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提出美育的第一人,对其美育思想的重新解读有助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育实施。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美感"、"美的内容"、"实施美育途径"等核心内涵的启迪中,引发我们对现今美育的反思,以不断改进和加强和谐社会中的美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周志勇 《学理论》2011,(9):78-79
对中西古代美育思想作整体比较,我们会发现在美育中重视艺术的熏陶作用,重视情感育人的陶冶作用和注重美善相乐的理念是中西古代美育思想的共有之义,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显示着中华文明的特有民族色彩,且中西美育思想在对善的取舍标尺上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3.
张纯纲 《学理论》2010,(24):244-245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朱光潜的美育思想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从人类的天性和内在的心理结构角度,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并对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美育的功用与实施以较为全面的阐释,形成了一个美育理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朱光潜阐述了“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的深刻思想。这一思想是与朱光潜对审美与道德的关系的认识相一致的,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审美与道德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美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这样的解释:“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功能在于怡情悦性,潜移默化地塑造灵魂,以至于移风易俗,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教育手段。 美育与其他的教育手段相比,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形象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罪犯,达到教育的目的;情感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激发罪犯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陶冶罪犯的性情,改变他们消极的心理;愉悦性,美育所采取的形式是自由的,没有丝毫的强制性,凭借美的事物本身的魅力吸引罪犯,改造罪犯;深远性,美育是用美的事物熏陶罪犯的灵魂,在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引起心理的转化,改造效果是明显的,影响是深远的。基于美育的这些特点,美育对罪犯的心理矫正有多种重要作用,概括地说,包括:  相似文献   

5.
周志勇 《学理论》2009,(10):199-200
处于历史转型期的蔡元培美育思想是在中西文化异质化合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其对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历史性创建,为当代美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当代美育的发展应与时俱进,会通中西,有所创造。同时。美育的发展应该坚持其应有的独立品格,在坚持美育的“自律论”对“工具论”的统率地位的基础之上,发挥美育的作为其他手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孙鹏程 《学理论》2010,(2):74-75
生态美育是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大语境背景下的出现美育新形态,但是,在建构一种和谐、生态的美育形态的同时,我们既要积极地更新美学美育研究中的旧思维,也要对部分走过头的思维与失去应有分寸感的理论建构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7.
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美育的不足,从学校美育、将美育纳入社会和谐文化、美育与大众文化的互融和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四个方面来促进美育的实施,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重视对美育的研究。可有人认为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毫无关系,在他们看来,美育就是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或美术教育,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习文件、分组讨论或严肃的谈话。这不仅仅是对美育的误解,而且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片面理解。其实,美育是贯穿于人生各个时期最长、渗透于社会生活领域最广的一种非常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育就是把"生命美学"的理论运用到审美教育中,是生命美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生命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部分,重在引导个体认识并实现自身生命的审美价值.结合"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带来的种种问题论述了生命美育产生的哲学、社会基础,并由此提出生命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根据美学和美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命美育应包涵的方面及过程,认为生命美育应包涵生命体难、生命智慧、生命与艺术、自然的关系以及诗化生命.  相似文献   

10.
付忠霞 《学理论》2013,(8):144-146
群众文化与美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育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是美育的普遍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同亮  杜鹏  郭芳 《学理论》2012,(31):184-185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的一贯教育方针,但多年以来人们对美育缺乏必要的重视,总以为美育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教育领域,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团结》1997,(3)
民革党员、重庆西南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赵伶俐的基础理论知识坚实,治学严谨。她的科研工作主要是美育课题研究,并尽量与各门学科具体结合起来。使美育及美育心理学在可能的范围里向各门学科渗透。赵伶俐在美育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美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教育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对教育美育及其实践途径作一分析,以求从美育创造力的培养,趣味教育、教育活动形式美、教育作品美、师表美等相结合的途径来推行教育美育.  相似文献   

14.
孔灵 《学理论》2009,(28):270-270,272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运用艺术美进行的美育教学要注意:要有审美对象的存在作为前提;在审美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师自身美育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志刚 《学理论》2010,(16):213-214
结合目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与规律,探讨了美育的改革与创新及其重要性,美育应张扬人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天性;要帮助人树立起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实施美育要融合教育整体,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服务。  相似文献   

16.
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而社会化就应该研究美育。美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方式。一、美育纵向贯穿的长期性,可以使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能受到思想教育。美育是唯一能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能接受的教育,也就是说,这种教育可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时期。人的儿童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基本还没有形成,因此,抽象的道德说教在这时是无济于事的。但儿童善于在观察形象之中摹仿,因此,优美整洁的家庭环  相似文献   

17.
必须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写进“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喜 《理论导刊》2001,(12):54-55
当前,在我国教育界,素质教育已无可争议地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应试教育的根基正在受到有力的冲击。然而素质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实施,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挣脱应试教育的羁绊,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尚无结论,甚至还扑朔迷离,难以把握。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必须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写进美育。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决定了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音乐美育仅仅局限于专业艺术院系,而对于许多综合性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高校来说,音乐美育常常游离于主干课程之外,而没有在所有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导致大学生音乐美育在整个大学生培养体系中成为了缺失的一环。而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总体要求。因此,重新审视普及音乐美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理清具体的实施途径,多管齐下,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文丽丽 《理论导刊》2023,(12):135-139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美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审美目标同态化、价值目标同质化、情感目标同构化、实践目标同向化等属性,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转化、解释、深化、创造等功能,形成认识提升、情感认同、意志锤炼等动力机制。美育具有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独特功能,发挥美育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引领力的助力作用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此,需要通过践行课程教学问题链接、实践教育场景驱动、美育平台云端共享、校园文化形神并举等路径,切实增强美育助益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引领力。  相似文献   

20.
蔡臻臻 《学理论》2013,(21):376-37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以传统的美育化育之道,来加强传统美育与当前人格构建,成为实践这一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结合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探讨了"厚德载物"美育观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从解读经典、学科教学小组研讨、学科渗透和潜默化育等四种途径开展厚德载物美育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