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谭曙光,来自八师天筑建工集团。我生活在一个上有90多岁高龄的养父、下有两个可爱女儿的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在我和妻子共同生活的30多年中,先后赡养了4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瘫痪的老人。在患难与共的岁月中,我们只有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用爱呵护这个家,才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1983年,我的岳父母先后瘫痪在床,我和爱人王桂玲商量后,毅然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中。为了更好地照顾4位老人,我和妻子就对照书本自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6日晴昨天,黑龙江守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忠信来到我们村,将1万元钱交到贫困户关淑芹老人的手上,用于她的孙子——留守儿童付春峰在抚远市上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助学一事顺利解决,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件事缘起于我春节前的一次入户走访。今年2月1日,我到贫困户付宝东、关淑芹老人家里走访。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处处透着贫穷的气息。聊天中,老人的小孙子引起我的注意。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86岁,1949年进疆的老军垦胡德才住在农二师二十一团敬老院已有12个年头了,有一次,敬老院院长刘清为胡德才理发,老人端坐在凳子上说:"别看我有5个儿女,可是能来给我理发的还没有一个。"老人那茫然的目光,深深地刻在刘清的心里。从此,刘清成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员,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抽空为老人刮胡子理发,这时她经常看到老人眼里含着泪。建于2000年的二十一团敬老院,2002年5月从团招待所调任新院长刘清的时候,院里仅住有4位老人,团场离退休人员2000多人,如此低的入住率,与农二师第一团极不相称。而这位女院长时年35岁。二十一团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老  相似文献   

5.
余玮 《党史文苑》2006,(11):48-55
1999年元月上旬的一天,一位手拄拐杖的老人从50多里外的山村赶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摊开<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理直气壮地问:"同志,我是1956年5月份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而今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作为一名老人,我想送我长孙刘建光当兵,继承祖业,为国出力,你们怎么就不给一个机会呢?"老人硬梆梆地丢出几句话,并把一等功臣、"国际二级战士"证书砸在办公桌上.双拥办主任李建平见发黄的精装纪念册功臣榜上赫赫记录着共和国99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咸宁的刘祚坤却是湖北省惟一的一位,不禁以崇敬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位满脸皱纹、衣着破旧、身材佝偻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的哥"王效东在北京友联出租车公司干了10年,安全行车80多万公里,载客9万人。王效东坦言:"当初干出租这一行,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但人不能钻进钱眼里。从小处讲,是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父母的教育;从大处讲,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一个冬天的晚上,王效东开车到了前门,看见一位武警战土搀着一位老大爷在招手,便慢慢停了下来。战土说:"这位老大爷迷了路,我搭你的车送他回家,车费我付。"王效东忙说:"甭提钱的事儿,送老大爷回家要紧。"又转过头问老人家庭地址。老人一个劲儿地说"劲松",具体位置怎么也想不起来。王效东把车开到劲松地区,转了好几个大圈,可老人还是认不出家门。王效东耐心启发老人,老人好半天才挤出  相似文献   

7.
我愿意跟老人聊天,老人浑身宝贝,这个宝贝,就是智慧。大多数人觉得老人保守,我却感觉绝大多数老人一点不保守,他们总是用好奇、开放、乐观、热情的态度去拥抱生活,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多。许许多多的“忘年交”,很无私地坦白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坦白了自己的“曾经”。我只有耐心倾听的份儿。  相似文献   

8.
一位驻村干部到村民家,拉着一位老人的手聊天时,感到老人的手凉,于是用手搓热了老人的手。随后,驻村干部又用手去摸老人的脚,看是否肿痛时,老人却把脚让开了。"是不是我的手太凉了。"面对驻村干部的问话,老人回答:"不是,我已经  相似文献   

9.
靖开媛 《当代党员》2006,(12):44-45
“要让所有和我一样的老人都得到关心和帮助!”这是黄索华老人在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黄素华住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村,是一位孤寡老人,90多岁的她靠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活。从1998年生病以来,老人就卧床不起,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派专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直至去年1月初病逝。黄素华老人去世后留下拆迁过渡费13000余元,因感激居委会7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临终前将她的遗产留给了社区居委会。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新娘     
当李凤兰被搀扶着走近我们时,谁也不敢相信,眼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在她的身上竟会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演绎着她那传奇般的人生。看着老人虚弱的身体,我们真不忍心多打搅她,但她的热情又让我们不忍心马上离去。我告诉她,我们要为沂蒙山区的红嫂们布一个永久性的事迹展馆,需要征集红嫂们过去用过的物品。老人听完后先摇头又轻轻点头,她在想什么?是顾虑,是担心,还是依依不舍?老人缓缓抬起手杖又轻轻落下说出来两个字:"箱子!"声音不大,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的一天中午,陈福保老人照例来到村委会,我先给他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等他吃饱了,我再拿出梳子和剪刀帮他理发。理完发后,老人穿上了外衣,却忘了扣衣扣,我帮他扣好后,拍着肚子比划着告诉他记住扣扣子,不然冷到肚子会不舒服,老人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点头,也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切料理妥当,我给老人倒了一碗水喝,并为他准备好今后两天的粮食。临走前,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他的菜刀不  相似文献   

12.
正她是一位神采奕奕耄耋老人,是一名忠诚于党的共产党员,是见证开国大典的离休老战士,是祖国半个多世纪流金岁月的见证者。她就是韩志勇。初见韩志勇,她穿着一件蓝粉相间的格子衬衫。见到我们,韩老笑容满面,边招呼我们边说:"我要换上待客的衣服,戴上我的党徽"。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我们惊讶,近90年的匆匆时光,仿佛在韩志勇老人身上留下痕迹时格外的"疼惜"。对于88岁的韩志勇老人来说,往事并不如烟。在老人的讲述中,一段段童年记忆、一次次革命洗礼、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10,(6)
<正>"原来这里没有路,我守着这么好的山受了一辈子苦,70多岁了还要挖地、扛竹。"六安市金寨县青山镇八河村75岁的袁指和老人至今对那段苦日子记忆犹新。如今,一条长18.8公里的汤姜路修到了老人家门口,袁指和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16日一早,天空下着小雨,我们正在普岩村委会便民服务室里整理档案,突然听到有人边哭边喊说:"我不想活了,我没办法活了!"我们忙迎出门,看见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拄着拐杖,满身泥水,摇摇晃晃地站在村委会大院里。我们忙把老人扶进屋,给她端上一杯热茶。老人对我们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说有一位这样的老人,离休后自费订阅报纸,开办家庭图书馆,义务到当地中、小学校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于是我想找机会去采访这位老人。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我前往鹿泉市东邱陵村采访这位老人。在东邱陵下了车,我并不知道老人住处,看到几个小孩在东邱陵小学附近玩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谢谢你们来看我。"80多岁的老奶奶拉着一名官兵的手激动地说。武警贵阳支队执勤二大队教导员江广彬和战友们一走进息烽县敬老院大门,就受到老人们热烈欢迎,官兵们放下米、面、油、水果、奶粉等慰问品就开始忙碌起来,彻底清理敬老院的院子、花坛等。忙完后,官兵们围坐在老人身旁拉起家常,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诚  相似文献   

17.
我来到电信局大厅交话费。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老大爷,瘦瘦的,花白头发,穿一件旧短袖衫。他挤在人群中缓缓地向前移动,细密的汗珠从额上沁出。轮到了老人,老人流利地报出了两个电话号码。交完这两个电话号码的钱,老人还站在那儿不动。我问他:“大爷,你交完了吗?”老人赶紧说:“我还没有交完呢!”“大爷,您还要给谁交钱呀?”我耐心地问。“给我自己呀!可是,我把电话号码给忘了。”老人茫然若失“,儿女的电话号码我自然是能够记住的,但我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却想不起来了。唉!人老了,不中用了。”我无语,只好静静地等着。后面的队伍一阵躁动,有性…  相似文献   

18.
霞光  张世卿  王春兰 《实践》2013,(12):37-37
又到了漫长的冬季取暖季节,记者走进临河车站东边的一片旧住宅小区,这片住宅区老住户多、老人、孩子多。随机走访取暖用户,推门走进红铁东街7号楼4单元102室,记者只觉一股暖气扑身。主人何兴昌83岁,老人高兴地拉着记者看他家的温度计,红线显示26度。老人说:“我在这住了20多年了,以前家家窗外支出个烟筒子,居民区上边一团烟雾。  相似文献   

19.
吴传攀 《江淮》2012,(7):45
"真心感谢省城里来的王书记,是他带头把我家门前的路修好了,我现在出门不用爬坡上坎了。"看着眼前修好的路,姚河乡姚河村宋湾组76岁的老人查德英激动地说。查德英老人所说的"王书记"是省委办公厅选派到姚河村任第一书记的王忠军。在一次大雨中,老人家门前一段200多米的路段被冲毁,老人进出不方便。第二天,王忠军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拿上锄头、扁担等工具,帮老人修路。  相似文献   

20.
<正>炊烟袅袅升起,初春的暖阳又一次将光芒洒满大地。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旺鲜村的村路上,一位鬓发微霜、朴素端庄的中年妇女穿着厚重的衣服时快时慢地走着,不时抬头观望村民家的烟囱。当看到哪位"空巢老人"家的烟囱没冒烟,就会赶紧到老人家里看看,生怕老人出了什么事。这个不论寒暑,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全村"空巢老人"的人就是旺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安香淑。"老人们没事儿,我就安心!"旺鲜村共有485户,1400多人,多数是朝鲜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