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健 《学习导报》2012,(18):1-1
媒体在转型,新闻工作者要转型。"你说或者不说,它就在那里。"但你转还是不转,结果就迥然相异。不转,它会离你而去;转了,才会与你并辔前行。于是,怎么转就着实让人"坐卧不宁"。互联网盛行导致的浅阅读,使人们把文字看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人把转型当作颠覆文字、颠覆美文、颠覆深度报道。转型就是让文字坐冷板凳吗?其实,媒体不论如何转型,技术不论怎样发展,文字仍然是王道。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一种符号,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字、思维能力是连在一起的,忽视语言文字,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忽视思维能力。人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是靠思维才成为万物之灵长的。可以说作为这根苇草盛开的"最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2.
现年47岁的杨泽华,是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机电车间加工班班长。28年来,他从一名操作型工人成长为企业高级技师,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工人的奉献之歌。2019年杨泽华荣获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这样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杨泽华就是这样一个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在平凡岗位实现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日的一次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李羚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一次去丹麦,在一家中餐馆吃饭。老板是一位华人,见我们是中国人,便非常热情地跟我们聊天。他告诉我们,有一年自己作为华人侨领,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阅兵。这是他终生最难忘的事情,挣多少钱,也比不上站在城楼上那一刻的激动和自豪。李羚接着说,"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是一句口号?我想  相似文献   

4.
说经典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6):64-64
正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  相似文献   

5.
眼下有些单位,开两三天的会,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礼品费在内,动辄花费几万、几十万元,谁都知道这不是什么新闻了。当然,对这种事情,群情是激愤的,骂这样做的人是一群“败家子”,主张对这种事进行“严肃处理”。但我却想为“败家子”们喊冤,开一次会议,究竟应该花多少钱,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吗?你说该花多少,可花多少是少?花多少是正好?既然国家和上级都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得单位领导自己掌握。我认为这个会重要,就可以多花一点;我认为这个会不重要,就可以少花一点。哪个单位有钱,就可以多花一点;哪个单位没钱,就可以少花一点。“多花”…  相似文献   

6.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0):58-60
每一个多少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60字的散文能流传1500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这篇文字连同作者最流行的诗作,大约是我在孩提时代,为习文识字,被父亲捉来读的。当时的印象也就是文字优美,故事奇特而已。直到年过花甲之后,才渐有所悟。一篇好文章原来是要用整整一生去阅读的。反过来,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不简单,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夏志国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不简单的人。他从清扫员干起,到清扫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再到环卫局副局长,赢得了很多荣誉。荣誉是对成就和价值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他用17个春秋回答和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路在脚下,人生的精彩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样干,为谁干。  相似文献   

8.
包学松 《奋斗》2007,(2):14-15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有些人当作时事政治,听过拉倒,认为与我个人无关;有的人觉得,构建和谐社会很难,自己无能为力:还有的人把中央的决定当作政治任务,不完全理解不情愿也硬着头皮去做两样事情交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现在起到2020年十几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我们才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和谐社会的其乐融融。但是,构建和谐社会,说简单也简单。它是渐进式的利民惠民的制度变迁。我们13亿人口,既是享受者又是建设者。我们求真务实,每个人每一天都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份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说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183;尤努斯。  相似文献   

9.
<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虽说读书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但是,从《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种种政策信号都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您多久读一本书?我们要读什么书?……看看本期沙龙中,大家是怎样畅所欲言的吧。  相似文献   

10.
正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非有恒心毅力不可。只有脚踏实地、驰而不息,才能有所作为,最终实现不简单。说一个人有了不起的成就时,人们常会赞叹其不简单。怎样才能不简单?"事业上要想不简单,我觉得还是目标简单些好。"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的感言,也是她成功的秘诀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典是什么?     
1、经典是我们常听人说,“我在重读……“而不是“我在阅读……“的那类书。2、我们将人们读了爱不释手,加以珍藏的书冠之以经典,但并非只是那些有幸初次阅读它们的人,才精心珍藏它们、欣赏它们。3、经典具有特异的影响力,它们不可能从头脑中清除,它们潜在大脑的记忆层中,披上了集体或个体无意识的伪装。4、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5、每一次阅读经典实际上都是一种重读。6、经典从来不会说,它当说的已说完了。7、经典带着以往的阅读痕迹传承给我们,并且带着它们本身留给文化,或者更明白地说,语言和习俗的痕迹。8、经典不一定教给我们以前不懂的东西。在经典中,我们有  相似文献   

12.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1):104-106
中国的科举制度绵延千年,考来考去实际上考的就是一个写文章的好坏,数理化跟咱们的科举没关系,说简单嘛,似乎也简单;说不简单嘛,也的确并不简单。在快乐大叔来看,以文章取士,原不是什么多么客观公正的事情。因为世界上最不能量化比较的,恐怕就是写文章了。文章各有各的喜好,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方式     
幸福永远没有不变的标准,没有人能说清楚有多少钱、有多 大权算是得到了幸福;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有多少亲人、有多少儿女、有多少朋友算是得到了幸福;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拥有多少感情算是得到了幸福……幸福是纯粹的个人行为,永远没有统一的标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幸福,只要你心中有幸福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15.
信念是什么? 有人说,信念是一颗导星,它可以引领人们抵达自己人生的理想境界; 有人说,信念是一部推进器,它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获得事业的成功; 还有人说,信念是一尊无形的精神支柱,它可以支撑起一个民族的宏伟大厦,让贫弱的民族走向强盛、辉煌…… 总之,不管其答案如何,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信念与民族的兴衰、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四分五裂,就会垮塌衰亡。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丁理想信念,也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甚至堕落沉沦。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地为这一崇高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多少革命志士为了追求真理,维护信仰,舍生赴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  相似文献   

16.
拒绝,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难道也需去学?要的。  君不见,有些人就是因为不善拒绝而带来人生烦恼甚至是人生悲剧。春节晚会上有个小品《有事,您说话》,就是因为主人公待人过于热情,不懂得拒绝别人,大冷天抱着铺盖帮别人到火车站排队买难以买到的火车卧铺票而使人忍俊不禁,同时又闻到一种酸楚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恐怕比小品中的还要典型。某地一女会计,因要满足其男朋友“做生意”的要求,竟贪污挪用公款数百万,结果使自己身陷囹圄。人毕竟不是有求必应的“观音”,明明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苛求自己去迎合他人呢? …  相似文献   

17.
沈鹏 《求是》1994,(22)
有朋友问: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比如彩陶上的“划道”能否归入书法?我想,从事物本源的意义上说,彩陶上“划道”若是代表文字的雏形,表现着人的本质的一种外化,也就可以视为书法的“存在”。然而我们分析书法本体的历史发展,不能不从文字的完备的形态谈起。学术界一般认为,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以后历经大小篆、隶、楷、行、草的演变,笔法和结体相应丰富起来,可以说,书法的历史同文字演变是不可分离的。没有文字即无所谓书法;没有文字演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会幸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 这种能力本身,跟你有多少钱没有多大关系.当然了,有钱,可以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幸福,不是你要什么有什么就幸福了,幸福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它就不会成为人类精神世界里最昂贵的东西. 如果幸福只是一个具体目标的话,即便你得到了,也未必会找到终极意义的幸福.况且,任何获得感背后都容易藏着贪婪.贪婪的人,在拥有的那一刻,会兴奋,但兴奋不是幸福.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刺激.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学会简单做人、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时,就一定能够从羁绊中解放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不断净化内心,完善自我。清代贤人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论述为文应"言简意赅",说"简为文章尽境"。其实,为人做事亦如是。生活简单就迷人,人生简单就幸福,学会简单不简单。余秋雨先生说过:"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细细想来,“权力”既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快慰,又能让人陷于极度的沮丧。多少人迷恋于它,企图成为它的至高无上的占有者;而又有多少人憎恨它,只因为被它害得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正确行使权力,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一直是无产阶级执掌政权后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权力从何而来?古往今来,对此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天”给的;有的说,是“上帝”给的;有的说,是靠强力夺取的;有的说,是靠自己本事获得的;也有的说,是花钱买来的……说法不一,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