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都作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预设.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时所缔之约是带剑的契约,洛克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的要旨在于保障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卢梭则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后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相似文献   

2.
贾程秀男 《奋斗》2020,(3):80-80
回溯历史长河,一次又一次的疫情不仅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更切实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让人们逐渐从无知蒙昧走向进步文明当前,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是首要任务,而从长远看,我们也需要认真检视那些不利于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健康生活的习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中吸取教训,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自由乃人之本性,也是人们休闲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共同追求,一方面,自由是休闲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自由是德育的灵魂。然而,纵观当前道德领域内诸种历史与现实景象,却不同程度地迷失了其自由本性,因此,必须实现休闲在道德教育中的理性回归,以恢复道德教育的自由本性,使人们真正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4.
喻中 《探索》2006,(3):121-124
从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着眼,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君主立宪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君主立宪构成了人们走向自由个性的羁绊,另一方面,它也为人类社会达致自由个性之境界提供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的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真实记录,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势力的激烈较量,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生死搏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那场气吞山河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6.
自由乃人之本性,也是人们休闲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共同追求,一方面,自由是休闲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自由是德育的灵魂。然而,纵观当前道德领域内诸种历史与现实景象,却不同程度地迷失了其自由本性,因此,必须实现休闲在道德教育中的理性回归,以恢复道德教育的自由本性,使人们真正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7.
7.怎样理解自由和必然是辩证的统一? 一、自由和必然是辩证的统一必然就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在未被人们认识时,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起着作用。这时,人们在行动中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和摆布而没有自由,是必然的奴隶。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客观规律是能够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利用规律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从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从而成为驾驭必然的主人。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可以表述以下三点: 第一,自由和必然相互依存。一方面必然不同于自由,但没有必然也就没有自由。如果事物的运动变化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无所  相似文献   

8.
官本位意识的危害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官本位意识 ,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 ,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思维方式。作为封建文化的遗留 ,官本位意识与建立在我国几千年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皇权思想有关。官本位意识在长期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内化为整个民族的深层心理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长期以来 ,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社会又被称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体逐渐走向自由的过程。研究官本位意识对人的自由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铁勇 《理论学刊》2003,(6):122-124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天下一家的人间关怀、功德不朽的价值导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及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 ,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各种困难、走向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掘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 ,将有助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巫觋化:中原民间文化的底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效群 《学习论坛》2006,22(1):58-62
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中原民众认为:万物有灵,天人感应,世界万物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于有机的普遍联系之中。在对待经验领域无力掌控的自然和社会力量时,他们或祭祀以讨好神灵或直接采用巫术的方式企图干预自然的进程。巫觋化的中原民间信仰,限制、阻碍了人们进一步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但从历史的角度讲,它们在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约束人们的欲望、保持社会平稳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抗战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2.
战胜自我     
勇于战胜自我的人可以战胜种种困难,从成功走向成功。战胜自我,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信战胜自馁。培根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了。”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会把失败看成考验,看成成功的前奏,看成“成功之母”。爱迪生花了近20年时间研究白炽灯,迟迟未能成功,一  相似文献   

13.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们在自然法的约束下自由决定自己的行动,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对自然法的执行权。罗尔斯则提出了原初状态假设,由于受到"无知之幕"的遮蔽,人们订立契约并一致同意通过正义原则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洛克的自然状态和罗尔斯的原初状态都是对政治社会前的理论假设,在这种状态下,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基于理性的选择和以订立契约的方式规避影响人们美好生活的各种不利因素。洛克认为社会结构无需修正,他侧重自由并提出君主立宪制,而罗尔斯则认为社会结构可以修正,他侧重平等并提出民主立宪制。洛克的自然状态和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无法摆脱劳动与休闲的交互作用规律,异化的劳动抑或异化的体闲钳制了人类自由,使人类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劳动与休闲的“异动”成为人类不自由的始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的异化现实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休闲”观,并进而确证:人类必将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5.
正未来能走的路,并不是人类主动或被动退出自然,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何让人与自然平衡、相生、共化,才是人类在未来地球上得以继续延续的大智慧。西方曾有一场深刻的环境保护运动,要求告别人类中心主义,以自然生态作为核心,从而提出了走向生态时代的课题。在西方,生态时代直面工业时代而出。这是因为工业时代的人类只知战胜自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14,(19):62-6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作译者王志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年4月出版内容简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涉及到伦理学的深层问题:自然和自由的内在关系。人们通常把自然看作由人和非人自然组成的整体,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当前生态伦理学各方的争论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从自然和自由的内在关系看,全部自然都应当成为人(的实践)的一部分,因为自然是外在自然(非人自然)向内在自然(人)生成的过程,人是自然的一切潜在属性的全面实现和最高本质。而且,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正是人权。这就把我们引向理性地选择生态人权论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8.
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自由、人权、民主和正义的实现必须以共同福祉为目标,在共同体视域下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自由主义倡导的以财产自由决定一切其他自由的观点,真正的自由只能实现于个人与共同体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平衡之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推陈出新的理论,但是它所提倡的共同福祉等价值理念缺少程序和制度,容易变成空洞的口号。  相似文献   

19.
一位哲人说过,大自然总是美的。那无垠的绿意和遥远的蓝天白云相接,和远方的碧水青山相连。让我们亲近自然,走向自然,把我们的身心交给这无垠的绿色、无垠的原野、无垠的蓝天白云,它们会以自身的生存变化,给我们以心灵的抚慰,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们以精神的自由,给我们一个清新清纯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学习月刊》2014,(12):19-20
看到后记里流军先生特地介绍了这部小说书名的来由,感觉很有意思。《在森林和原野》本是一首轻快的芬兰民歌,表达了人们自由快乐的生活态度,然而这样一首好听的歌竟然会被当年的新马英国殖民政府列为禁歌,这样荒唐的事情自然阻止不了人们对歌曲的喜爱,因为强权压制不住人们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这首原本毫无政治色彩的歌曲在充满斗争热情的人们那里被演绎成向往自由的反殖民统治的革命歌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