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在保障新的社会阶层经济参与的同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保障和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实现他们的政治利益,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如何实现这种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即如何从制度上和实际操作上保证这种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关键是解决如何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不断提升新的社会阶层的参与意识,拓展新的社会阶层的参与途径,健全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各项制度,并通过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组织化途径,实现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存在参与动机较为功利、参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参与效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强化思想引导,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随之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队伍不断壮大,随着他们经济地位的提高,政治参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一方面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在参与方式上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部分成员运用体制外的非法渠道,有序政治参与途径有待扩大。本文试图从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畅通并拓宽参政议政、表达意愿的渠道;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方面入手,探索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相适应,应进一步拓宽其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广泛融入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考察广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实际,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参与机制、参与动机、参与渠道、参与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从教育引导、畅通参与渠道、组织起来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壮大新时期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执政党的领导、政府的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本阶层自身努力,克服阻碍其有序政治参与的各种障碍,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方面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和对立。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通过分析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扩大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指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因此,我们在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引导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2015年新的社会阶层被单独列为统战工作的对象,协商民主为处于探索阶段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协商民主达成共识的理念、自由平等参与的原则、决策合法性的目标与新的社会阶层整体利益诉求、强烈的政治参与、参政的影响力相契合。当前,新的社会阶层参与协商民主面临协商渠道和领域有限、统筹协调缺乏、机制体制不健全、协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因此,要提高认知、健全机制、丰富载体、完善政策等,为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奠定思想、制度、关系网络和组织的基础,激发新的社会阶层的动力与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新的社会阶层已成为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要从巩固党的领导、推动人民民主、实现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价值与意义;从理念、制度、行为、效应四个维度,研判当前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及问题;通过加强理念引导、制度引导、行为引导、分类引导,切实解决新的社会阶层在现有体制框架内的有序参与问题,进而解决体制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包容与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及方法、结构功能主义以及复杂性科学的分析方法等都是我们深入研究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效能感是指该群体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对自身政治能力以及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主观判断,并且这种判断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效能感总体偏低,具有内部差异性,新的社会阶层的内外政治效能感不均衡。新时代要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效能感,必须依托统一战线加强教育引导,消除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疏离感;完善政策措施,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培养使用,发挥代表人士的引领示范作用;健全体制机制,畅通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3.
马新 《工会论坛》2010,(6):25-27
新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变迁的产物,制度化地吸纳和规范他们的政治参与,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新社会阶层人士兼具现代性和传统性,这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参与也具有双重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阶层关系的稳定和谐,有利于促进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吸纳是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基础,它在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认同、扩大他们的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政治吸纳的途径,吸纳更多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性人士,支持和引导他们发挥作用,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定团结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产生的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政治参与方面与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具有明显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现状、特征及成因作深入探讨,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引领工作寻找切实有效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最初在我国的政治体系中并没有确定的政治参与渠道,他们逐渐被社会认可并走进我国政治舞台,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政治冷漠与政治体制之外徘徊阶段;政治参与意识觉醒与无序、有限参与阶段;政治参与意识强化与有序、扩大参与阶段,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律师群体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占有重要比例,代表范围广泛,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律师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主体,其政治意识是产生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原因.调查和分析律师的政治意识,从而了解他们政治参与的要求和特点,对于完善我国法制,创新律师统战工作的方法和模式,为律师政治功能的发挥提供更好平台,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在数量和规模上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新的社会阶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势在必行。统战部门要重新认识他们并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典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最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环境来创新工作机制,这样才可以高效地开展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的组成部分日益多元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政治,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全体公民参与的一部分.新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准确把握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特点,同时统一战线应对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进行引导规范及努力促进,才能更好地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扩大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从理念上,需要深化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价值、参与度及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在实践中应积极推进组织化政治参与,提高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度,并以统战部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