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刊要览     
如今城市中的摄像头已经越来越多。穿梭的车辆,戏耍的孩童,相拥的情侣……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千姿百态尽收眼底。没有保护隐私的传统和法律的规制监控摄像头的普及,带来的将不只是安全。有时候为保卫自由采取的措施,会成为自由的敌人。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让行车记录仪入营"闭眼",恰恰需要时刻擦亮保密的"眼"。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在给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带来新的失泄密隐患。以官兵手中的智能手机为例,不仅摄像头的像素越来越高,上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稍不留神,官兵手中的手机就会被网络远程控制,成为失泄密的"手雷"。——11月9日《解放军报》,"时刻擦亮保密的‘眼’",作者王通化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末网络大众化普及开始到现在,我国网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人们的权利,而这其中又以隐私权的频繁受侵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隐私权,特别是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一直缺乏关注,司法实践中更是缺乏技术性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对隐私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新的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制约,规定详细的隐私标准,利用技术、法律等各项手段保护脆弱的网络隐私权。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入手,介绍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进而阐述如何进行法律规置。  相似文献   

4.
曹琳 《党史博采》2007,(6):28-29
从上世纪末网络大众化普及开始到现在,我国网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人们的权利,而这其中又以隐私权的频繁受侵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隐私权,特别是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一直缺乏关注,司法实践中更是缺乏技术性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对隐私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新的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制约,规定详细的隐私标准,利用技术、法律等各项手段保护脆弱的网络隐私权.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入手,介绍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进而阐述如何进行法律规置.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枚  王瑞涛 《求实》2006,(Z2):2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与大学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网络交流、互动,扩大了交往范围;通过网络休闲、娱乐,丰富了课余生活。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信息工具,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也不容忽视,随着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增多,浏览不良信息、侵犯他人隐私、言语粗俗、弄虚作假甚至网络犯罪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日渐增多,给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使用网络。总结我…  相似文献   

6.
正来自贵州50余个商家的200多款商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演出,在"五一"期间给北京市民和游客带来一股"多彩贵州风"。火热的线上直播带货,让"贵州味道"格外抢手。5月5日,历时5天的2021贵州省优质产品公益展销会暨"黔货出山"主题推介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贵州50余个商家的200多款商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演出,在"五一"期间给北京市民和游客带来一股"多彩贵州风"。火热的线上直播带货,让"贵州味道"格外抢手。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4)
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便利,实现了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自由。但不容忽视的是,大数据体系在吸纳数据时,无法考虑到个体意愿问题,必然带来隐私被干涉的问题。要解决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仅靠法律、技术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从隐私伦理道德观的形成、行业自律制度的建立、全民数据素养教育的加强等方面展开一系列隐私伦理建设,使人们能更智慧地迎接一个安全、高效、文明、发达的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是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和公众视野下的发人深省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暴力"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三对矛盾。为有效解决问题拒绝"网络暴力",提出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一、网络隐私侵权特征分析在网络急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个人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中缺少应有的保护,显得太过脆弱。面对大量涌现的网络隐私侵权现象,我们能够感受到网络隐私侵权和传统隐私侵权相比,具有其在网络环境中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网络隐私侵权影响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实事求是》2014,(3):79-81
我国网络用户众多,随着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大量的个人信息记载于网络。这一方面对政府加强网络管理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大量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出现、以及"人肉搜索"盛行,正表明公民越来越被"透明",越来越难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与此同时,我国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公民维权意识薄弱,现实中又无相应的执法机关专职负责监管。个人信息对公民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其保护一方面需要国家法律的规范,另一方面也需要公民自己的积极监督和主动维权。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关系的渗透,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工作学习效率,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学习、交流带来了便利与娱乐。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隐私问题也困扰着无数的网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传统隐私权的保护已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人们虚拟活动所延伸的隐私权,因此而引起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的重视,网络隐私权概念也因此而产生。通常认为,网络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伴随着人权有力保障而出现的。但鉴于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不到位,而网络隐私权又是新兴热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人们自我网络隐私保护意识的缺乏,行业自律意识淡薄从一定程度不仅影响着人们生活,也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网络隐私权保护,构建网络社会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正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民众为中心"转型,提高服务绩效成为提升民众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共管理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高的客观绩效是否带来高的民众满意度?已有研究形成了两种竞争性观点。结合当代中国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本研究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语境,运用调查实验法探究客观绩效对民众满意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服务供给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对绩效与满意度关系的型塑。研究发现,高客观绩效会带来高的民众满意度;而当政府服务供给由线下转为线上时,相同的高客观绩效并不会带来更高的民众满意度。这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服务供给的客观绩效来提升民众满意度,但服务供给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并不能自然带来满意度提升。政府需要进一步关注线上服务供给设计以真正降低使用者成本,以及线上服务供给可能加剧的满意度分布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在陕西汉阴县国土资源局门口的"县委第七督导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箱"一侧,有一个摄像头,摄像范围正对准意见箱。11月6日,汉阴县国土资源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报称,摄像头为2012年安装,先于意见箱安装,但在设置意见箱时未考虑到摄像头这一因素,看到报道后,汉阴县国土资源局立即整改,将征求意见箱调整至办公楼一楼大厅便民休息区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治民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网络为政治参与主体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民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为政治参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给政治控制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使参与的公平性受到质疑,造成网络文化殖民主义等等。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扬长避短,应对互联网给政治民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画中有话     
正人间最暖是亲情。前不久,一段奶奶对着摄像头给孙子"留言"的视频,感动了众多网友。孙子盘海燕是武警河南总队焦作支队的一名战士,去年9月应征入伍。奶奶得知盘海燕能回看家中监控录像后,就时常站在摄像头下,仰着头和孙子"说话"。在奶奶的"留言"里,多半是叮嘱他要注意身体。看到如此牵挂自己的奶奶,盘海燕忍不住流泪,他说:"我一定好好努力,让奶奶为我自豪。"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国网络传播中存在着真实可信度低、舆论"一边倒"、网民言论情绪化等问题,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网络管理、加强媒体互动、引导行业自律,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0,(13)
<正>现代网络实虚兼备,亦真亦幻。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网络范围不断扩大,由互联网"一网独秀",向互联网、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演进。在现代网络给各方用户带来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日益猖獗的网络攻击与某些强权的网络威慑,也给主权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是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隐私保护的观念逐渐树立,迫切需要自己的人身自由、生活安宁和幸福得到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众多的高科技产品(如各种高倍望远镜、摄像头、各种监测探头等)进入各种空间(如宿舍、楼道、电梯、广场、公园等),导致人们几乎没有多少隐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下,随着人们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意识加强,各个单位、店面、超市以及家庭都安装了摄像头,为的是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取证或供查询相关信息。在我国,录像监视系统兴起后,人们对安全需求也日益高涨,监视系统已经普遍深入百姓生活。虽然人们的安全保证了,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隐私活动也被暴露在摄像头之下。本文从对隐私权的概念出发,分析摄像头下隐私权被侵犯的原因,并指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对此提出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从网络春晚到消费扶贫,从线上"吆喝"到直播"带货",近段时间,安顺市各级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吃一盘韭黄,尝一口关岭牛肉、喝一瓶金刺梨汁,品的不仅仅是一道菜,一种饮料,更是在为脱贫攻坚助力。""今天重点给大家推介我们安顺俗称‘绿叶金果有红芯’的三种优质特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