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读峡谷     
这是一条堪称“天下第一缝,西南第一漂”的大峡谷。许多来此游览者都生出一惊:造物主以其妙手点化出如此神奇秀美的天然画廊,令人击节称赏,一位香港游客游览大峡谷后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盘古开天显神刀,夜郎占国裂地槽;银瀑舞出七彩虹,敢称神州第一漂。”这条峡谷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 前不久,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了  相似文献   

2.
正乌蒙山腹地,贵州西北部的赫章,这是一块苍茫而厚重的土地。在两千多年前,赫章可乐曾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夜郎,在赫章可乐设置汉阳县,从此,汉文化与夜郎文化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共生繁荣。而今,在贵州赫章,在一个叫可乐的地方,沉默的土地为我们保存着夜郎文明的碎片。  相似文献   

3.
触摸夜郎魂     
夜郎文化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时间之久,影响之大,值得贵州人为之骄傲。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当汉文化在中原兴起时,边疆地区也出现多种民族文化,夜郎则是“西南夷”文化的代表。所谓“西南夷”,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在美工作两年返乡的贵州艺术家宋培伦自己投资自己设计自己组织施工,选中高原明珠花溪西南5公里处一片喀斯特荒山破石建园之际,没有奢望这件新作品会引人注目,尽管在遗之前他在贵州首开先河创建的生态民俗文化观光景点花溪画家村、灵山艺术度假村(俗称“鬼城”) 早已引来中外游客如潮好评。十年后,当这个占地三百多亩初具规模的夜郎主题生态雕塑公园呈现在中外游客面前时,他再次为各界人士不绝于耳的赞誉所包围,可他依旧不为近利所动置身于山石林木中倾心将儿时便已萦绕在心头的夜郎之梦打造成世人可知可感的夜郎印象,并不时受一些地方政府乏托探寻开发与保护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5.
猜想夜郎国     
楚生 《当代贵州》2012,(36):54-55
《史记》载:“夜郎者临样舸江,江广百余步,可行船”。据清代史学家考证,样柯江即今北盘江。夜郎文化研究提出的“两大特点、三大支柱、八大精神、二十五要素”这些文化现象在黔西南普遍存在并能找到其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贵州这片地域,在先秦时代被称为“南夷”。《史记·西南夷列传》写道:“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又云:“秦时,常损略通五尺道。此诸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巴蜀故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开成语“夜郎自大”而家喻户晓的夜郎古国的面纱,中外考古学家的脚步辗转于不足个大西南。半个多世纪以来,夜郎文明虔诚的追随者,在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指引下,一路追寻。  相似文献   

8.
张小平 《前线》2012,(10):40-41
近年来,“文化遗产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这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意识在增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文化遗产热”的背后已经出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夜郎有自信     
姚远 《当代贵州》2014,(18):20-21
正夜郎在赫章留下种种传说。两千多年后,拂开可乐的黄土,你还能触摸夜郎的历史,感受到夜郎文化的温度。黔之西北,赫章可乐,曾是夜郎古国的中心城邑。夜郎国消亡后,这里留下了众多遗迹和文物,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信仰和文化。夜郎虽亡,文化不灭,夜郎文化已经融入了赫章的血脉,成为一种内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独特文化跨越千年赫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时汉阳县,唐代隶属宝州,明代为乌撒所辖,清代属安宁府和威宁府。境内有众多古迹,其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有"贵州考古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之称的可乐遗址。  相似文献   

10.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8):69-69
从严格的学术上来定义,只有今贵州地区才堪称为夜郎故地。贵州人虽然已经从自己的历史中发现了夜郎这块文化铭牌,也能在对外宣传中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却缺少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计划,缺少“坐而言,立而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7,(23):51-51
“曾是夜郎秦淮河,俨然清明上河图。”在碧透绵延的阳河畔,在云贵高原东部大山深处,隐藏着一座古城——镇远。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流行起形形色色的“××热”来,大有彼伏此起之势。你看,什么“武侠小说热”、“舞会热”、“彩电热”、“吉他热”、“钢琴热”、“西服热”、“英语热”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在电视连续剧《济公》播出后,一时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也响遍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阵“济公热”。于是,一些忧心者说,此热不正,该泼冷水;而一些乐观者讲,此热有益,何必责难。因而,对此大有思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贵州古有“夜郎国”之称,据说“夜郎自大”的成语即是说贵州本来又小又穷,还要妄自尊大。解放后,扬眉吐气的贵州人却说,夜郎不能自大。但也不能自小,要自爱自重,自力自强。近年来,贵州各族人民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从贵州实际出发,在“山”上做文章,画出了又新又美的图,谱出了又新又美的曲。从过去的“三无”世界(天无三日睛、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走向了温饱天地,正向小康进发。在群众文化建设上,省文化厅提出了符合本省实际的主旋律:喝茅台酒、吃民族饭、跳夜郎舞、唱时代歌。自1992年以来,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创建艺术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县以下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这  相似文献   

14.
推销的秘诀     
纵观国内外众多企业家的发迹史,营销者的经营方式和推销艺术,不能不说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从“呼拉圈热”谈起几十年前曾在欧美风靡一时而又早被淘汰的“呼拉圈”,前年下半年在我国大中城市一度形成热潮,可是半年不到,很快由热变冷。在某县城,甚至销售“热”尚未形成就冷了下来,前后总共不到一个月时间。在这短短的“呼拉圈热”中,有的经营单位盈利数以万计,赚了一笔钱;有的单位盈利无几,勉强维持门面;有的单位则亏损积压,不得不降价出售。这是为什么?这关键就是“信息差”和“时机差”的问题。在当前风云多变的商品市场竞争中,信息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呼拉圈由热变冷的过程告诉我们:推销一个新产品,要抓“早”抓“快”。谁抓住了信息,赢得了时  相似文献   

15.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随着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的开工建设,黔东南州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归纳推理“运动能够产生热”这一原理是谁发现的呢?是十八世纪俄国伟大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请看他在《关于热和冷的原因之探索》一文中的推断: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地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从逻辑上分析,上述推断是通过一个推理来进行的。这推理属于哪一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  相似文献   

17.
正这几天最火的梗应该是“88年的中年女子”。这样下去,95后眼看要“更年期”,00后离“空巢老人”也不远了。全网热转年龄梗,固然有开玩笑的意思,但同样频繁的矢口否认,多少也流露出年华老去的无可奈何。我们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年龄,而是别人怎么看  相似文献   

18.
文叶飞  黎藜  戴金杉 《当代贵州》2011,(31):4-I0002
石阡很美。关在历史悠久的夜郎文化润染,美在奇特秀丽的自然山川风物。灯影绰绰、水波粼粼、垂柳依依,河滨道上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初冬的夜晚,当石阡古城如画夜景映入来自广州游客眼帘时,大家不住惊叹:“这地方太美了,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9.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记述夜郎史事开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学者在皓首穷经中寻觅,从汗牛充栋的汉族文献中沙里淘金,从稀世珍宝的彝族文献中翻译考释,探幽发微,论争不休,那渺茫的夜郎古国依然扑朔迷离。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贵阳以西,特别是在黔西北、黔西南发现和出土了一批批总数约5000余件的夜郎时期的文物,为夜郎国和夜郎青铜文化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物证,使研究者的判断和文献记载得到佐证。加之存活于贵州民族事象中的夜郎文化遗迹的佐证,像破译基因密码一般,人们终于找回了一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的夜郎文明。夜郎古国在贵州…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下海”热、“炒股”热、“第二职业”热如潮水般涌向学校,对党员、教职工人生价值的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也由此受到很大冲击。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党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如何实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竞争求利”这一市场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