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体表现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上,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均衡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难题,本文通过引入边际、成本、收益等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试图构建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一般均衡模型,以期对同界学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想模式:——保持适当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横观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和纵观我国建国后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历史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应保持一种适当张力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种较理想的关系模式 ,即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权力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3.
郑毅 《岭南学刊》2010,(5):49-54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应遵循八大原则,即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集权与分权相平衡的原则、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调动地方积极性原则、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公共权力运行效率最高原则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化原则。这八项原则对于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新的均衡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反映出国家各级预算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而且决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品资源和利益分配关系.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的重新界定和调整.分税制的引进有助于建立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流行的集权—分权二元对立思维使很多人对权威下的分权改革抱有疑问。本文首先指出《决定》中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就是建立"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并通过梳理一些基础性概念,诸如行政性分权与市场化分权及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法权与治权之间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时间性"以及制度变迁中的关键时刻与常规时期,说明为什么不能将集权与分权简单对立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民主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地方关系是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民主政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永恒的价值追求.虽然分别谈论它们的专家和学者很多,但把二者结合起来讨论的著作和文章却很少见到.本文将从纵向分权、地方自治、"政府集权"几个同中央与地方关系和民主政治都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出发,来讨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民主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西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寻求高等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最佳平衡点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探讨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问题上的改革实践,可以得出结论:高等教育管理均权化是其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大都以权力的高度集中概括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政治体制改革也主要围绕集权与分权的思路展开。本文认为,高度集权只是就中央层面而言的,地方层面则具有强烈的分离性,并侵蚀着中央权威,导致体制效率的低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注意这一长期历史形成的特点,以走出集权与分权循环往复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超大社会是中国最大国情,以超大社会的视角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历朝各代的兴衰明灭,当今世界其他主要大型社会的集权与分权的权衡,为构建适合超大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足以借鉴的智慧。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的集分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同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中,二者的行为逻辑具有显著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地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我国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我国逐步找到解决治理困境的出路,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同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中,二者的行为逻辑具有显著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地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我国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我国逐步找到解决治理困境的出路,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问题。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有两种极端的模式:一是高度集中统一、高度集权的模式,一是高度分散自由、高度分权的模式。我们既不能回到高度集权的模式中去,又不能走到高度分散的模式中去,只能沿着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思路,构造一种集中与分散、统一与自由、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关系。承包经营责任制一开始就是把构建这一关系作为目标的,只是目前的状况离这一初衷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14.
现行行政架构的缺陷及矫正——论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优秀的行政架构设计,首先应顺应于社会经济主体关系的走势,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否则必然引起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市场经济的横向社会关系走势,客观地要求行政架构必须从集权模式向分权模式转型.在中国,用分权并行模式代替现有的集权单行模式的行政构架设计,符合本土实际,具备可行基础,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938年中共领导制度的建设和调整主要包括领导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根据地党政军部门运行机制的调整,集体领导制度的具体化,民主集中制基本运行机制的确定,涉及领导机构及其职权、运行机制与领导原则等方面。它体现出两种趋势,从纵向的中央领导来说,集权趋势并未减弱,而控制力反而得到加强;从横向的地方领导来说,分权的趋势又十分明显,大大提高了地方部队和党委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行动力。这两种趋势都是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为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壮大确立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另类权力观     
《上海人大月刊》2007,(4):29-29
权为民所用,称之为“民本位”的权力观。以权谋私,称之为“私本位”的权力观。之间还有一种权力观,把个人权力看得过重,一切围绕个人权力转,称之为“权本位”的权力观。另类权力观有种种表现:在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上,轻视必要的分权,过于专注于集权。 与  相似文献   

17.
浅析财政集权与分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一直是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一直处于非规范化的运动中,分税制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这种情况。本文从财政集权和分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认为就我国的财政现状来看应进一步分权。  相似文献   

18.
周光辉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进程呈现出如下主要趋势:一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二是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协调;三是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四是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五是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六是对权力主体从强调总结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七是政治文化从群众文化开始转向全民文化;八是政治参与从动员型转向自主型;九是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处理块块管理与条条管理的关系,加大条条管理的力度。目前,公安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这一体制把集权制、分权制、层级制和职能制较好地结合了起来,为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以及监督权的实施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集权、制衡与监督之间关系的基本特点.就总体而言,西汉在武帝之前,皇权与相权之间,是有制衡的;而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也是有制衡的;西汉的中央集权,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权力制衡的基础之上的.武帝削弱相权,首先是使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制衡被消解了,遂使郡一级权力成为皇权的直接延伸.集权过度,导致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失效,由此造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失控,最终是国家对整个社会的失控.两汉以后的官制甚重制衡.首先是中央对地方的制衡,其特点是将地方的事权,不断收归中央.而制衡的另一方面,一是将相权不断分解,二是将中央各主管部门的事权不断分解.由分权制衡造成的制度上的形格势禁,的确达到了权力制衡的效果;而严密的监察制度,始能于有效的制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