏误相因仍,反覆之而不得其说也久矣!乘暇乃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记》之桃花源应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  相似文献   

7.
据传,蒲松龄先生在易箦之时,曾留下“红尘再到是金乡”之句。就是说,他再一次转世是到金乡。由此,引发了一段故事,即博陵李金枝氏写的柳涯外编。在《聊斋志异》的序跋中《读聊斋杂说》篇有文记载。李氏说,他少年时,曾师从蒲松龄先生。先生过世后,他怅然若失,不知所向。一日,到济南游玩,从趵突泉散步到了康庄泉。在柳树下,见一少年捉笔凝思,若有所题。他便很礼貌地向前与之搭话。问及姓氏,少年说姓徐,住在泺干。于是,他又问:“省城以济南为名,当在济水之南,而城北是大清河,却没济水;若趵突泉为济水,也是泉在城南,城在泉北;且泺镇在大清河边,又叫泺口,这是为什么?”少年答曰:“现  相似文献   

8.
王媛 《求索》2005,(5):149-150
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续作之多,不胜枚举。有八十回后续的、九十六回后续的、百二十回后续的;书名亦有“圆梦”、“补梦”、“翻梦”、“绮梦”、“复梦”,多达四十多种。《后红楼梦》是印本《红楼梦》问世后的第一部续书,有一定市场,在民间影响也很大,故对其作番剖析。一“程甲本”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第一部印本,采用木活字排印。刊印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据嘉庆三年(1798)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跋》所记:“丙辰(嘉庆元年,1796)客扬州司马李春舟先生幕中,更得《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为黛玉…  相似文献   

9.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10.
三湘多奇才,这是世人皆知的。但在我熟悉的人中,被称为“奇人奇才”又写出“奇书”的,好象只有“荆蛮族”的著名学者林河先生。“荆蛮族”不见经传,是本民族的“自称”。林河先生认为现在的好多“族称”都是“他称”,不能反映民族实际,所以他采用了民族“自称”。可见这一称呼的来由已久。 在周建忠教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一书中,有一篇《林河论》专章,论说林河先生的研究成就。文章的开头,周教授就饶有兴趣地点出林河“号称‘奇人奇才’”,在文章的结  相似文献   

11.
同善社内幕     
近来李洪志的“法轮大法”被戳穿,观其伎俩,与50年前风靡全国的“同善社”,很有相似之处。莫非真如《旧约》所云“太阳底下无新事”么?我有一前辈,今讳其名,就称陈先生吧,曾任同善社的“恩职先生”30余年,为此,后来成了街道上的“管制分子”,年逾八十管制解除。我家与陈家为世交,他获自由后,我遂常去拜访,品茗闲话,日久天长,知道了一些同善社的内幕。孤灯下夜窗寂寞,不妨聊作一回谈资。民国7年(1918年)秋,济南皇亭斜对面有一处幽静雅洁的庭院,内有小楼(今历下医院址),临街青瓦粉墙,朱红大门,外挂一铜牌:山东济南同善社。门前常停满洋车、轿子、玻璃灯马车,一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下省称《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本不可与史书并论,但作为一部影响巨大的历史小说,旧时又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称,因此人们也难免不从史的角度看待它;即使从历史小说的角度说,虚构固无可非议,但强调历史的具体性,亦是历史小说的基本品格。从这一理由出发,我们觉得仍有必要指出《演义》中诸多违背历史事实之处。本文试从《演义》中的地理方面指出一些显然的错误,以为《演义》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灵魂的对话     
阳春三月,我走进启功先生那著名的“坚净居”。从侯刚先生《启功》一书中得知,启功先生有一方砚,上有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取拳石之坚、勺水之净,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居”。“坚”应为先生做人的风骨,而“净”则为先生一生的道德修为。看先生虽然九旬有二,却有如孩童般纯净的气质,如勺水之净;而言谈语吐间自然流露的鲜明的是非标准,如拳石之坚。当古希腊哲人泰勒斯认定水是世界的本原时,意味着“一切是一”。如果本原意味着“一切是一”,那么这水原本应该是净的。尼采称赞泰勒斯这一命题具有“诗样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4.
我曾在《政协天地》“史海钩沉”栏目发表“1949年,福州八一七前后”一文,文内提到福建近代名人陈培锟先生, 福州市政协香港委员陈坚毅先生致函编辑部,称系陈老之孙, 欲进一步详询有关陈老史料。现就所知, 简录如下,以追忆这位福建近代名人。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六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瑜先生《哀“南昌”》一文后,引起了很大反响,6月22日《文摘报》亦以《“南昌”号军舰被毁的哀思》摘登此文,提出“历史文物并不仅仅是秦砖汉瓦”。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保护革命文物的重视,本期特刊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名誉主委、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之女张廉云致《哀“南昌”》一文作者的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基地司令部原副参谋长,“长治号”起义领导人之一陈仁珊惠寄我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赵钟云 《春秋》2010,(1):46-47
元代于钦纂修的《齐乘》,《中国方志大辞典》称其“是山东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方志.亦是全国著名方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4,(4)
光阴荏苒,山东著名教育家、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祝晨先生已经作古27年了。王祝晨在建国前便是知名度很高、思想进步的老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上有相当影响和威望。正如《山东文献》(台湾出版)所载褚承志先生所撰《山东近代教育史稿》中指出的:“做事有魄力有见解,时时前进的是王世栋,字祝晨,齐河人。”并称其在任济南一师校长之际,“当时学校风潮之后,学生浮嚣,他大刀阔斧,彻底纠正”,给予公正的评价。提及他的名字,常被教育界人士亲切的称为“大牛”。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18.
吕长源 《春秋》2010,(2):12-13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俗有“天尽头”之称。在旧社会,由于地少人多.许多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就近到烟台、青岛、大连等地者居多。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到济南求职者寡。1911年辛亥革命后.通过鞠思敏先生的发轫,到济创业谋生的荣成人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魏敬群 《春秋》2011,(6):24-25
著名学者冯沅君先生曾赠诗友人张默生先生:“几度沉迷几度醒,襟边红泪已成冰;荒山呼啸鹗啼月.我是垂垂入定僧。”张默生自认其人生遭际.几无一不与诗中暗合。因其言行耿直狂狷,有人便以“怪人”称之,其实他和其所写《异行传》中的一些人物一样,是一位汪洋恣肆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世间已无张居正马恢“世间已无张居正”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之一篇。姑以此为题,作此书的读后记。张居正是明朝万历时的一位首辅,他以一身而成万历之初政,为明朝政坛之怪杰。然而天不假其年,初政10载,即以57岁谢世,辛苦功劳亦付诸东流。黄仁宇先生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