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发,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车改时间表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两办印发了关于公车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揭开了公车改革的大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表明了党和政府锐意改革、厉行节约的坚定决心。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目前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在2010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案主要涉及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我国将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8个字引发社会热议。这样的车改,力度之大,让不少人有点不敢相信。多年的公车改革,不但没有"改掉"公车腐败,相反,某些领导干部在用车上却越来越讲究了。就说下基层吧:没有专车,觉得没气派;乘坐客车,好像不光彩。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公务用车制度运行至今,政府对其的改革在防治腐败、树立政府形象、改善"政民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公车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公车私用、使用效率低下等,这不仅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还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以致我国公车制度改革难以取得预想成效。那么,公车制度改革将何去何从,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深思。  相似文献   

6.
<正>今后,我国将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公车私用、超编超标配置、豪华装饰……近年来,"车轮腐败"屡见报端。从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尽管如此,整体来看公车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关于公车改革的一组独家策划的专题报道,日前被中央政策研究室以《社会上对公车改革的反映和建议》为题,摘编进《党建动态》。近年来,公车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廉政瞭望》这组策划包括《一道非解不可的题》、《一道难解的题》、《一道多解的题》、《国外是如何管理公务用车的》等4篇文章。文章分析了加快公车改革的理由,系统总结了当前各地公车改革的试点探索,客观分析了推行公车改革步履艰难的原因,并对公车改革如何深入推进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廉政瞭望》专题报道再获中央高层关注@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8.
公车改革攻坚:三种改革方案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车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然而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目前,我国各地推行的公车改革有货币化改革、公车租用、加强管理型等多种模式;国外公车管理也有严格公车采购和配备、严格控制公车私用等经验。本文从我国公车改革历史背景入手,对当前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模式进行比较和剖析,指出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期望对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动向     
《廉政瞭望》2011,(10):10-10
公车专项治理确定六条红线 《瞭望》杂志目前披露,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据了解,此次治理划定了六条红线,即: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专家指出,专项治理只是一个起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在于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公务用车为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提供了便捷,有效提高了公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过多公务用车的使用,使得公车资源浪费、公务人员作风腐败问题以及公车私用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而如何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车改革的困境,接着对公车改革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在社会关注高、监管难度大的一些领域,一批重要新规相继出台,从制度上建立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多领域齐头并进,以突破监管僵局:1.公车改革。2011年11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出台,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对公务用车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纪彭 《新湘评论》2014,(18):56-58
伴随着《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全国范围公务车改革正式"起步"。上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等级明确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那么,这套制度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又有哪些规矩和故事?  相似文献   

13.
车改听潮     
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改革,都会引来是与非的激烈争论,公务用车改革显得尤为突出. 当"加强公车管理"的种种传统招数用尽仍无法堵塞公车"黑洞"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若想彻底消除"车轮腐败",必须取消"藏污纳垢"的载体--公车,对公务用车进行彻底改革.至于如何改革,可就见仁见智了.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初春的一天早晨,当记者开车到达成都市武侯区区委区政府第一办公区采访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竟是"停车难"。此时距离2004年武侯区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6年。办公楼旁原来停放公车的场地,早已变成了私车的海洋。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0月23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山东省省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11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积极尝试公车改革,侧重点各异。 一、货币化改革 办法:取消机关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因公用车时,可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或公车服务中心车辆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2,(24):18
美国:公车接受卫星定位违规使用或丢饭碗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作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的陕西,依然有个别县(区)的公车超配事件。公车要改革,民众呼吁最强,也迫在眉睫。公车改革起步很早的陕西杨凌县,其经验或可推广。被称为货币化改革模式的"杨凌经验",即取消公务用车(执法等特殊车除外),向全部或部分公务人员,按照职级发放交通补贴,公务交通由个人自行解决。一些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公务用车(简称“公车”)制度源自前苏联实行的供给制,其特点是按干部级别配车。在公车制度建立的最初几十年里,车辆配备控制得较为严格。公车制度为公共部门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1984年,只有高级干部方可乘坐公车的规定取消,干部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问题也愈来愈突出。  相似文献   

20.
学竹  听竹 《廉政瞭望》2005,(12):8-10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东东莞沙田镇等单位就开始取消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199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中实行公务用车改革,范围涉及其直属机关61个部门,234台车辆,1000多名干部职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自此以后,各地公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进入21世纪后,在各地党委、政府推动、指导下,公车改革愈加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