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国”遭受重创后的演变及发展,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东南亚首现城市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地区恐怖势力的跨国整合联动及域内外恐怖势力的合流、共振与滋生新的恐怖活动,地区部分国家的国内冲突加剧给予国际恐怖势力更多介入空间,回流恐怖分子引发系列问题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等。东南亚恐怖主义新态势给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威胁,也给中国尤其是西南边境省份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需关注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新态势,进一步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凝聚反恐合作共识,加快构建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专门机制,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作用,提升边境省份参与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人员及投资等海外利益的保护,有效遏制东南亚恐怖主义发展及阻断国际恐怖势力经东南亚向中国渗透。  相似文献   

2.
当今东南亚地区反恐态势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南亚是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地区国家间在反恐上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恐怖组织受到一定震慑,但是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以反恐为名将战略触角伸向东南亚,将对地区反恐形势以及战略态势产生重大影响。反恐将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主题,持久战不可避免,并将直接影响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反恐与地区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活动是当前破坏东南亚稳定的重要因素,东南亚成为国际反恐的新焦点。由于反恐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及东南亚政治的敏感性,东南亚国家反对美国的军事介入,美国参与东南亚反恐主要依靠当地国政府。但美国也调整东南亚政策,利用反恐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反恐将促进地区国际合作,也使地区形势酝酿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反恐新阶段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基本取得胜利后宣布反恐进入新阶段,其对外战略继续围绕反恐展开。美将扩大反恐空间,越出阿富汗,伸展到东南亚、高加索和中东等地区。同时扩展反恐外延,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纳入反恐范畴。为了最终取得反恐胜利,美将增加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并加强与大国的合作。美反恐扩大化引起国际社会质疑,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外高加索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而且还蕴藏有丰富的能源,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九一一以后,美国携北约进入该地区,借"反恐"之名,加快了向该地区渗透的步伐.北约主要采取了这些具体措施:加强与外高国家的军事合作;保障能源通道的安全;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建立特别对话机制.北约向外高地区的扩展,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俄罗斯影响最大;同时还将对伊朗、中国的安全和稳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北约向外高的扩张虽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在当下的研究和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军事外交打破了中美地缘战略平衡,中美战略博弈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活跃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边境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与武装组织呈现了超民族、超国家、超地域的新特点,也出现了跨境犯罪、武装贩毒、人口走私与网络传教的新动向,针对中国的活动时有发生。如果"东突"分裂势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恐怖主义势力与武装组织合流,必将给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目前,中国与大多数东南亚、南亚国家缺乏反恐合作机制,与上述国家建立反恐合作机制应尽早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对中国西部周边安全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主要来自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伴随相关国家反恐力度的加大及国际反恐合作的强化,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得有效遏制,南亚地区则变成了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一、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态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来自中国与东盟的恐怖分子正在出现合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借道东南亚前往中东的中国偷渡者数量在增加,二是少数中国籍极端分子与东盟国家的恐怖组织共同在东南亚地区从事暴力活动。恐怖活动的新特征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双方重视反恐问题在地区安全对话中的紧迫性,加大政治关注与物质投入,采取更有效的反恐合作措施,推动相关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与东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把苏联在东南亚的活动联系到苏联的全球战略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东南亚(除越南外)的兴趣并不大,因为苏联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有害的。实际上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很大,除欧洲和中东外,它与美帝争霸遍及全世界。它在东南亚地区也同样千方百计窥测方向,进行扩张活动。作者的观点在东南亚国家中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特予译载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对极端主义势力"伊斯兰国"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及拓展地区利益,从战略层面实现俄罗斯外交突围而采取的行动。与以往相比,俄罗斯此次反恐行动有一些变化:首先,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第一次成建制规模的海外反恐军事行动;其次,俄罗斯此举有意与美国争夺国际反恐话语权;第三,以往俄罗斯在国际反恐领域积极合作的对象主要是独联体国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此次行动加强了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合作,组建了新的反恐联盟。俄罗斯此次反恐行动取得了部分积极效果,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战略目的,但同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也面临巨大挑战。俄罗斯此次行动不仅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有重大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其国内的反恐形势。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在海湾危机期间采取的策略表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从依托以色列和借助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力量抗衡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扩张,转为强调最大限度地依靠阿拉伯多数国家的合作和国际社会的参与,以遏制中东地区军事强国的崛起。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获得加强,但急需解决的阿以矛盾在战后也将更加尖锐和突出。如果美国对此处理不当,中东地区将会出现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13.
肖克 《西亚非洲》2003,(1):69-70
20 0 2年 1 1月 1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本年度中东形势研讨会 ,该所中东研究室和国际关系研究室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并主要就下列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与会者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 美国反恐战争对中东地区形势的影响中东地区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目前 ,美国正在准备的“倒萨”战争将对该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会因美国的战略调整而出现某些变化 ;其次是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的调整 ;再次是该地区一些国家可能将根据…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东南亚地区军事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 ,东南亚地区军事形势是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并存。反恐成为东南亚地区所面临的热点问题 ,各国在反恐合作上有所加强。区域内、外的军事安全合作进一步发展 ,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同时 ,美国加快了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步伐 ,并积极谋求新的合作关系。此外 ,各国争相采购武器装备 ,加速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但是 ,在总体缓和的形势下 ,国家间的纠纷、摩擦不可避免。一、面临复杂反恐形势 ,强化区域合作2003年 ,东南亚的恐怖主义组织异常活跃 ,有多个相互联系、组织严密的伊斯兰极端组织 ,如“伊斯兰祈祷团、马来西亚圣战组织(KMM)和阿…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理念、政治追求和战略战术决定了其扩张需求.“伊斯兰国”对外渗透和扩张主要指向伊斯兰世界,包括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这种渗透和扩张严重威胁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增加了世界各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风险,也对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东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窜起后,迅速成为国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5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显示其威胁已由中东地区向全球蔓延。毗邻中东、一直饱受极端主义困扰的中亚地区也成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渗透与影响的重灾区。原来接受"基地"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中亚本土及寄身于中亚的极端势力也纷纷投靠"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与之形成合流,传播和宣扬极端伊斯兰主义,招募人员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制造或威胁制造恐怖袭击。基于中亚地区自身安全的脆弱特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经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和美国“反恐”战争使亚太大国关系和地区热点出现新动向 ,战略格局酝酿新调整。其一 ,地区形势注入新变数 :美国战略关注聚焦欧亚结合部 ,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调整进程被迫迟滞 ;朝美、朝日关系的改善持续延沓 ,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步入调整期 ;东南亚一些国家政经局势飘忽不定 ,潜伏复合型危机 ;地区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年内能否顺利回升尚在未定之天。其二 ,地区合作孕育新契机 :“反恐”、求稳成为各国共同需求 ;大国互动趋于活跃 ,相互关系中的协调面上升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明显加快。其三 ,地区和平面临新挑战 :美国欲把“反恐”文章做大 ,个别国家也借“反恐”乘势而动。  相似文献   

19.
在奥巴马2008年取得总统大选胜利之际,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沉重遗产即反恐优先与和平进程被边缘化的恶性互动,构成了奥巴马中东政策和反恐政策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基于当时的复杂局面,奥巴马政府并没有很快提出新的国家反恐战略,而是在整个中东战略之下进行反恐战略调整。伴随2011年6月美国《国家反恐战略》的出台,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正式成型。中东反恐虽占据奥巴马政府重要地位,但较之布什政府,美国中东反恐的总体战略、反恐重点区域和对象、反恐手段均发生重要变化。奥巴马中东反恐政策的效果可谓喜忧参半,表现为美国在具体的反恐收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并未得到改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0.
《东盟反恐公约》签署以来东南亚反恐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东盟各国领导人在新加坡共同签署《东盟反恐公约》,决定简化司法调查及恐怖嫌犯引渡程序,并允许东盟各国执法机关和特工部门在该组织成员国境内实施反恐行动。《东盟反恐公约》签署以来,在有关各方的重拳打击下,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取得明显进展,恐怖袭击事件有所减少,多个国家成功挫败多起重大恐怖袭击图谋,许多恐怖组织接连遭到重创,地区安全局势逐渐恢复稳定;但是,从内外环境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根源没有彻底铲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