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时期的腐败手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腐败形式也不断变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因此,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既要坚持"以权力制约权力",更要重视"用权利制约权力",以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监督"的民主政治环境,使权力无处不在监督之中,使拥有权力者不得不对权利克制、审慎和谦恭,惟如此,反瘸倡廉建设才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腐败问题可能导致"亡党亡国",提出"建设廉洁政治"。习近平接任总书记后,也多次强调要对腐败保持警醒,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腐败的根源是深扎于人性中的趋利性和权力欲。权力,指的是一种控制力和影响力,强调对社会资源和他人行为的支配力。"权力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不同生活领域的权力现象分别被称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和宗教权力"。宗教权力在古代和中世纪显赫一时,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成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宠儿,唯有社会权力,被关注得较少。按照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依笔者拙见,腐败可分为"有形腐败"和"无形腐败"。"有形腐败"是腐败分子利用权力、岗位之便贪污受贿,其问题大多可以量化。仅举近期的一个判例便可说明问题:公安部党委原副书记、原副部长李东生,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折合人民币2198万余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有形腐败"有四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笼子"要大小合适、松紧适度,"要阳光透明,要"带刺"、"通电"。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推进"六权治本",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这一要求,点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怎样才能让权力在"笼子"里良好运行?笔者认为,"笼子"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就是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权力集中在"一把手"手里,"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一把手"成了"一霸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称,"一把手"权力一家独大,腐败的主要问题几乎都发生在"一把手"位置上。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解决好对"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问题。无数事实表明,群众对"一把手"的监督太难,班子内部对"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庞坤缺 《世纪桥》2016,(10):44-46
在反腐问题上,反腐败需要"打老虎",也需要"拍苍蝇",二者不可偏废。从近来通报的群众身边腐败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基层干部权力不大,但胃口很大,贪污受贿数额惊人,形成"小官巨腐"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诸如基层权力配置不合理、权力监管存在漏洞、群众参与监督渠道不畅等。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加大监管整治力度。本文从干部自身,制度建设,外界监督三个维度对"小官巨腐"的监管机制进行了剖析,并从六个要点给出了具体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剜除基层腐败的"毒瘤",遏制"小官巨腐"。  相似文献   

7.
倘若说前几年买官鬻爵还只是"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么,近来这股风则势头渐猛,大有"挡也挡不住"之势.从报端不时披露的一些案件看,少数权力资源的富有者,其卖官的"作业"方式,已实现了由"零售"向"批发"的转变,"乌纱帽"成打成打地大肆甩卖;个别地方,买官已成为一本万利的投资热点,成为拉动腐败行情的新增长点.仕途宦海中诸公对官爵情有独钟,趋之若骛,无非是瞄准了权力那神奇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8.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却并非个案。有廉政学者曾指出,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就是"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实质上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挑衅和亵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分析"报复性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有些官员认为,职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分 权力监督缺失状态下的"一把手"腐败 第四章 "家长制"复活导致"一把手"的"绝对权力" "一把手"的权力为什么会"绝对化",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作风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的复活.  相似文献   

10.
正礼贤下士是儒家选拔人才的基本思路,这个"贤"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西人阿克顿的至理名言"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描述的是整个人类的政治脉象,古代中国自然不能避免沦入这个陷阱。人心隔肚皮,即使是贤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也保不齐发生变异。所以,古代王朝吏治腐败和监察官  相似文献   

11.
<正>"报复性腐败"之所以能够得逞,说到底,是因为官员手中拥有能够腐败的权力,即使仕途无法更进一步,他们也会这样想:待我升迁无望,改奔"钱"途可好?本刊近期报道的落马官员中,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和江西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拥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均生于1954年,因仕途上升无望,改奔"钱"途,于2013年同时落马。当得不到提拔时,很多官员开始破罐子破摔,产生"报复性腐败"的思想,通过贪腐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殊不知,暂时的内心满足要以后半生的自由为代价,最终换来的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相似文献   

12.
"权力资本腐败"及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所谓"权力资本腐败",指的是不靠办企业、不靠科学技术,也没有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更没有企业家的艰苦奋斗,只靠一些"有权人"和"有钱人"之间的"资本运作",使一些"有权人"和"有钱人"在短短几年间就能魔术般地发将起来,成为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元资产缠身的"暴富式的富翁".譬如,那个被称为"上海首富"的周正毅,虽然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私营企业主,但却能借助某种力量成为上海地产界和金融圈子内呼风唤雨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4,(4)
面对"权力异化"与权力腐败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厉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将重点放在"从严治吏"上,致力于建设廉洁政治,把从严治吏、反腐倡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选好、用好、管好干部,使干部秉公用权;另一方面奉行对腐败的"零容忍",标本兼治,既严惩腐败,又健全、改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彰显了习近平"从严治党、建设廉洁政治"的基本方略与基本特点,其初步成功的关键在于:一靠政治领袖的决心与真抓实干,二靠自上而下的廉洁自律,三靠科学的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成都高新区清风乡多措并举惩治"微腐败",进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微权力"清理,划出工作红线。通过部门、村自查和乡纪委帮助查找的办法,围绕公共服务、财务运行、议事决策等方面的岗位职权,厘清"微权力"事项、优化"微权力"流程,制定"微权力"基层权力清单、责任清  相似文献   

15.
"小金库"又称"小钱柜",名为"小",其实大得很!有些单位,金额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原哈尔滨市国贸城的总经理张庭蒲私设的小金库竟达1.2亿元!而小金库的危害就更大了,它形成了一笔笔游离于国家财政监督范围之外的资金,不仅为偷税漏税、送红包、拉关系、走后门、吃喝玩乐、中饱私囊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而且拉大了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干群、党群关系。小金库使权力异化成资本,破坏了经济秩序。单位的权力越大,小金库的数额也越大,引发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攀比之风,加剧单位部门之间的贫富差距,导致群众不满情绪高涨。更为严重的是,它促使在  相似文献   

16.
李延英 《实践》2010,(2):55-55
<正>针对一些单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变成了"一言堂"、"一支笔"的"一霸手",甚至以权谋私的现象,一位长期从事纪检工作的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遏制权力滥用,让公权真正用于公众,必须坚持教育、预防、惩治相结合,让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发生腐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个人世界观改造、放松道德修养,人生  相似文献   

17.
集团腐败: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星 《探索》2001,(6):58-61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与集体行动理论对集团腐败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当前我国的个体腐败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律、行政和社会的压力,一些政府官员出于责任扩散、法不责众和从众心理,结成了牢固的"分利联盟",以小集团的形式共同谋取私利,这是导致集团腐败的根本原因.集团腐败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化,社会资源的浪费,分配不公,政府的异化和行为能力下降,政府合法性的丧失.与此相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承认政府官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各种监督机制,加快反集团腐败的立法,强化道德约束等等,是当前遏制集团腐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微腐败"现象越来越突出。面对日益突显的问题,苍溪县以"公开纪检、公仆纪检、公信纪检"为目标,以"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坚守忠诚干净担当"为主线,以"组织机构专业化、办公设施标准化、监督执纪程序化、权力运行透明化、考核奖惩制度化"为标准,全面实施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通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基层"微腐败"屡禁不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第一部分 腐败是权力执掌者在利益诱惑下的权力蜕变 第三章 蜕变了的腐败官员之人格 (一)腐败使一些贪官成了"给一根骨头就会跟着走"的饿狗 人格本是无价的.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由于理想信念的丧失,一些官员将自己的职位当成一种"有价资产",连同自己的人格也一起塞进了市场,作为像商品一样交易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既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反腐败权力制约机制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在对我国村官腐败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治理村官腐败应以权力制约为视角,构建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从而真正形成以权力制约为核心的反腐败权力制约机制,健全基层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