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祁连县把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薄弱村提升、优势村突破"的目标,积极探索"5万+"发展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复壮"。"资金+人才+政策"同向发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注重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强化对村集体经济"复壮"的扶持培育。以峨堡镇峨堡村、扎麻什乡河西村、野牛沟乡边麻村等7个村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尚志市依托"四大发展路径",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健康发展。走"产业带动型"发展路径。通过"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走"资源收益型"发展路径。鼓励有集体资产资源的村,以发包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促进村集体对生产的再投入。走"村社合作型"发展路径。村"两委"采取村出场地、出劳力等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形成优势互  相似文献   

3.
正凌源市采取"党建统领、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为主要路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3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86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194个。坚持党建统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14年以前,全市有157个村属于无资源、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有230个负债村。针对这一现状,凌源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饶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饶阳县"互联网+党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农村集体经济有了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增收实现全覆盖,彻底消灭了集体经济空白村,全县19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积累总额达8000余万元,年均收入3800余万元,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98个村,占比49%。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富县大力发展"合作股份",选择了1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庙湾党支部集体经济是该县第一家片区党支部集体经济,由水富县委组织部牵头,积极探索"组工干部+公司+基地+支部+党员农户"的"合作股份"模式,发展喜人。图为参与"合作股份"的庙湾党支部党员农户喜领红利。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在机动地上做文章,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致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别看这些刺老芽、大叶芹不起眼,可都是增收致富的宝贝。"在林口县林口镇镇北村的种植园里,村党支部书记杜英莲正在用手机"直播"党课。而在这方小小屏幕的背后,牡丹江市近万名党员干部正在"云"端听讲,一起学习和借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方法。今年年初以来,牡丹江市通过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大方县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推动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近年来,大方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合作社带富功能,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业赋能,依托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  相似文献   

9.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论是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还是从现实维度看,以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集体致富、改变乡村面貌的成功实践看,以集体经济为龙头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具备"领头人+基层党组织、规模经营+股份合作、注重特色+三产融合、规范管理+内生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要素。因此,相应地要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土地流转,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支撑乡村振兴;坚持村民主体,激发内生活力,持续发展农村,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正锦屏县河口乡按照"一乡一业"党建扶贫工作思路,推行党领村、村建社、社带民的"党社联建"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社联建",把合作社建立在党支部,成立1个乡级合作总社、17个村级背景合作分社,以"合作总社+党支部+村合作分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入社抱团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以"三聚焦三强化"深入推进"千人帮千社,千企带千社"工程,实现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增收致富三位一体持续推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聚焦组织建设强化统筹引领。从夯实基层党组织,建强合作社机构,完善联系指导机制着手。坚持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组织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发展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建强基层组织、盘活资产经营、创办实体经济,贵州通过在农村改革创新,大力破解难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步伐,为贵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农村集体收入低下或无经济收入,这样的村被称为"空壳村"。在贵州,"空壳村"占比不少,9000个贫困村基本都是"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黄南州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精准把脉、分类指导、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以"五立五破"模式,跑出村集体经济"破零"加速度,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数"与"增实力"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州261个行政村中,15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50.7%的行政村有持续稳定收益,其中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50万元的行政村11个。党建引领,立支部示范模式破解带动乏力难题。针对个别行政村"两委"班子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足难题,把村集体经济"破零"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成效考核硬指标,抓实支部、用活党员,先后选派23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28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省"三基"建设年活动中,承德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工作实际,指导村(社区)"两委"班子,将"五件事"作为履职承诺规定动作,集中推进,促进"三基"建设年活动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开门红"。谋划增收项目办好"集体事"。在全面开展集体经济摸底调查基础上,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按照薄弱村限期"摘帽"、中等村稳定提升、有一定基础村做大做强的思路,制定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确保实现村集体经济一年打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大通县在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村“破零”的基础上,实施“156”村集体经济“提档”工程,通过“党建+”品牌引领,实现“五个一批”,建立“六项机制”,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支持、指导、服务,探索多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1个核心”,焕发“两委”班子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黄南州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中,因地制宜,多元发展,以"五个一批"加速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截至目前,全州261个村已有254个村全面"破零",占全州总数的97%。其中,2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石阡县积极探索实施"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100%的贫困户有稳定的脱贫致富门路"机制,逐步实现村强民富。石阡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集众智众策众谋,以民心党建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个100%"机制,即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9,(12)
正锦山镇洪洲村位于富锦市西南35公里处,全村185户705人,耕地面积14425亩,是富锦市8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7年以来,洪洲村抢抓富锦市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率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出"社会投资主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股东"的洪洲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成为富锦市第一个村集体经济超百万村。如今,过去的"大饼子村"翻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田园洪洲村",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更成为践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以来,商河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党建引领,从要素、资源、机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清零晋档"工程,为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2018年全县新增5万元以上收入村104个,全面清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