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国家教委强调,把支援边远地区建设作为今年毕业生分配的重要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来自边远省区的毕业生,只要所学专业是边远省、区(包括中央部委在边远省区的直属单位)所需要的,原则上都要分配回去。二、沿海、内地省市要积极动员一部分毕业生支援边远省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做到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强生产第一线和边远山区,把数量有限的毕业生分配到社会急需而又最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上去工作,我们在毕业生分配工作中,坚持把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始终。通过和毕业生的实际接触,我们感到,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有振兴中华,献身四化的远大理想,有投身改革,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先锋队》2013,(22):28-29
应届毕业生的党组织关系如何转接?太原读者张政文问:我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今年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单位。请问应届毕业生的党组织关系应该如何转接?本刊编辑部答: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基本原则是:(1)已经分配了工作落实了单位的,应将组织关系通过相应的党的组织部门转到所去单位的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开创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新局面,探索适应新时期特点的毕业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子,把毕业生分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去年,我们就如何深入毕业生实习点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主动要求到边疆和我省山区县工作的毕业生比往年多、超过计划的22%,完成了边远山区的派遣任务。(2)学生自愿分配的比率由1985年的89%提高到95%。(3)专业思想问题较多、分配方案较差的农业技术师范系也做到了百分之百服从分配。全系65名毕业  相似文献   

5.
一位姑娘,数学系八五届优秀毕业生张春玲毅然要求去偏僻闭塞、环境艰苦、少数民族杂居,文化水平偏低的鄂西山区扎根,引起了湖北大学师生们的赞叹。张春玲是以绝对高分入校的。在校四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荣获湖大三好生标兵的称号,还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可以享受在分配方案内自由选择单位的待遇,完全可以留在大城市条件较好的单位工作。但是,她却说:“鄂西条件差,是历史的伤痕,总得要人去治愈,我从鄂西来,生活习惯都能适应,让我去吧!在大城市能干出成绩,但山区教育更需要人,我希望直接到基层中学,以我的行动来验证我的党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抓好这一工作,不仅对搞好毕业生分配,而且对于提高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转析时期,他们的思想和以往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具  相似文献   

7.
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分配办法的改革,给我们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整个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一个省的调配部门来说,近几年来,我们主要是抓毕业生思想情况调查、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等工作,我们在省委科教部和省教委的领导下,主动同团省委和各高等学校配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  相似文献   

8.
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和省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委托,由舒德平、田景海同志组织主编了《走向社会的思考》一书。该书将于五月中旬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专门献给大、中专毕业生的书。本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理想篇”,二是“成才篇”,三是“开拓篇”。另外,还附有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方针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政策、规定,调配、派遣的办法等问答以及部分边远省、区的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到这些省区工作的优惠政策介绍。北京师范学院李燕杰同志专门为此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特予登载。  相似文献   

9.
文件摘录     
毕业生思想教育的意义毕业生思想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搞好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一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政治上、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院是一所新办的地方农业院校。几年来,由于我们紧紧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思想实际,加强思想教育,已毕业的六届学生,届届都做到了百分之百服从分配,宣布方案后,一天之内办完离校手续,一天之内全部离校。六届毕业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分配在县和县以下农村基层,其中百分之十左右分配在边疆和我省边远山区。他们扎根农村,吃苦肯干,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兰图和加快改革步伐的行动纲领,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如何顺应历史潮流?这是摆在毕业生分配工作面前急待考虑的课题。 87届毕业生分配所出现的问题,在社会上和校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这届分配中我们应该受到什么启示?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对毕业生分配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这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就这些问题,结合我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实际,我想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毕业生分配洽谈会上,武汉钢铁学院40名学生签定了去中、小企业的意向性合同。为什么毕业生一反“常规”,把眼光转向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呢?主要是学生希望到能尽快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去。江苏张家港钢厂是个县办集体企业,全厂70%职工是自带  相似文献   

13.
雪莽 《奋斗》2007,(2):57-57
派遣证曾是高校毕业生的命根子,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或中专毕业生没有个人的择业自由,完全是靠组织有计划地分配工作。没有派遣证,毕业生学业完成也等于没有离校,因为你走到哪也没有单位接收你,毕业证反倒只是学业证明,没有就业功能。你到了某个单位求职,即使他们承认你的学历,也需要你这个专业的人才,他们也无法收下你。因为他们的主管单位是由上而下地按指标有计划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没有接收指标就没有权利接收任何人。派遣证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那种旧有的教育行政机制和社会用人机制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培训党政干部的需要,我校从1987年起,坚持每年分批组织中青年教师和刚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到县、乡镇或工厂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与此同时,许多教研室还坚持组织教师去基层调查研究.党校教师下基层工作或作调查研究,对于增强党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这项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着重加以解决.一、党校教师下基层工作必须完成双重任务党校教师下基层锻炼期间,一般不再担任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地方的同志也希望他们能在基层多挑担子、多办实事,为基层服务,并作为锻炼的唯一的任务和目的.应当说,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诚然,党校教师下基层工作必须为基层服务,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5.
路,就在脚下     
1987年1月16日。宜昌地区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坦诚地告诉刚从湖北农学院分来的首届毕业生:一些偏远山区急需人才,可那儿条件很差。如果有愿意去的,我们热烈欢迎。“我去!”陈江美会后主动找上门去。他毅然谢绝分配到市郊的宜昌县,选择了偏远的兴山县农民中专任教的职业。人们关怀地说:“你再仔细掂量掂量……”。他说:“我想过了,想了很久,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各地发展和人才需求极不平衡,城市是经济中心,人才富集之地;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才市场上毕业生需求情况已发生了不同于往年的变化,能否准确掌握、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这是我们搞好今年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关键。 (一) 为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为编制毕业生分配计划和进行毕业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从去年十月开始,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主动发函”等多种方式,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地“供需见面”,了解用人单位需要各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以及其主要产品、任务、单位规模、经济效益和对毕业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要求及如何  相似文献   

17.
在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同时并存形势下,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以前的毕业生教育中所采的工作方式方法在当时对毕业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责任、义务教育,青年使命教育,事业价值教育、服从分配教育,均起到过很好的效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分配政策,严格执行分配计划,使毕业生服从分配起到促进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实践证明,做好了毕业生分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分配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对广大青年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乃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风气的转变,都会有重大影响,近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单位大多地处边远分散的高海拔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构成了这些单位的共性。需要强有力的、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支撑,又成为这些单位共有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正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在沁人人心的细微之处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实行优生优分制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受师生的欢迎,效果也不错。但是,从毕业生的总体来看,优生优分的学生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左右,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分配仍然是实行“一刀切”,几乎还是哪里来哪里去(定向生除外)。毕业分配并没有完全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和实践能力直接挂钩。从毕业生反映最强烈和思想矛盾最多的问题来看,也是分配中的“一刀切”问题。所以,这种分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思想的不稳定,挫伤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