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屈继元 《湘潮》2023,(1):28-29
<正>英烈小档案钟纬剑(1907—1935),湖南醴陵人。1922年加入新雷声社,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任第六军副团长,后参加南昌起义。1932年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步兵团团长、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干部团参谋长、第一野战纵队参谋长、中革军委“红星”纵队参谋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1935年2月在老鸦山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六四七团团长吕正操从西安回到河北徐水团部(此时他已经中共北方局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按照蒋介石缩编东北军的命令,吕正操带领一个营到石家庄与一一九师六五四团的两个营合编为一三○师六九一团。抗日战  相似文献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闪光的青春     
1937年冬,在完达山北部密林深处抗联密营地的一座用树干搭成的简易房子里,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群,站在军用地图旁静静地思索着,不时地用铅笔在上面划着。此时,他正酝酿着一个重大军事行动的入选。他对六军中每个师、团的指挥员都作了分析对比,一个个英雄形象,一次次的战斗情景就象放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里闪过。当六军一师师长马德山的形象闪来时,好似录相机定格一样停止了转动,马德山这位抗日骁将的身影在李兆群心中亲绕着。马德山,这位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后生,自参加革命队伍后,勇于吃苦,摸爬滚打苦练军事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他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家从军。辛亥革命后,历任中央陆军第4师连、营、团、旅长等职。1929年后,任冯玉祥部第13军参赞。"九一八事变"后,到山东韩复榘的第3路军任少将参议,先后担任沂水县、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  相似文献   

6.
他是让朱德和毛泽东首次尝到无线通讯技术甜头的人;他从建立红军的无线电台开始,一步步为我军的通讯建设付出了整个人生;毛泽东赞誉他和他的团队是工农红军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说"他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从俘虏到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1909年7月3日,王诤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普通的农家。17岁那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讯学科。毕业后,王诤参加北伐军第二军第四师,担任师部电台台长兼报务主任,后进入正在江西"剿共"的第十八师,负  相似文献   

7.
田晶 《党史纵横》2012,(6):57+56-57,56
唐聚五,原名唐福隆,字甲洲,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六期。入伍后,历任东北军第二十七师排长、连长等职,他颇受张学良的赏识,也是张学良的“心腹”。1929年秋,唐聚五被调升为辽宁陆军步兵第一团副团长,驻防凤凰城。  相似文献   

8.
正赖荣传,永定县合溪乡汤湖村人,1911年出生,1928年6月加入乡赤卫队,参加过永定暴动和稔田暴动。1929年红4军入闽后,赖荣传被推荐到龙岩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先被分配到红4军第4纵队当宣传员,部队编入红12军后,他任红12军政治部青年干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主力红军开始战略转移,赖荣传所在的部队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红9团,团长吴胜,他任政治部主任。红9团奉命留下来坚持敌后游击战争。1935年4月,红9团与红8团会  相似文献   

9.
散木 《党史博览》2018,(2):53-55
正杭州养伤续范亭,1893年生,山西崞县西社村(今属定襄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为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等职。续范亭曾是中共的"秘密党员",即1938年6月,他由关向应和南汉宸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他在晋西北率领山西新军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又撰文揭露阎锡山,后任  相似文献   

10.
洪学智,1913年生于安徽。1929 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长征中任红 四军政治部主任。抗战中曾任新四 军三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解放战争 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 员、四野43军军长。 在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的序列 里,洪学智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中 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惟一曾两次被 授予上将军衔的人。今天,我们终于 有机会走近这样一位传奇名将的人 生。  相似文献   

11.
雪冷血热     
第十二章"鲜血培养新世界" 金达莱 朴翰宗,1911年生于朝鲜庆尚道陕川郡,1919年随叔叔到中国奉天省清原县定居,1927年参加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他成功组织驻磐石伪军宋国荣营哗变.红32军南满游击队成立后,他任一大队大队长;一军独立师成立后,他任一团政委,随杨靖宇转战磐石、伊通、桦甸等地.独立师主力挺进东边道后,朴翰宗率团在磐石老游击区活动,之后任一军参谋长.1935年1月12日,他在临江红土崖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12.
正第十二章"鲜血培养新世界"金达莱朴翰宗,1911年生于朝鲜庆尚道陕川郡,1919年随叔叔到中国奉天省清原县定居,1927年参加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他成功组织驻磐石伪军宋国荣营哗变。红32军南满游击队成立后,他任一大队大队长;一军独立师成立后,他任一团政委,随杨靖宇  相似文献   

13.
孟祥海  李洪波 《世纪桥》2010,(20):38-41
<正>1938年11月下旬,下江特委负责同志接到李兆麟同志的信:"……六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同志,是六军中的一个比较稳重,有优点的干部。他在  相似文献   

14.
赵宝云 《党课》2014,(10):103-104
黄公略在江西赣西南担任红六军军长时期,高度重视红军的纪律建设,他和红六军政委陈毅联名发布《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就红军纪律作如下宣示:“所过秋毫无犯,纪律特别严明。”对此,黄公略率先垂范,不仅对外严守群众纪律,还带头严守官兵一致的红军内部纪律。  相似文献   

15.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冯治刚和张传福东北人说乡下人土气,就说他"一脑袋高粱花子"。汤原游击队创始人、六军的两任军长夏云杰、戴鸿宾,在一些人眼里就是"一脑袋高粱花子"。而同为乡下人的六军参谋长冯治刚,却是一身书香气。冯治刚,1908年生于吉林省怀德县,第二年冯家走北荒,迁到汤原县太平川耿贵屯。冯治刚小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县司法科录为雇员,后升任科员。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他只要有空就看书——九一八事变后,看得最多的书是《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6.
谢浩 《党史博采》2020,(2):40-44
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7.
<正>1930年12月,第九军在河南改编完毕,就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全部离开河南到江西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第九军军长王金钰,下辖第四十三、第四十七、第五十四师。第四十三师师长郭华宗,辖两个旅六个  相似文献   

18.
姜廷玉 《湘潮》2008,(9):14-16
彭绍辉不仅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独臂将军,而且是我军参加过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长征开始时,他担任中央红军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率部掩护主力部队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后编为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参谋长。在参加三个方面军长征的过程中,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独臂率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英勇作战,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19.
正段德昌是洪湖革命武装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第4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在监利、沔阳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军政治委员、军长等职,参与创建和保卫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4月后,任红3军第9师师长,同年1 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5月1日,段德昌被诬陷杀害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牺牲时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20.
正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