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反腐举措持续深入推进,行政干部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的"庸政懒政"现象却有蔓延之势。治理"庸政懒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本研究以甘肃省为例,从调查"庸政懒政"现象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庸政懒政"现象产生的根源,分析其成因,最终提出破解"庸政懒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贾金云 《学习月刊》2014,(17):55-55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次工作座谈会上矛头直指懒政,"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加重语气说,"说得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尸位素餐成为当下议论官员庸政、懒政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正时值严冬,天气寒冷,自然界一些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是动物越冬的自然现象。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极少数干部一到冬季就消极懒政,不愿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走出机关、走到基层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不推不动,推推动动,甚至光推不动,推而不动,加之在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就怀着"不干事、不出事"的思想,得过且过,躲在屋里猫起了冬,群众讥讽这些干部是"冬眠干部"。  相似文献   

4.
正对那些不作为、不进取、不担当的党务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绝不能让党务工作岗位成为那些庸政、懒政、躲政者的"休闲之地"。"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薄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这是中央巡视组在许多地方和部门巡视时发现的三大共性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党务干部不熟悉党务工作,不懂干、不知干、不会干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河北着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776名领导干部因懒政怠政、能力素质差、群众满意度低等原因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受到组织调整。长期以来,个别地区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导致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干部甚至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针  相似文献   

6.
"懒政"现象一直是基层治理中难以根治的治理顽疾,并逐渐呈现出从主观意愿转向结构性问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懒政"现象的"新旧合流"及其互嵌运作中所体现的制度韧性。从组织学角度分析,在较高的问责压力下,基层政府客观能力不足与制度层面的激励缺陷相结合,使基层政府的"懒政"现象具有了局部合理性。这是造成"懒政"现象存在制度韧性的关键原因。从制度逻辑的角度分析,问责机制的"双重矛盾"支撑了局部合理性,从而构成了基层"懒政"现象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5)
<正>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引起广泛共鸣,鞭挞"丁义珍窗口"后的懒政颇得人心。明鉴之下,"不贪不占,啥事不干"的干部不好混日子了。人群中,领导干部永远是少数,却是"关键少数"。政策和策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品格风貌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干部干部,"干"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一些干部开始奉行、附和"不干事不出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为"主义。"不为"既是作风问题,也是庸政懒政的表现,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改革稳定发展。所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使全体党员干部"有为有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一、"为官不为"的定义、主要表现刘云山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当前特别要加强对‘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  相似文献   

9.
在"帮扶干部"逐渐成为扶贫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笔者认为并不是每一位"旁观者 "甚至是"当局者"都清楚"帮扶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定位". 在扶贫工作中"帮扶干部"由于"定位"不清,一些"帮扶干部"出现了"错位"甚至是"失位"现象,不但没有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影响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防治"为官不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的重要着力点和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从干部的宣传教育、交流培养、规范管理、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用体制机制来规制"为官不为"行为,确保治理"为官不为"的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愿为、不敢为"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及流程的系统化研究,增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直面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慵政懒政现象,为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勇于探索的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12.
正"这种行为是不是庸政懒政?""是不是在找借口?""水渠是修到天上去了吗?""请直接回答问题!"……2016年6月27日晚8时10分,四川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演播大厅里,该市第三期《阳光问政》全媒体直播节目开播,出席全省"阳光问廉"工作推进会议的省纪委副书记郑东风,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贾瑞云和来自全省21个市州参会代表现场观看。本期节目以"紧盯作风效能,考问庸政懒政"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以来,景县探索实施了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对综合表现不胜任现职又不足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回炉淬火",改变了一些干部"庸政、懒政、怠政"却问责乏力的局面,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确召回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出台《景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明确对出现19种情形的干部实行召回管理,规定三步召回程序。一是提出召回建议。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召回,由县委"五人小组"提出建  相似文献   

14.
正懒政阻碍改革发展,停滞事业,害党误国。近年各地治理庸政懒政取得明显成效,但距离党和国家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应以更有效的措施,更完善的机制,形成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肯干事和善干事的新常态。壹哪些领域仍是寻租"重灾区"?根据笔者研究,懒政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无能不为式一些领导干部能力本就平庸,无所作为,不会做事、做事低效率或瞎指挥,久而久之,自己和下属都不愿意作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凌源市在干部考核工作中,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采取"述、测、问、谈、评、记"六步走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对干部德的表现进行考察,为准确识别用好干部提供有力依据。第一步:述职述廉"述"德。变简单的述职述廉为述职述廉述德,要求干部把德作为工作总结、述职述廉的专项内容,从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4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陈述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九师一六八团妇联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大大提高了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一是开展警示教育促廉。激发干部家属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召开动员会"助廉"。组织全体干部及家属召开了家庭助廉动员会,提醒家属要支持配合干部的工作,维系家庭的幸福。三是发放倡议书"倡廉"。算好"政治、经济、人身、家庭"四笔账,使广大干部家属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震撼。四是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积极性不高,不作为不担当、懒政怠政庸政等消极现象,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来严重影响。在基层调研基础上,论述了一些党员干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表现、主要原因和主要危害,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汽车召回、产品召回,从严治党新常态下也有了"干部召回"。严格意义上讲,干部召回在以往干部选任实践中常有,比如轮岗交流、离职培训、挂职锻炼、大会述职等,但贵州省黔西南州提出建立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也是一种创新创造。这种对不胜任现职干部重新"回炉淬火",无疑对"干部质量"上了一道保险栓,对"为官不为"念了一道紧箍咒,对"懒政怠政"设了一道防火墙,终身负责"干部质量"。  相似文献   

19.
碧江区积极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办法,调整了8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进一步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合理界定"下"的标准。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即"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明确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16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认定标准。科学规范"下"的程序。坚持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能吏腐败"现象引起社会关注。一些领导干部能力较强,也曾做出了好的政绩,有的还头顶"新星""闯将"的光环,最终却因贪腐而失足,输在了不守规矩上,让人扼腕叹息。廉而不能是庸官,能而不廉是贪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勇于作为,又要严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