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蒋继华 《人民论坛》2020,(12):160-161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精品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涵养文化自信的载体和形塑文化自信的抓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要坚持人民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精品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涵养文化自信的载体和形塑文化自信的抓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要坚持人民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吴毅 《桂海论丛》2000,(2):72-75
民俗作为风习性文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与人类共同发展的伴生性、永恒性。文艺要反映生活,就必然要反映民俗。通过描写民俗活动,透视民俗现象,揭示民族,情理、情感,对社会和人生进行艺术观照,是使作品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文艺民族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影视文艺作品具有"温润心灵"的价值浸润优势,受众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播优势以及反映人民需求的价值体现优势。进入新时代,要发挥好影视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方向,以工匠精神打造文艺精品来支撑价值引领的内容构建,以政策导向刺激价值引领的内生动力,是新时代发挥影视文艺作品价值引领的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2015,(10):31
1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为人民放歌”的文艺精品当下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对人民现实生活的反映不足。文艺创作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推出更多“为人民放歌”的文艺精品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2文艺内容:更好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文艺界取材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深刻反映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却并不多。很多文艺作品或戏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中新兴的文艺接受理论,着眼于探索文艺作品与文艺接受者(即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它特别强调读者、观众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的重要意义。这与我们文艺社会学研究中重视文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文艺的社会作用、社会影响等的旨趣几乎是一致的。对照我国传统文艺批评中那些只看重文艺作品本身的研究而置接受者于不顾的封闭的实情看,我们以为,强调文艺作品在传播中的社会作用、影响,开展对文艺接受美学的研究,已是我国文艺理论(评论)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迫切的课题,是促进文艺蓬勃发展的重大推动力。本文将试就加强文艺接受研究(侧重于我国现实)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4)
<正>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部分,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涉及的内容也很多。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因而,民俗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由此,近年来,两岸交流把民俗交流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10月中旬,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本期"记录"栏目与读者分享国学大师们的个性人生,通过这些精彩的故事,希望更能有助您理解他们"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文艺的审美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无形地对立起来,以文艺的审美价值掩盖意识形态价值,导致目前一些文艺作品徒有华丽的形式而没有了灵魂。当前,全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电影、电视、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是很好的表现形式,突出它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价值十分迫切,文艺批评的价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坚持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的辩证统一,坚持领导标准、群众标准、专家标准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喉舌"使命与艺术因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满足功能与引领使命等文艺作品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艺工作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李厚琼  于军民 《前沿》2011,(12):170-172
魏明伦的骈赋艺术是对民族文艺形式的创造性继承。他用骈赋这一艺术形式抒发他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表达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讴歌时代的进步和新生活,体现出他一贯的独立自主的民主精神。魏明伦的骈赋创作对繁荣传统文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眼于羌族民俗的教育功能,从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两者相互关联的层面,论述了羌族民俗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特质。羌族民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适时地对羌族民众施以智、德、体、美、劳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可以说,羌族民俗是羌族历史教育的活教材、是进行羌族德育的有效途径、是羌族体育的重要手段、是羌族美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羌族劳动技能培养的主要场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羌族民俗教育对羌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适应性。与此同时,作者从羌族民俗本身的缺陷出发,客观的分析了羌族民俗教育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现时挑战。。  相似文献   

14.
《思想工作》2007,(10):4-4
一、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艺工作的重要职责。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5.
尹汉宁 《政策》2012,(11):12-15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湖北面临着"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跨越式发展的伟  相似文献   

16.
用文艺民俗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民俗史料价值;认真研究作者如何运用民俗进行艺术创造的宝贵经验;并由此探索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红楼梦》的欣赏和阅读水平,深刻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真正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总结曹雪芹这方面独到的创作经验,加以继承发展,为我们今天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学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三棒鼓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作者用这种形式分析宣讲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现实状况、方针政策、目标内容、机制途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产业发展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八桂大地民俗醇厚,钟灵毓秀。文艺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引领和支持下蓬勃发展,绽放出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文化异彩。严寒冬日,八桂大地另有一派盛放的景象。昌明之风拂起,深埋大地的文艺根系抓住历史沉淀的土壤,汲取人民精神的养分,吮吸民俗乡风的甘露,绽放出了一大批具有广西气派、壮乡风格、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之花,催发了文艺百花园的万紫千红。塑造文艺精品服务中心大局  相似文献   

19.
民俗指民众的风俗习惯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俗是从世代相传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 ,民法的源头在于民俗。民俗直接影响着民法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形式 ,是民法的精神依归。民法取代民俗 ,其根本动因归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此外 ,民法的产生还受到民族矛盾、文化矛盾等多种综合矛盾的作用 ,是民俗无力驾驭、控制调节社会矛盾的结果。对利益冲突的调和 ,民法比民俗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民俗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 ,它产生于遥远的古代 ,绵延于现代文明社会 ,今天 ,它仍不失为研究民法时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这独特的视角可以揭示民法的起源、本意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各民族广泛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它内涵很广,包括物质、精神等方面。研究一个民族的民俗,对于认识这个民族的上古文化和现代文化至关重要,如将现今一个或者几个民族当今民俗与考古或史书记载的民俗进行比较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上古人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形成与至今的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从刀丰富多采的民俗事象中,可以追溯到她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上古文化。认识她在上古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等。下面试将苗族当今的习俗与汉文献记载的史迹或考古发掘等进行比较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