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点"是"潜规则"的具体表现"点"即在经济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的提成、回扣、好处。据分析,不少官员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淹没的,一些行贿者往往事先向一些官员许诺,事成后给多少"点";而一些官员利令智昏,也往往以权力做砝码,换取所谓的"点",甚至讨价还价,伸手索要。调查表明":潜规则"已成为经济往来中贿赂  相似文献   

2.
封丽霞 《学习月刊》2013,(13):45-46
学者与官员,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其职业内涵、社会评价与行为特征都大相径庭。在"学而优则仕"的历史传统感召之下,不计其数的学者如过江之鲫般纷纷步入仕途。留下不少美谈,亦留下诸多的憾事。相较于学者和官员的生活空间和身份标识来说,前者是"处江湖之远"的知识精英,后者是"居庙堂之高"的政治精英。学者们很多自诩为"闲云野鹤",与权力中心之间有一定距离。而官员"重权在握",身居不同政治层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力度显著加大,"苍蝇老虎一起打",落马官员的数量、级别前所未有。当前的高压反腐得到公众舆论的高度赞同,但是一些议论也随之出现。有人认为,持续的高压反腐态势影响了经济发展。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了"反腐败成本论",这个所谓的"成本"是指很多与改革相关的措施在目前反腐败的大形势下难以推进,原因是在反腐风暴之下,官员怕出事,宁可不作为。"反腐影响经济"等论调,可以说一直存在,这些议论当然无法撼动反腐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地方党政官员的工作部署中,"稳定是第一责任"开始与"发展是第一要务"相提并论.特别是对于各级行政"一把手"来说,在强大的稳定工作问责之下,如何确保和谐稳定"不出事",这实在是一道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一位企业界的朋友闲聊时问我:"如今,政商之间为啥不亲了?"并大叹苦经,"一些官员有意疏远我们,现在办事难了,真是‘清而不亲’!"朋友口中的"清而不亲",是时下一些官员在处理政商关系时的典型倾向,也是一种可怕的现象,甚至成了影响政企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5,(6)
<正>中国政治话语中常有"一代接着一代干"的说法,这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有关,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观察西方政党制度,应为"一代隔着一代干"甚至"一代对着一代干",其政策经常打架,缺乏连贯性,这是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决定的。表现在外交上我们就会发现,比较起来,别人与中国打交道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村官,是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即"两委"组成人员。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他们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  相似文献   

8.
正"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一大批贪腐官员,借着"网友曝"的东风,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于是一些官员们似乎有了"网络恐惧症",连正面新闻也拒绝。在一些官员看来,网络上,正面新闻也会被传播成负面新闻。这样的想法,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净,又何惧"网友曝"呢?《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高达88%的网友认为官员"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但从根源看恐怕并非好事。官员有"网络恐惧症",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吃空饷",想到最多的是有一定级别的官员,用手中的权力,为身边的人提供方便,不劳而获。比如陕西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这是最明目张胆的"吃空饷",可能也是最特例的"吃空饷"。在一个县采访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普通公务员"吃空饷"的方式有十多种。可以说千奇百怪,甚至无孔不入。比如有工作调动了,但就是不转工资关系的。至于  相似文献   

10.
有舆论认为,如今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就如同当年的游击战一样,多是"悄悄地进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按理说,被问责官员如果"阳光复出"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将此看做政治的民主与昌明,但若复出得不明不白,在党纪政纪处分期未满之时就大搞"分身术",则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1.
正"当时没想那么多""违纪也是身不由己""买包是工作需要""公款旅游是工作惯例"……从已经公布的诸多官员落马案例来看,官员违反纪律被查后用作"挡箭牌"的借口花样翻新,不胜枚举,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官员违纪借口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6年间,澳大利亚仅国防部就进行了超过3200宗内部调查,但所谓"内部调查"也就等于"内部消化",最后是"皆大欢喜"。澳大利亚应该说属于较为清廉国家,反腐败机构比较健全,反腐败"制度的笼子"也称得上细密,反对党派会穷追猛打,媒体更是无孔不入且会"兴风作浪"。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官员尤其是政客铤而走险。这不,新任总理阿博特去年9月刚坐上宝座,就被曝利用公款报销个人费用,酿成了难堪的报销丑闻。同时,其他不少政客和官员也都曾被指滥用公款甚至索贿受贿。  相似文献   

13.
自强不息     
正【引用】"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3月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原文节选】《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  相似文献   

14.
朱昌俊 《理论导报》2014,(2):35-35,48
正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公务员的"禁令"之年。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纪委等中央部门至少出台了14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禁令频频之下,一些官员感叹"为官不易"。这说明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员的"痛处",这未尝不是对反腐效果最有力的反证。但应该纠正的认知误区是,"不是公务员不好当了,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恶官不好逞凶了"。  相似文献   

15.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16.
<正>据《检察日报》报道,记者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调查时发现,近年来,一些因收受贿赂落马的官员刑满释放后,竟"意外"地收到了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有的甚至公开炫耀。这是对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17.
李俊峰 《先锋队》2011,(4):51-5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欧洲世界的"领头羊"之一,法国的经济、社会、人文也呈现令人可喜的发展景象。不过,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国社会的权力腐败、黑金政治也进入了"高发期"。到了80年代,法国形形色色的政坛丑闻甚至成为"社会主旋律",有西方评论甚至不无揶揄地嘲讽"埃菲尔铁塔太过于高大,以至于整个法国都处在阴暗之中"。1995年,法国巴黎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几乎三分之二法国人认为大多数法国官员有腐败行为,绝大多数人不相信政治是一种正直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借鉴     
《先锋队》2012,(30):14-15
俄罗斯防"裸官"新招:官员子女或被禁止出国留学为防止官员腐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对公务员实施一系列限制。而此前,关于官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必须申报收入的立法已经生效,禁止官员在国外购买不动产和存款的提案也表明政府要在反腐上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监管官员及议员境外资产8月初,俄罗斯全国进入夏季休假,然而俄国家杜马部分议员却仍在不停歇地工作。他们针对俄罗斯官员的境外资产"开刀",吹响反腐、反贪的"战斗号角",并为此提出了新的立法倡议。在不到  相似文献   

19.
<正>"回首我的人生,以奋斗开始,以辉煌展现,以自我毁灭结局。"在中纪委官网新上线的《忏悔录》栏目中,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落马官员的忏悔,为人们看待贪腐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也为当下的反腐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与警示。一条雷同的人生轨迹:许多人曾是"能吏"不可否认,许多落马官员曾经是大有作为的"能吏",甚至在当地或其所在领域内颇有建树。"最典型的就是仇和。多年来,他一直饱受争议,其工作劲头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方法不能服众,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视角下观察更是如此。"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很多落马官员之所以能坐到那么高的位置,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干"。  相似文献   

20.
有反腐专家分析,从绝对数量来讲,虽然受到党纪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的官员并不算多,但这种"断崖式降级"现象却分外引人关注,也更具警示意义——违纪者仕途上的"过山车",意味着多年的努力前功尽弃,仕途前景黯淡甚至再无机会,自身形象、切身利益也将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