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对青年的科学研究已纳入了国家科学研究的规划,青年社会学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也出现了争论。这对于推动研究的展开,是一件大好事。为了参加这个讨论,现在将我的观点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会学     
青年成为社会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青年的生理成熟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大提前;另一方面,青年的心理成熟期和社会化过程却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大大后移.这样,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就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而产生、发展了.青年社会学就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探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青年的各种社会行为规律以及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青年社会学是一门起步较早、目前仍在探索中的年轻学科.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指出,青少年的语言、行为和意识形态最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影响.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3.
搞清楚某学科的准确定义,大概是最难的事之一。记得刚进大学时,对什么是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自认为十分明白。因为教科书的绪言或导论都白纸黑字的一目了然。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诸多定义却日益糊涂,至今仍不甚清楚。对青年学等也是如此。但不解之余,又不时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予以反省,便发现,学科的定义似乎与认识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于是,便有了对青年学与青年社会学之争的一点感触,以求教于诸同仁。诚然,邝海春先生《青年学还是青年社会学——批判与思考》一文(以下简称邝文)对青年学的由来、发展及国内外诸家定义的说明,以及就它与青年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同一性所  相似文献   

4.
青年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关系到如何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胜利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它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青年研究涉及许多学科,贯穿于社会研究的各个方面。对青年的科学认识和青年问题的正确解决,需要借助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而运用社会学知识来研究青年和青年问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学的学科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学是不是科学 ,政治学是什么样的科学 ,是政治学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前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科学的标准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又决定了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路径选择与范式转换。本文认为 ,政治学是科学 ,是社会科学 ,是通过严格的方法揭示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性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6.
1986年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访问时发现,西方的大学里各国青年都有,是个小国际社会。与各国学生接触使我得以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进一步观察比较我国的青年状况。同时我发现,青年文化社会学在西方也是所谓后工业社会时期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它显示任何社会都关心着它们的接班人和未来。下面对我亲见和研阅的资料作一个不成熟的评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研究的发展,经历了青年问题热→青年学科热→青年热点热等阶段之后,现在正处于徘徊期。从学术理论方面看,青年研究成果能升华为社会科学基本概念范畴的极少,故一直为理论界所忽视;从实践应用方面看,青年研究成果能转化为对策性操作措施的亦很少,故越来越难以得到实际工作部门的支持。对此困境,有些人归罪于应用研究多而理论建树少,有些人归罪于学科建构多而应用研究少。笔者认为,青年学与社会学有密切的从属关系,结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理论背景 孔德(August Conte)在《实证哲学教程》第1讲中提出假设,认为社会变化的速度与代的继承有关。每代人的生命周期越短,社会变化的原动力便越强大。20世纪的社会发展历程和人口统计学结论证明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然而,孔德的这一结论是对社会学的青年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18日至23日国际社会学会将在德国的比勒费尔德召开第13届世界社会学年会。国际社会学会下属的青年社会学委员会为此设计了13个有关青年问题的小组讨论专题,并向全世界青年研究学者征集论文。下面我们翻译了这些讨论专题的题目和征集到的部分论文题目,为的是使国内的青年问题研究者和工作者了解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和关注热点,以利于中国青年研究与国际接轨,便于进一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藉“现代化与青年”亚洲青年研究学术讨论会存上海召开之际,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于1993年3月29日在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一) 青年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青年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的客观条件及规律对青年的作用,探索青年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核心是青年的社会行为问题,即在社会条件作用下,青年社会行为形成的过程及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青年社会学是通过研究青年与社会整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来探求青年社会行为规律的科学。这就决定了社会化与青年社会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青年社会学(国内也称青年学)在国际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在我们这个有三亿七千万青年人口的国家,青年社会学作为独立的科学研究历史却不到国际青年社会学历程的十分之一,至今只有第一个五年的记录。这既标明了我国青年在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变迁。青年社会学在中国的地位和命运,与我国青年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谭建光同志是一位青年,年龄很轻,原是学中文的,毕业后分配到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工作,对青年有广泛的接触,进而研究青年社会学,著有《青年社会学纲要》一书(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它的理论要点来看,已说明他有了一定研究水平,故乐而为之序。该书共讲了十四个问题,在许多问题上还有独到的见解,例如青年社会学的对象,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认为以研究青年与社会的特殊关系及矛盾为重点;其二,认为  相似文献   

14.
青年,这些既不再是儿童又不算成年的人们的动向,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社会问题。青年现象作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以结成不良行为集团,抗议愤世,公开的反抗行为,以及颓废、文化虚主无义,倾向保守,对物质生活感到厌足等缓慢的社会倾向表现出来。把这些青年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把青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领域来把握,于是出现了关于青年的各种研究,包括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5.
(一) 是否可以把青年研究在我国的若干年发展看成是一种合理化的过程——由非学科或前学科趋向学科化——呢?我认为,首先必须考察下列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在相关学科中,青年研究的相对地位确立起来了没有?也就是说,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当今,新学科的诞生多以边缘性或综合性为主要特点,其研究领域的划定无不以对相关学科的传统领域的再划定为基础。这说明,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总涉及到如何对待相关学科问题。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是不是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在我国中断了三十年之后,我们现在又重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不是某些人的主观决断,而是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恢复我国解放前的社会学或引进西方社会学,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社会学,而是要创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即社会主义社会学.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费穗宇、张潘仕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穆宪三位同志撰写的《青年社会学》专著,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版青年社会学专著。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教授为达本专著作序。他认为该书“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青年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探索其中的规律,这对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园地,无疑是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达本专著重点就青年的社会化,青年与家庭、学校、社区的关系,青年的社会群体、社会需求与社会交往的特征,青年与社会职业、社会劳动的关系,青年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创造的特点,青年与文学艺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的文化发生革命,在其结束后的十余年间中国的文化却发生了断裂。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几十年的革命文化几乎是两败俱伤,西方的异质文化在“开放”的潮流中乘虚而入。象地壳板块的碰撞,你挤我压,引起了八级地震。带着“文化大革命”创伤开始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的历史又一次走进了文化的失范期。与以前所不同的是在这次的文化失范中产生了青年文化。一 80年代中国的文化热潮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青年文化的生成和崛起。“逆反”一时间成为一种时髦,对主流文化的不认同,随之而来的“越轨”行为和文化上的标新立异常常使社  相似文献   

19.
“要研究世界青年问题, 有这么多青年的中国不应排除在外”今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上海陕西南路那间洋溢着法国浪漫情怀的“红房子”餐厅气氛特别热烈,出席“现代化与青年——亚洲国际学术研究会”的代表正在这里聚会。做东的是,  相似文献   

20.
青年研究的学科规范及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近年来,国内青年研究界的动向不出我们最初所预料的:有点狂热的“学科建设高潮”正在成为过去,尽管出版不少冠以各种各样“学”的青年研究作品,但它们的学术价值是令人怀疑约。既没有对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独特的解答,也没有对一系列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可信的解释。青年研究方面曾经被“学科建设”(即建立这样或那样的“学”)掩盖的后劲不足的缺陷,如今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仅以学术讨论为例,对一些问题(如“代沟”、“当代青年的思想倾向”等)的讨论再也跳不出旧调重弹的境地,缺乏严格定义的概念和术语把原来就不甚清晰的理论思路搅得混沌一片。那些企望以“学”来加强青年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科地位的意图也落空了。一些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倒使青年研究不免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