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高度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中国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身上的"钙"。培育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离不开本土实践的丰富,需要从优秀企业家个人和典型案例中不断挖掘,从中华商道中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独特精神标识。  相似文献   

2.
近代"宁波帮"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对我国民族经济的近代化和宁波近代工商金融业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推动宁波帮企业家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动因就是企业家精神.近代宁波帮的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为劳动勤俭精神、开拓创业精神、团结互帮精神、奉献履责精神.  相似文献   

3.
张成林 《奋斗》2021,(2):54-5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不仅记录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创新创业,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成熟。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企业家怀仁爱之心,施仁义之举,捐款捐物捐服务,迅速复产保供应,折射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赋予企业家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虽然所处的时代和产生的背景不同,但是井冈山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却有着相通之处: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念与企业家敬业精神有着共同的创新特质;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相辅相成。在塑造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应用井冈山精神塑造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贵阳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切身感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4月26日,贵阳启动实施"万名企业家成长工程",未来5年,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计划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担当精神、创业能力、全球战略思维及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带头人10000名。  相似文献   

6.
王敏 《理论学刊》2012,(7):48-52
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智力资源、资本保障和精神源泉.基于自组织演化理论视角,企业家精神内涵并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演进的,具体包括创业精神、学习精神和责任精神.其中,创业精神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学习精神是推动企业家精神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演进的内生动力;责任精神则是规范和引导企业家行为,实现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作用路经主要是通过影响其行为的动力因素,即机遇、能力和意愿.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把企业家精神和劳动者大军、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并列提出,包含着以创新创业为基本内核的企业家精神,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为基本内核的劳动者大军,以劳动光荣为基本内  相似文献   

8.
张东祥 《学习月刊》2022,(11):38-39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离不开广大优秀企业家的贡献,也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指出,要"教育党员企业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企业家群体,无论是国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2,(4):45
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一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优化发展环境,贵州已成为企业家竞相投资的热土。为加强学者、政府官员、非政府-非营利组织领导人和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当代贵州》杂志特举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郑湘娟 《唯实》2007,3(3):21-24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含理想精神、批判精神、自由精神和开放精神。塑造这种精神,要求企业家具有自为、自主、自选、自强等心理特质。创新型企业家的生成,有赖于企业家的自觉养成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孟凡驰 《新视野》2012,(3):16-19
发生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启示我们:虚拟经济既不能够过度膨胀,更不能够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不能长期依赖过度消费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唯商为大的价值观不能铸造永久的财富天堂;财富的使用应有正确的导向。为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家亟待回归三种文化精神,即为天下创造财富的道德精神,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不为世俗所动的文化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李心萍  韩鑫 《奋斗》2023,(7):67-69
<正>“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干事创业,需要强大的精神激励。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广大企业家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顺应时代发展,勇于拼搏进取,为积累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企业家精神”被列入其中。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迈上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发扬好“企业家精神”,从而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更大发展尤为重要。这首先要求我们要认识好、阐释好“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和引领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让更多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来,使其成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支中坚力量。新时代呼唤更多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前,如何定义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以及近代天津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普永贵 《世纪桥》2008,(2):32-33
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宽容精神和合作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新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民显得异常重要。政府在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民中理应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树典型、制度创新、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民族地区公民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好领导犹如扬帆远航中的顺风,只能保证船的行驶快慢;而优秀的能力、好的人品、不屈的意志才是船的质地,能保证船经受住任何狂风暴雨。近日,一篇名为《任正非、王卫、马化腾,深圳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任正非、王卫、马化腾三位企业家成为新晋"网红"。这篇文章少不了为深圳"创业梦"鼓动之嫌,但论及事实,不少网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精神是指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要求相吻合的现代职业型企业家所特有的文化品质。它是一种集思维方式、经济伦理、功能能力在内的 ,包含了信仰、理念、意志、素质等等多种品格的复杂文化系统。企业家精神首先是现代职业型企业家阶层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 ,同时 ,也已逐步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指导 ,如美国学者戴维在20世纪80年代所著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 ,针对各级政府的官僚主义行为 ,提出用“企业家精神”塑造“企业家政府”。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 ,企业家精神还是许多普通公民…  相似文献   

20.
公益事业单位向社会企业转型可以同时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职能弱化和公益能力不足的问题,体现在社会企业家精神可以强化社会责任和公益动机;社会企业"创造性的破坏力"可以带来组织革新与活力;利用商业化手段达成社会目标使得公益社会服务更具持续性和针对性。虽然公益事业单位转为社会企业有着理论上的契合性,但转型中不可一刀切。对那些提供基础性公益服务而缺乏必要市场能力的事业单位应该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对于提供专业性服务同时具备市场盈利能力的事业单位,其向社会企业的转型应该建立在社会企业家的出现这一基础之上,否则会出现组织目标偏离。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企业家群体还很少,所以如何呼吁、引导和培养一批社会企业家,是转型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